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对子宫平滑肌的表达方式及其在宫角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2012-05-05 06:18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宫角后叶素垂体

王 红 张 丽

垂体后叶素对子宫平滑肌的表达方式及其在宫角妊娠手术中的应用

王 红 张 丽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治疗宫角妊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使用腹腔镜对24例宫角妊娠患者进行诊断以及输卵管开窗取胚术,24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在近宫角处的输卵管系膜及妊娠包块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而对照组不用垂体后叶素;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体温、术后输卵管通畅度。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输卵管通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开窗取胚术治疗宫角妊娠,能使患者术中收缩子宫平滑肌、术中出血量减少,缩短手术时间,且能显著提高术后输卵管通畅度,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值得推广的方法。

垂体后叶素;腹腔镜;宫角妊娠;子宫平滑肌

宫角妊娠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的角部,属于异位妊娠,临床较为少见,国内文献报道也较少,其发生率仅占异位妊娠的0.5%~25%,各家报道不一[1]。随着腹腔镜手术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治疗异位妊娠最理想的手术方法。近年来异位妊娠患者呈年轻化趋势,患者大多都希望能保留生育能力,这就要求输卵管切除术逐渐被腹腔镜下输卵管保留术所取代。但宫角妊娠者由于病灶较大局部血供丰富,术中出血量多,镜下手术难度大,且休克型宫角妊娠患者由于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我院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腹腔镜下对24例休克型宫角妊娠患者进行诊断以及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术中在输卵管系膜及妊娠包块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以止血,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休克型宫角妊娠患者24例,年龄18~38岁,平均(26.6±5.5)岁;2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前于输卵管系膜及妊娠包块基底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则不使用垂体后叶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停经时间、平均腹痛时间及平均阴道流血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4例患者就诊时均神志清楚,伴头晕、口渴、心悸等休克症状,脉搏:(50~110)次/分,血压:(0~45/35~85)mmHg,腹穿刺抽出不凝血,HCG阳性,B超提示:腹腔内有积液,出血大于500ml;宫腔内未见孕囊,宫角见孕囊样回声或不均质回声且腹腔镜下均见一侧子宫角增大、隆起、圆韧带外侧移位。本文24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妇产科学》有关宫角妊娠诊断标准[2],并伴休克症状。

1.2治疗方法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血压的变化。24例患者均在全麻下取仰卧位行腹腔镜术。将10mmTrocar经脐部穿入,充入CO2适量形成气腹,于下腹麦氏点及左耻联上2cm偏左3cm各穿刺5cmTrocar,探查盆腔内部有无粘连或内出血;如若有上述情况发生,应首先将这些粘连与积血予以清除。

实验组将垂体后叶素6U用生理盐水20ml稀释,用微型穿刺针将垂体后叶素注射液分1~3点注入患者病灶近宫角处输卵管系膜内和/或输卵管包块的基底部,这样就使患者的妊娠囊和输卵管管壁之间形成一囊状水分离界面。对照组患者则不用注射垂体后叶素,但其他手术操作与实验组相同。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使用双极电凝钳对位于输卵管妊娠部位的表面包膜进行电凝,然后使用单极的电凝钩对于输卵管妊娠部位的系膜一侧纵轴将管壁切开,胚胎混合血凝块通常和包膜完整的组织块相结构相类似,可用止血钳将组织块完整剥离后并将其出腹腔。手术过程中输卵管切缘或管腔内出血者应立即予以电凝止血。

1.3 手术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最高体温等。在患者下一次月经干净后一周对患者进行输卵管造影术,对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情况作一了解。

1.4统计学分析所有获取的资料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最高体温以及输卵管通畅率,见表1。

表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的比较(±s,n=12)

表1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情况的比较(±s,n=12)

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总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患者输卵管畅通率显著提高(χ2=142.077,P=0.000)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患者平均体温(℃)术后输卵管畅通率(例/%)实验组 57.3±20.3*45.7±18.6*37.9±0.6 10(83.3)*对照组 79.8±19.3 77.3±15.5 37.8±0.7 4(33.3)

3 讨论

垂体后叶素含缩宫素和加压素,前者能加强收缩子宫肌肉和血管而起止血作用,后者则起抗利尿和升压的作用。宫角妊娠由于病灶局部肌层较厚,相对供血丰富其绒毛组织浸润到较深的子宫基层中,行腹腔镜手术时,往往易造成患者术中失血过多,是腹腔镜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术应在B超监测下进行,以便医生观察妊娠物与宫角的分界情况,有利于彻底清除妊娠物,了解子宫肌层的厚度,防止子宫穿孔的发生。本研究将垂体后叶素注射至输卵管系膜处,使与输卵管相连并为其供应血液的血管发生收缩作用,使供应的血液总量减少,从而达到止血之目的;且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注入后在输卵管壁内与孕囊间形成一囊性的水分离界面,该界面的作用在于能使垂体后叶素发挥其本身所固有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以降低出血量,还能使输卵管壁内与孕囊间的间隙得到扩大间接的减少出血,降低电凝电切的使用次数,从而最大程度上的保留输卵管功能和畅通率,使手术时间减少,减轻患者的痛苦。

休克型宫角妊娠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重点应在于避免患者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因麻醉药物,冷液体血液、冲洗液,环境因素以及二氧化碳气腹等有可能导致患者低体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综合保温措施,有效避免了患者手术过程中低体温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积极排除患者腹内二氧化碳,以减少并发症,给予患者全身营养支持。

我院采用垂体后叶素6U使病灶部位的血管及平滑肌发生收缩,从而加强止血作用,具有创伤小、术后输卵管通畅度高等优点,既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的输卵管的完整性,又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且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减少了持续性宫外孕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宫角妊娠患者并术前应用垂体后叶素的方法安全、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兴红.探讨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05):754-756.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439-1458.

[3]张汉英,游华蓉,张桂丽.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输卵管妊娠 4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06): 557-559.

[4]梅正平,王俊杰,杨贤云.综合保温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体温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04):703-705.

[5]徐萍.心理干预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3):114-116.

[6]吴友高.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60例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8):836-837.

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河北邢台 054000

猜你喜欢
宫角后叶素垂体
早期宫角妊娠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MRI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宫角妊娠、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比较
宫颈锥切术中右美托咪定对宫肌注射垂体后叶素不良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