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辈心理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12-04-29 20:30陶爱荣刘洋洋
考试周刊 2012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工作朋辈心理咨询

陶爱荣 刘洋洋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由于其具有现实性及实效性,很快受到了各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开始针对本国特色,对其进行研究,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也由此得到了不断丰富。七十年代末期,有学者把“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帮助行为”定义为朋辈咨询。这一定义让我们看到的是对于专业人员及非专业人员间的心理咨询工作的区分。1981年美国心理学者马歇尔夫把“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督导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定义为朋辈咨询”。马歇尔夫在他的朋辈心理辅导的定义中,进一步明确了朋辈咨询的主体和客体,使朋辈咨询的概念更加清晰化。近年来,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朋辈咨询的研究越来越多,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这种解释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也有学者更喜欢用朋辈心理辅导这样的概念,提出朋辈辅导是指由经过心理辅导知识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同学、同事等非专业辅导者进行的辅导活动。我在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认为,目前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接受一些培训的同学为自己的同龄人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帮助过程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

二、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各院校开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配备状况极不平衡,许多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应当有更多的同学能够享受到心理辅导但又觉得精力有限,力不从心。于是部分院校开始借鉴国外的这种朋辈辅导的模式,并将之结合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运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依赖于院心协、分院心协及班级心理委员,通过朋辈聊天、组织各类活动及开展朋辈间团体活动等形式,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反思实施的现状,尚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校际间朋辈心理辅导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比较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开展的情况会发现,各校之间极不平衡。有些院校重视度极高,已开始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的本土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有些院校却由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处于应付状态,而基本上无作为。一些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今还停留在形式主义层面上,对于活动不讲实际、功效。也有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只要学生不出事就行,专职人员配备缺口较大。甚至有院校虚设专职人员,不愿意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工作上,更无暇顾及朋辈心理辅导工作。

(二)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依赖于有热心、乐于助人的同学,院心理协会和分院的心协干部,以及班级心理委员。许多同学对助人有着极大的热情,但在朋辈间的心理辅导时,却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一些高职院校突击为心协的同学团辅培训几次,就让同学上岗了。也有些院校制定了较为系统的培训计划,但是实施起来却发现很有难度。横向比较会发现,各高职院校培训的随意性较大,培训的内容、时间上都存在着不统一,尤其是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同学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这无疑会让朋辈心理辅导的功效在现实操作中大打折扣。

(三)缺乏有效地选择朋辈心理辅导者的途径

在朋辈心理辅导者的选择上,缺少有效的机制,多数高职院校是在学生干部中选择心理朋辈心理辅导者的,而有些心协的学生干部,存在着做干部可以加分,并没想到是什么职务,对做心理辅导本身缺乏兴趣,也有学生是自己有着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来的。这样一些学生参与做朋辈心理辅导,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指导,很难取得好的成效,甚至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

(四)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制约了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的学制多为三年,但在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就会有同学陆续去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对于培养朋辈心理辅导者来说,存在着周期快的特点,往往会有同学才有些上手,就要离开学校,这也制约了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建议

(一)澄清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的概念

我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将其定位为朋辈心理互助更为贴切,它不同于国外的心理辅导工作,由于受到专业背景及专业素质的制约,朋辈心理辅导者的工作不是坐在咨询室里接待学生前来咨询,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开展一些工作。工作应涵盖组织宣传、信息收集、信息传递、辅助干预等方面。组织宣传是指按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好普及宣传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策划组织学生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信息收集指利用各种渠道关注周围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了解一些家庭出现重大变故,个人行为出现较大变化的同学的情绪状况。信息传递是及时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并转给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专兼职教师。辅助干预指协助老师做好较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等。

(二)完善朋辈心理辅导者的选拔工作

有学者曾在学校作过这样的调查,让同学写出最喜欢朋辈心理咨询员所具有的特质和最不喜欢的特质,结果发现最喜欢的特质是耐心、亲切、风趣。最不喜欢的特质是冷漠、缺少幽默感、语气生硬。这一调查可以为我们提供选拔朋辈心理辅导者的依据。美国一些高校对朋辈心理辅导者的基本条件也有一些规定,例如,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学习技巧,合理管理时间的能力,及时完成自己学业任务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健康的心理,等等。这样一些规定也会给我们在选择朋辈心理辅导者时提供一些参考。在高职院校中,作为朋辈心理辅导者首先自己要有助人的热情,但同时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要有亲和力,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还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不断地完善自己。

(三)重视朋辈心理辅导者自身的成长

朋辈心理辅导者需要具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在助人的同时自身得到成长。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首先是要设置合理的内容为朋辈心理辅导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涉及心理知识层面。由于心理知识层面涉及内容较广,短期内精炼内容特别重要。对朋辈心理辅导者基础知识的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心理问题的识别及心理辅导的工作技巧包括组织团体活动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自我调节。首先,要掌握区分正常和异常,健康和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各项标准,能够初步评估风险并掌握转介的技巧,适时将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转介给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其次,要教给他们一些说和问的技巧和强调倾听的重要性,教给他们一些积极倾听的方法。最后,形成督导机制,定期为朋辈心理辅导者进行工作督导,在督导中,既要对其工作方法、技巧进行督导,又要特别关注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同学自身的身心状况。帮助他们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在助人的同时,自我得到比较好的完善与成长。

参考文献:

[1]石芳华.美国学校朋辈心理咨询述评.国际视野[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2]黄小忠等.朋辈咨询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学校卫生,2007,(12):1145-1147.

[3]姚斌,刘茹.高校朋辈心理咨询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猜你喜欢
辅导工作朋辈心理咨询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