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2012-04-13 14:29杨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杨荣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第1版。这既是对全社会的要求,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要求。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对大学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建设的价值取向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②李长春:《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牢牢把握和谐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党建》2007年第1 期,第6-7 页。它们之间相互联系,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当今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高校是和谐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基地,合格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标建设的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两者目标建设的共同价值取向。我国处于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在这个关键阶段,在大学生中也会出现各种疑惑和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而且会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热爱祖国,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简称 “05 方案”)等文件精神,分析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程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构成。每门课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侧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斗与追求、伟大民族精神培育与弘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提高等。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旨在阐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与奋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史、了解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坚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旨在阐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思政课的必修课程内容相互衔接、相互贯通,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学体系,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内在教学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专业实际、社会实际,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作用,充分发挥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

1、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引领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实际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在校园里出现,挑战着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思政课教学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教育,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大学生的行动指南,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使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①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5年1月1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部分大学生在理想问题上感到困惑,转为较为明显的实用性、功利性倾向,把个人的理想放在第一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大学生要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凝聚力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做到顾全大局。

4、加强道德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荣辱是非,知荣而勇为之,知耻而力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外化为实际的行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通过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他们约束自我,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从而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应得到高度的体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渗透到思政课的教学中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创新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真正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中去,要改革思政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问题启发式教学、专题解析式教学和历史逻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大学生喜爱的课程。

1、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逻辑。首先,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目标,确立每门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结合社会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和大学生困惑的问题,设计具体问题。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形成问题逻辑。第三,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采集和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问题启发式教学可以启迪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材施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针对设置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辩论,教师进行梳理、回答和总结,让学生在问题意识的启发下,真学、真懂、真用、真信马克思主义。

2、实施专题解析式教学,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研究高校思政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形成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列教学专题。教学专题的设计要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要注意各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性,把握好教学的切入点。其次,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选择教学专题,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对基本观点和理论难度较大的重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作深入的阐述,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具有说服力的讲解。高校思政课程的教材内容本身的专题性很强,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可以分出若干专题。如社会主义经济专题、政治专题、文化专题、共和国外交专题、台湾问题专题等。

实施专题解析式教学符合高校思政课内容和体系的特点,有利于以研促教,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教师可以专题为线索,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加强理论的深度和内容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和学习兴趣。专题化教学的内容更加精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认知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人文知识等综合素质教育,从而成为学生欢迎且终身受益的课程。

3、实施历史逻辑式教学,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在问题启发式教学和专题解析式教学的过程中,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来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思政课共同的价值取向,以达到两者共同的建设目标。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让学生真正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指导性、现实性。

4、实施实践环节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高校思政课要把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际成果,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