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期中国出口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2-06-23 16:24刘文勇
关键词:出口额出口贸易

刘文勇,任 翀

(黑龙江大学a.生产力研究中心;b.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经济理论与经济建设·

后金融危机期中国出口结构与影响因素分析

刘文勇a,b,任 翀b

(黑龙江大学a.生产力研究中心;b.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后金融危机期以来的中国出口呈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继续着危机前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目的地、主导企业性质与贸易方式结构等,但东亚地区作为出口目的地的重要位置开始凸现,钢材与集装箱出口恢复较慢,代工生产为主的电视机出口持续增长,反映了中国出口贸易中的相对低端位置。受世界经济环境影响的外需因素是影响中国出口的主要因素,而通胀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并不占据主导性,外商投资额对出口的正面影响更是微弱。

后金融危机期;中国出口贸易;出口结构;供需双视角

引 言

外向型经济国家的出口一直以来是关乎到其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回首二战后的拉美国家、亚洲的“四小龙”与“四小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落,可以看到内需狭窄、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受到国际和地区经济、政治环境风云变幻的冲击性影响,导致萧条、衰落与倒退。中国有着与其不同的国内市场和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如此,出口导向型发展还是为国内经济30余年稳定的持续增长作出了贡献。出口贸易一直呈现连续增长态势,1994年以来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9.19%,拉动经济增长年均1.14个百分点。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中国整体的出口行业,2009年的出口额较上年绝对下降2 290.88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0.6%,拉动GDP下降了3.7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低碳与环保的“绿色主义”壁垒被强化,中国必须坚决地由依赖外需的增长方式向依靠内地市场发展的内需主导的增长方式转变。21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观下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等战略思维成为近期内必须面对而且要加快进度的艰难转型任务。由此,我们引申出的思考是:近3年来的中国在所谓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内的出口结构是否发生了调整?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国出口?针对这影响因素应该如何调整?

一、后金融危机期内中国出口结构变化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次年是中国出口面临的“寒冬”,但其后的2010年又迅速回升,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0年基本上与2008年持平,在10%左右,但是较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相比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左右。因此,从总量上来讲,中国的出口正在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然而这个判断还需要建立在结构的分析基础之上,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角度进行出口结构变化形势的分析。

按照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分类的出口情况来看,危机前后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国家和地区并没有改变,年出口额超过千亿美元的主要还是欧盟、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和东盟。而且,以2009年为分界,前后期的出口额无论是按照年份的2007—2010年统计结果(参见图1),还是按照可比较的2007—2011年的1—8月份统计结果(参见图2)来看,中国分地区的出口的确表现出向好的增长趋势。但是从危机前后时期对比上来看,也有一些变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对东盟的出口超过了对日本的出口,东盟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的第四大主要出口目的地。2010年中国对日出口是1 211.571亿美元,而对东盟出口则达到1 382.9455亿美元;印度超过了俄罗斯成为中国第七大主要出口目的地。以上变化表明,后金融危机期内的中国出口开始向东亚地区关注。这预示着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初见成效,这个包含19亿人口、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2015年全面建成前,中国对这个地区的出口还会有快速的增长空间。

图1 按主要出口目的地分类的出口额情况

图2 按主要目的地分类的出口情况

按照中国出口商品类别划分来看,年出口额超过500亿美元的主要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服装及衣着附件和手持无线电话机及其零件,年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是钢材、鞋类、集成电路和家具及其零件;而且,总体趋势表现为出口在危机后的快速恢复性增长。对比金融危机前后,可以发现,中国钢材的出口(2010年368.3亿美元)在危机后尽管也呈现恢复增长,但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2007年441.7亿美元、2008年634.9亿美元);彩色电视机的出口在2009年并没有减少,2007年以来一直呈现出口额递增的局面,分别是90.1亿美元、105.6亿美元、107.4亿美元和148.4亿美元;而集装箱出口情况同钢材出口一样,2010年(72.4亿美元)虽然出口有所恢复,但是没有达到和超过2007年(88.6亿美元)、2008年(91.0亿美元)水平,若从2011年1—8月份情况与之前比较,情况有所改善,集装箱出口超过2007年来的历史同期最高水平,达到83.1亿美元。以上情况表明,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全世界经济低迷,投资不足情况导致全世界对钢材需求下降,与之相对应的最近巴西淡水河谷等世界铁矿石供应商降价的信息也表明这种情况;集装箱出口的下降也表明世界贸易中的物流运输业复苏乏力,但2011年前8个月的数据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增长;多年来,由于受制于技术瓶颈,中国彩色电视机企业主要靠OEM(代工生产)出口的模式来维持着微薄的利润,所以该行业的出口持续增长背后隐含着的是“低附加值”。

按照企业性质划分的出口情况来看(参见图3),企业出口呈现出以年初和年末为两端的抛物线式的波浪式上升变化,但2008年年末下降与上年同期比较明显,致使整个2009年基本维持甚至低于了2008年的增长情况。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据了主体地位,危机前大约是国有企业出口额的3.1倍、集体及其他类型企业出口的2.2倍;危机后的这一比值分别为3.6倍和为1.84倍(参见图4),这说明后金融危机时期,尽管三类型企业的排序没有变化,但是从增速来看,集体及其他类型企业出口增长最快,然后是外商投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出口增长缓慢与2008年相比,没有明显加快。

图3 按企业性质分出口情况

图4 分企业性质的出口额比较情况

按照贸易方式划分的出口情况表明(参见图5),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所占比例较高,年出口额均超过5 000亿美元,除此之外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额年均也超过1 000亿美元,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比重大于一般性贸易,这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还没有摆脱改革开放之初的“三来一补”对外贸易形式,其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说明了我们出口企业“调结构”的任务压力很重。

图5 按贸易方式划分的主要出口情况

二、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学者针对这个问题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孙治宇(2010)以贸易伙伴国收入水平、本国出口商品相对价格和人民币汇率作为解释变量,估算了我国进口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价格和收入弹性,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受到国外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受出口品价格和汇率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即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是世界经济的波动而非出口产品价格的变化和汇率的波动[1]。张欢(2009)将中国外汇储备量、货币发行量、进口作为自变量,研究对出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进口对出口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货币发行量的增加对出口有抑制作用[2]。刘志彪、张杰(2009)对江苏省342家本土制造业企业调查问卷的样本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的规模与出口之间呈现出一种较为显著(5%水平)且稳定的U型非线性相关关系;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起着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度、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这三个因素对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影响不显著[3]。白红光、陈建国(2011),乔榛(2010)将GDP、总人口、工资、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作为解释变量,总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实证研究得出结论,GDP和劳动禀赋对出口有很大促进作用;长期内,生产率和工资对出口的影响为负面,而人力资本增加对出口有促进作用[4][5]。

综上来看,以上学者关于影响出口因素的分析可以基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于需求角度,如贸易伙伴收入水平、汇率决定的相对价格等因素决定了国外主体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一类是来自供给角度,如增发货币、进口成本提升、工资上涨等助推通胀引致生产成本上涨,国内企业规模、投资、人力资本素质、技术水平、集聚化发展等影响出口能力。综合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将汇集“供需”双视角进行系统分析。具体指标的选取见表1。

表1 影响中国出口的“供需双视角”因素

在以上指标的选取中,世界市场贸易额水平原始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工资水平来自《宏观经济景气月报》数据,其余指标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提供的《中国统计年鉴(挖掘版)》数据,并且以上数据均采用季度数据的增长速度,X3以2007年1季度为基期折算后减100。

在回归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

表2 各变量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以上数据为差分平稳的I(1)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构建协整检验模型如下:

其中,a1,a2,a3,a4,a5为相关系数,э为残差项。

对(1)式进行协整检验,运用Eviews软件分析后的结果如表3所示,残差的ADF检验值表明,在5%显著性水平下,(1)式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具有长期均衡关系。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球贸易增长1%引致中国出口增长1.01%,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引致中国出口下降1.27%,CPI增加1%引致的成本上升导致出口下降0.74%,劳动力成本上升1%引致利润下降导致出口减少0.12%,外商投资增长1%有助于出口增长0.02%。

结 论

综上所论:(1)后金融危机期以来的中国出口一方面呈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继续着危机前的主要出口商品类别、目的地、主导企业性质与贸易方式结构等;另一方面,东亚地区作为出口目的地的重要位置开始凸现,而受世界经济景气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钢材与集装箱出口恢复较慢,代工生产为主的电视机出口持续增长反映了海外企业的销售能力,衬托出的是中国企业出口贸易中的低端位置,集体、民营等性质的非国有企业出口在危机后作出了快速调整,其增速快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但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出口结构调整并不明显。

表3 (1)式的协整检验结果

(2)中国出口额变化主要受到人民币升值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影响,即外需因素的变化主导了中国出口情况;通胀因素、劳动力成本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并不占据主导性,而外商投资额对出口的正面影响更是微弱,即供给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相对有限。

结合相关分析结论,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的战略思维,中国在后金融危机期内的出口结构优化调整思路应该如下:

首先,调整出口方向,继续维持欧美日等传统出口的主要目的地的同时,挖掘新的贸易区域,尤其是关注建立在区域贸易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东盟地区。据测算,2015年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建成后,其贸易额将占到世界贸易的13%。

其次,减少初级产品出口的同时,需要更多关注中间产品和“两头在外”、“大头(利润)在外”产品的出口。钢材、集装箱等产品属于中间产品,而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属于“两头在外”,代工生产的电视机产品基本上是“大头在外”,这类产品的出口不但无助于中国出口结构的优化,而且还成为其他国家贸易调查的对象。因此,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工艺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具有多重意义。

再次,鼓励集体、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发展对外交流,扩大对外贸易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固然重要,但是其发展速度比不上非公有制企业,面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主体性,中国的出口产业需要更多地体现民族产业的身影。

另外,考虑到中国出口基本上需要“看国际市场风云变幻行事”,因此,建议人民币升值还需谨慎对待,要知道20世纪下半期以来“华盛顿共识”下的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是“败笔”不断的,在目前中国出口结构调整不明显,而且“保增长与稳物价”压力明显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出口结构调整的同时,防止出口额大幅度回落也是“保增长与稳物价”的要求。

最后,提高劳动者报酬对于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固然存在,但其影响相对而言并不是难以消化的,相对于国外需求的影响因素比较,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有限,而且从十七大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要求出发,这也是国内资源、利益结构公平、优化配置所必需的。

[1]孙治宇.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主导因素分析[J].经济评论,,2010,(3):76-81.

[2]张欢.基于VAR模型的我国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商界,2009,(10):10-11.

[3]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8):99-112.

[4]白红光,陈建国.我国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11,(3):56-59.

[5]乔榛.供给、需求和环境不同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机制演进[J].求是学刊,2010,(6):41-46.

Analysis of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

LIUWen-yonga,b,REN Chongb
(a.Productivity Research Center;b.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Heilongjiang Harbin 150080,China)

China's Export 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Liu Wen-yong 1,Ren Chong 2Since the post-financial crisis period,China's export has resumed the growth situation and continued themain exporting category,destination,leading enterprise nature and mode of trade structure.But East Asia area as the importantexport destination position begins to protrude,steel and container export recovery is slower,OEM production as themainstay of television exports continues to grow,thus reflecting China's export trade in the lower position.Theworld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tors affects China's exports,while inflation factors and labor cost factors do notoccupy a dominant in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exports and the foreign investment on export positive effect is weak.

post-financial crisis;China's export trade;export structure;supply and demand double perspective

F74

A

1009-1971(2012)03-0109-06

[责任编辑 盛 今]

2012-01-09

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青年优秀人才项目;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延期消费的功能与调整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VJA790149)

刘文勇(1975—),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副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从事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研究;任翀(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出口额出口贸易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贸易统计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