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英雄”顾玉祥英勇奋战平型关

2012-04-29 22:54孙玉肖李强强
祖国 2012年7期
关键词:阜平养父马帮

孙玉肖 李强强

核心提示:

他是马帮,在八百里太行绵延起伏的群山之间来回穿梭。在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他却不计买卖得失,始终胸怀“只要八路军需要我们,哪怕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情。

他是战士,在平型关、应县、神堂铺等地区的战斗中浴血奋战。他始终忘不了战场上清脆的冲锋号声,忘不了和八路军一起勇歼日寇的英勇激战,忘不了“大刀向鬼子砍去”的悲壮场面。

他就是已故河北阜平县下堡村民顾玉祥。他是抗战时期的一名老百姓,没有做过官,没有任过职,其抗战事迹却在当地广为传颂。

越过苍茫的历史时空,你会发现,像顾玉祥这样的“平民英雄”,正是以高尚的品格和气节,永远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

70多年前,在晋察冀边区的战场上,活跃着一支英勇善战的马帮,他们大义凛然的抗战精神,在历史星空中定格成永恒。今天,许多亲历过那段历史、经历过那些战斗的马帮弟兄已经作古。为还原历史真相,解读鲜活的历史事件,《祖国》记者专程赶赴阜平县,希望能够找到他们当年的战友、亲人,打开那段尘封的记忆。

几经周折,3月23日,在阜平县城,终于找到了“平民英雄”顾玉祥的养子顾振业。在他那略显阴暗的地下室住所里,这位年过花甲的的老人将时空拉回到了70多年前……

参战平型关:大刀向鬼子砍去!

抗战之情:“我就知道打鬼子!我就知道与八路军并肩战斗!这是中国人该做的事!”

“在我的印象中,养父顾玉祥长得十分高大魁梧,伟岸得就像一座大山。往人前一站,又活像一尊大罗汉。”一谈起养父,顾振业就骄傲地描述着父亲的威武形象。“由于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乡亲们十分佩服,关乎他的传闻也就复杂起来:说他是农民,说他是马帮,说他是八路,说他是抗战英雄……人们提起他的故事来总是滔滔不绝。”

时至今日,顾振业对养父顾玉祥参战平型关的故事已了然于心。于是,在顾振业的深情讲述下,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故事逐渐清晰起来。

70多年前,养父曾组织繁峙、阜平、曲阳等地诸位弟兄,组建了一支马帮队伍,常年在河北、山西一带做买卖。

1937年深秋的一天,养父的马帮照例走老路,向关外行进。刚走到灵丘的平型关一带,看到有军队在部防。养父他们走到村里一问,一位白发老人对他们说:“小伙子们,这里要打仗了。你看,八路军、中央军,还有闫老西的兵都来了,看来这里要闹事了,你们别往前走了,还是先躲一躲吧。”是走?还是躲?养父正在忧虑时,从村子里又出来几位着军装的人,走在前面的首长老远就向养父他们打招呼:“老乡,辛苦了!你们要到哪里去?”我养父连忙答到:“俺们是阜平跑马帮的,到关外贩点小米,好养家糊口啊!”那位首长说:“老乡,就眼前的情况,你们再到关外很难了。现在关里关外,都有日本鬼子,恐怕你们强行突入,也是凶多吉少,不如耽误你们一点买卖,先替我们做点事怎么样?”养父是一个热血青年,又胸怀民族大义,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一听部队首长讲到对付日本鬼子,当时就爽快地答应下来:“老总,你们就别那么客气了,军民一家嘛,怎么干你就快下命令吧!”。那位首长郑重地对养父他们说:“这里要打仗了,要教训教训这些小日本,用你们的骡马给咱们往山上驮运弹药,真要辛苦你们了!”养父提了提精神,回应道:“说什么帮忙,这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嘛!”首长高兴地攥着养父的手说:“那好!那好!你们的骡马赶紧往山上驮运炸药,驮运得越多越好,我们有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好好收拾这些侵略者,让他们尽早‘回老家”

从这时起,养父的马帮弟兄也俨然成了八路军战士,立即执行命令去了。

到了弹药库,他们把驮子都上的满满当当,开始往上运。难题又来了。由于山势陡峭,连行人上山都很困难,何况这些身压几百斤重量的骡马!养父他们怎么办呢?只有使尽浑身力气推着骡马的屁股,前面的人抓着笼头,推的推,拽的拽,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衣服几乎全部湿透了!就这样,几经周折总算上了山。一到山上,顿时为之一震:战壕里集结了大批战士,一个个斗志昂扬、神情专注。有的在擦武器,有的在装大炮,处处弥漫着战争前的紧张气氛。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看到这么多的军队,养父心里暗暗骂道:小鬼子啊,小鬼子,这回可够你们“喝几壶”了,你们等着瞧吧!

就这样赶着马帮来回“折腾”、上下翻爬, 十多匹骡马轮流换班,整整送了一天一宿。弹药如期运送完毕,那位首长过来紧握住他们的手:“老乡们辛苦了,战斗就要开始了,你们是回家,还是在这打鬼子?”养父一听,是首长在征求他们的意见,马上说道:“老总,我们已经想好了,决定在这儿和八路军并肩战斗,谁也没有权利让我们回去,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要打鬼子!”听到马帮弟兄们这样的豪情和壮语,首长深受感动,忙说道:“那好吧,打完仗再忙你们的事情去吧。”

第二天一早,狂妄地板垣师团进入山谷,部队首长见时机一到,一挥手“打”!两边山头上顿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一颗颗仇恨的子弹、炮弹、手榴弹、手雷,像冰雹一样倾泻在山谷之间,不可一世的小鬼子,怎能想到,在这儿遭受了“灭顶之灾”!一个个鬼子如丧家之犬狂蹿乱蹦、呼爹叫娘。两大山谷口已被炮火死死封住,两边山崖立拔千仞,只好被动挨打。鬼子这时已死伤过半,正在这穷兽困斗之时,山上猛然响起了清脆的冲锋号声,上千名抗日健儿杀声震天,勇猛地冲下山去,横扫残敌。马帮弟兄们,也随同战士们旋风般的追下,和敌人拼起了刺刀。养父他们各自施展平生武艺,和敌人打斗在一起。说实在的,我养父出于心慈手软,第一次面对短兵相接,对于杀戮,还真有点下不了手,一时犹豫,一个鬼子冷不防用刺刀扎过来,养父的敏感性相当强,只觉得后脊梁有风声,没完全躲及,一刀刺偏了,一下刺在了他屁股上。养父这时可顾不了那么多了,用尽平生力气,使出浑身的功夫,左右开工,双手大刀犹似蛟龙翻滚,大刀斩过,周围的几个鬼子立时人头落地,血如喷泉。养父这时越杀越勇,靠近他的敌人纷纷倒地,忙不跌地叫喊:八路饶命,八路饶命…… 这时战斗将近结束,正在清扫战场之时,“砰”的一枪打在了养父的肩膀上。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受伤鬼子躲在车旁在做最后的抵抗。养父顾不得剧烈的疼痛,一个箭步冲过去,一刀让鬼子及早回了“老家”。

战斗结束后,马帮的弟兄们通过这场恶战,还算全员,只是养父和另外几个弟兄,受了几处伤。八路军对他们相当关心,把他们安抚到野战医院,进行救治。那位首长也连着照看了几次。后来养父才听说那位首长,是八路军总部的一个领导呢!

养好伤后,部队根据当时的相关规定,给办理了一些参战立功的手续,但养父他这个人,太不留“后路”了,走在半路上,竟然把这些手续全撕掉了。弟兄们不解的问他:“老顾,你这是……”养父还是一脸憨笑,说道:“要他干啥,打鬼子就是打鬼子,是中国人就应该打鬼子!”后来,抗战胜利了,祖国解放了,政府对打过仗的人依据功劳,照章进行补助的时候,家里人埋怨他说:“你倒好,打过多少仗,你落了点什么?”他在憨笑之余,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什么照顾不照顾的,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谁顾得想那么多!”

憨厚的养父也许并不知道,自己曾参战过的的平型关战役,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此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平型关一战后,养父又相继在应县、神堂铺一带,寻机杀敌。以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对付敌人的频繁围剿。在这些战斗中,他曾在大敌当前冲锋陷阵,舍身救同胞;曾多次接受任务,组织马帮弟兄破坏日军的运输线;曾深入敌后,暗杀敌特,除掉敌人的“眼线”;曾多次在战斗中担当运送八路军伤病员的重任;曾机智勇敢的闯入敌人劳工营,成功救出2名劳工弟兄;曾在神堂铺战斗中,引导八路军走出危险地带;曾在下堡村把自己的住房让给八路军联大做办公地点……

“参战立功的手续虽然被他撕掉了,但他身上的一处枪伤、二处刀伤、一处烧伤,记忆着他在抗战中经历的生死时刻;他虽然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为抗战胜利,为民族解放默默奉献的精神气节,将永远标榜史册,永远被后人传颂。”谈到对养父的崇敬之情,已年过花甲的顾振业,其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但此时,他内心却显得格外敞亮,就正如下堡村的天空,悠远而明静。

永远的怀念:“革命后代”秉承纯朴家风

怀念之情:“每当想到养父对我的养育之恩,想到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乡亲默默奉献之情,我就禁不住暗然泪下。我是顾玉祥的儿子!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阜平城外,还未铺上水泥的乡村公路旁,光秃秃的山麓,显得单调而沉闷。当我们的采访车驶入阜平县下堡村时,一股纯朴的民风顿时扑面而来,带给来访者另外一种亲切的感觉。这里,一定有我们需要找寻的历史故事。

下堡村正是顾玉祥的故乡。在这里,我们采访了一些顾玉祥的生前好友,走访了一些熟悉他情况的村民。其养子顾振业在其老家破旧的宅院里,也睹物思人,讲述了更多有关养父养母、有关家乡、有关自己的故事。于是,一个“好战友”、“好乡亲”、“好父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与顾玉祥共同战斗过的兄弟,对这位马帮头子有着怎样的评价呢?沿着顾家老宅,拾阶而上,我们见到了一位93岁高龄的大爷。他叫顾瑞,一说起与顾玉祥共同参战之事,马上就来了“兴致” 。大爷清楚地记得,他与顾玉祥在70多年前参加了神堂堡战斗,当时大家都还年轻,都很勇猛。“顾玉祥个高胆大,敢打敢拼。可惜他20多年前就逝世了,我现在也已经老了。”谈到这里,老人十分伤感。记者深刻感受到老人话语中充满着革命的情谊、战友的情谊。

同样怀念顾玉祥的,还有村民张凤德老人。今年75岁的张凤德有着50年党龄,他在年少时曾跟随顾玉祥到关外去换过大米,也听过很多人讲述顾玉祥参加战斗的故事。“这个人很实在,经常帮助他人,身边的兄弟都佩服他的战斗精神。”张凤德言语不多,但说的都是真心话。

这些都是顾玉祥赶马帮、打鬼子的故事,工作中和务农中的顾玉祥又有何“不一般”呢?据下堡村村干部介绍,建国初期,顾玉祥在山西大同水泥厂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三年困难时期,这位憨厚之人又做了一件“憨厚”之事。他积极响应国家“压缩财政开支,精简工作人员”的号召,主动要求回到久别的家乡务农。

这次,忠诚老实的顾玉祥用了30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件让生产队为之感动的事:给生产队放羊30多年。“自己一人放300多只羊,其中有3年没有任何工分,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从不休息,为生产队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和妻子周明兰还经常帮助困难户,为家乡父老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至今仍口碑相传。”下堡村村干部感慨地说。

1983年秋,这位“平民英雄”顾玉祥因病去世,享年83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然不忘党,不忘毛主席。顾振业清楚的记得养父反复叮嘱子女们的话:“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有一张画像一定要保护好,一定不能取掉,那就是房间里挂着的毛主席像。”“养父虽然是一个平民,但他对党、对革命事业、对社会主义表现出了无限的忠诚和爱戴。”顾振业说这话时声音显得高吭起来。

1989年的一天,一个巨大的悲痛在等待着顾振业去承受。顾玉祥的妻子周明兰去世前将儿子顾振业叫到跟前,揭开了儿子的身世大秘密。“孩子,你是军人的后代,原名叫小西……”母亲在生命的最后留给了顾振业太多的悬疑,把顾振业从失去亲人的悲痛,又推向了另一个悲痛之中。

2009年7月19日,顾振业来到了山西繁峙县横涧乡小西沟村。几经周折,他找到了几位自己身世的见证人,如:王三孩、李明、葛喜柱、刘来兵等。尽管这些老乡大多已经成了8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们还是能依稀回忆起当年往事。

记者在一份老人的证明材料中看到,顾玉祥曾逃难到小西沟,住在村民卢四旦老人的土窑中。1948年,顾玉祥和几位军官相遇,他们一行四人,其中一位妇女即将临产,顾玉祥把军官们带到小西沟。孕妇不久生下一子,为了纪念小陔出生地名取名为小西。生后留给顾玉祥夫妇收养,从此走后无音。顾玉祥夫妇于1948年3月,将刚满月的小孩带回到了河北阜平下堡村。之后,顾玉祥夫妇将孩子改名为顾振业。

材料中还证明:“顾振业确实生在我村小西沟卢四旦老人土窑。我村卢四旦亲眼所见,早年的老人也证明顾振业是当时那位女军人所生。”

回到家乡后,顾振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生育自己的父母可能已经在战场上光荣牺牲了,而养育自己的父母没有辜负他们的托付:“我们即将奔赴战场,如果我们不能回来,请将革命后代养育成人……” 生育父母的无奈,养育父母的恩情,让顾振业百感交集。“如果没有养父养母的收养照料、言传身教,自己怎会有生的希望、家的温暖!”回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顾振业又禁不住流下热泪。

顾振业始终牢记养父的教诲,秉承顾家纯朴的家风。“我们家是革命之家,必须继承革命传统。要甘于艰苦奋斗,乐于扶贫帮困。”顾振业时常这样警醒自己和家属。顾振业的妻子莫凤莲,是百色起义领导人韦拔群的后代。被广西东兰县评为“红七军功臣后代革命之家”,每当走过挂有这块牌匾的门帘时,全家老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父辈的精神已经浸透到顾振业的骨子里。与父辈一样,他正直清廉做人,处处身体力行,同样做着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情。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曾成为当地煤场带头第一人;他曾带动起村里的多家养殖户脱贫致富;为了帮助两个兄弟,他无力顾及自己的儿女;他荣获了县里颁发的“十星级家庭” ,被乡亲们视为模范;他始终学着养父的低调、朴实,至今还无像样的住房,一家人居住在几十平米的地下室里……

“每当想到养父对我的养育之恩,想到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乡亲默默奉献之情,我就禁不住暗然泪下。我要更加坚定地传承养父的精神,继承他的作风。我是顾玉祥的儿子!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顾振业擦干泪水,语气坚定起来。他抬头望了望下堡村的天空,仍然悠远而明静。

采访后记:

在阜平采访,让记者感受到了其强劲的“红色脉动”。

阜平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中央曾称赞阜平“每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个人民都是战士,绝非轻易撼动的地方”,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坚持抗日需要向阜平看齐”的号召。毛泽东亲笔授予以阜平为中心的晋察冀边区“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抗日战争中阜平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抗日英雄。据统计,抗战时期阜平不足9万人,就有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人光荣牺牲。

本文讲述的“平民英雄”顾玉祥,生在阜平这块英雄的土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和熏陶,赶着马帮走出大山,走出关外。相继投入到平型关、应县、神堂铺一带的战斗中,然后又沉寂在乡村里,默默放羊30年。他是平凡的普通人,却用英勇、大义书写着非凡的人生。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后代们正在传承着这样的宝贵精神。其养子顾振业对养父充满了崇敬之情,他还是一个特别推崇雷锋的人,“时代不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不断变化和丰富,为人民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顾振业对记者说。

在阜平采访,让记者感受到红色沃土处处催生着时代正气,也让记者领悟到了一种“平凡中的伟大”。

猜你喜欢
阜平养父马帮
梁燕:现实中的海燕
踏寻马帮的足迹——云南香格里拉空心树古道考察记
我家的小猫 咪咪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不事张扬的爱
访河北阜平农家
马帮“驮起”脱贫路
我给养父唱首歌
高仕兴:云南普洱市马帮传统民族文化继承者
阜平扶贫需引进社会管理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