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文化交融中武术的境遇与发展

2012-08-15 00:54韩君伟郑健丁保玉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技击快餐大众化

韩君伟 郑健 丁保玉

(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 天津 300381)

浅析中西文化交融中武术的境遇与发展

韩君伟 郑健 丁保玉

(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 天津 300381)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从文化学入手,对当前东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中国武术“边缘化”、技击特点不够重视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武术要向着“快餐化”、大众化方向发展,注重其技击性等,以促进我国武术更好的推广传播,对促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交融 武术 快餐化 大众化

当前面对传统文化的大量流失,我们在进行文化交流的同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当前,一些外来武技占据了都市的健身市场,比如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成为引领运动时尚的项目,而被称之为国之精粹的武术却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失立足之地。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太极拳(24式太极)、太极剑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武术的健身以及娱乐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尤为突出,其满足了大众健身的需求。然而,太极拳这种动作舒缓,外观优美,运动量适中的武术运动,却只是在老年人人群中发展,中年、青年、少年的练习者却都很少。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近日来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太极拳是一项没有副作用的运动,其完美无缺,考虑全美大范围推广。所以如何有效的发展推广武术、增加其普及程度是本文欲要解决的问题。

1 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国武术

众所周知,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完善,西方体育形成了“更高、更快、更强”为宗旨,适合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满足信息社会高度发达、快节奏要求的体育文化。而武术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人文色彩十分浓重,对整个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乃至自身内外的和谐统一,而武术所强调的“形神兼备”、“内外合一”,更加贴近生活。西方注重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是人类的可能性,即人类可以做到什么;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追求人类的必要性,即人类应该做到什么。因此,中国武术重过程、重体验。在当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武术能否保持其传统内涵与本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 武术的“快餐化”发展适合当代人的生活需要

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1]当前人类生活逐步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逐步追求方便便捷,所以出现了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形成了最初的快餐界,并且蓬勃发展,一发而不可收,究其原因,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快餐文化”简单便捷,易于推广等特点满足了当代人们生活的要求,一时间在全球得以发展。

对于一些武术练习者来说,尤其是刚刚入门的初学者,想要学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要花上大量的时间与大量的精力的。这是一个艰苦又复杂的过程,而且要经过努力也未必能学好。这就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有的半途而废,这也是武术在现代中国推广不好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用“快餐文化”包装武术,使武术“快餐化”,推出简单易学的武术运动形式,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因为武术本身就是很有文化底蕴的运动,再加之武术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利用“快餐文化”来“包装”武术,使其在传播形式上便捷,以促进武术更好的推广传播。

3 武术技击本质的“忽略”与健身娱乐价值的“重视”

武术是一种以技击作为本质,以套路和搏斗为主要形式,是注重内外兼修的一项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项目。[2]虽然从近代开始武术成为了我国最有文化内涵、最有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但是人们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代人都把武术仅仅当作一种健身娱乐的运动方式,而忽略了武术的技击本质。无论是现代社会的武术,还是古达社会中的武术都是要通过长期的修炼来掌握技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对于武术需求发生了变化,不同社会对习武需求的价值不同。现代的武术比赛多以套路的形势出现,练习者大多不知道自己练习的招式有什么用处,忽略了武术技击的本质。

除了技击性,武术离开其他任何特点都还可以叫武术,但武术离开技击性就不能算是武术,有可能是导引术或者体操。现代的武术,大多都是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在竞技舞台上,是以动作规格为主要评分标准的竞技比赛项目。这就使得武术套路成为以功架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花拳绣腿”, 这样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只能是满足观看者的审美要求,与以技击实用为主旨的目标要求产生了实质性的倾斜,与真正的技击意识只能是貌合神离。

中国武术的独特之处体现在:一是武术技击讲四两破千斤,讲究方法巧、运用妙、丰富多变,与西方技击的快、狠,技法简单,重体能、体力、打击效应的特点迥然不同;二是重德,在传统武术中多强调以练功健身为主,二人比试点到为止,做到打拳人不知,出手不伤人。习武者在对抗中切磋技艺,相互提高,以愉悦身心,提高武学境界;三是武术的思维模式最注重直觉感悟,靠亲身实践去体验内在的意蕴之深、技巧之妙、意境之美,追求理想境界。不论浅层结构的运动技术,还是深层结构的文化形态,都需要去学,练和揣摩,学会一个武术动作似乎没有太大的难度,深入之后,那上下内外的高度协调,劲力技巧的体现、心神意的配合,以及它所赋予的哲理,则需要人无止境地去体悟修炼方能心领神会。

4 武术推广要向大众化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对精神需求日益增大,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越来越被广大人民所认识与接受。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政策的提出,为我国是武术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时机,发展大众武术是一项具有民族性意义的工程。

4.1 保护武术文化“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在对现代化进行自我审视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价值。[3]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达成民族化、世界化的共识,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具有民族性的优秀文化遗产一直都受到国家的重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日本,相扑是被尊为国技的传统体育项目,泰国的泰拳、美国的橄榄球等等,这些都是民间传统项目。而作为中国传统项目的武术,却还没有被我们足够的重视起来。很多年青人愿意学习外来的搏击技术,而传统武馆相继倒闭或勉强经营、门可罗雀。对于很多老一辈的武术家来说,普及武术也只是普及武术套路,他们都是本着“拳打千遍,其义自见”的看法。很少对武术套路中的招式做出讲解。很多学习武术的人都是抱着“学两手”的心态去学习武术,而且大多数都是短时间的学习。然而当他们去学习武术的时候,根本没有学到什么具有实用价值的招式,使得他们感觉武术只是“花拳绣腿”。所以武术的大众化不仅要满足人们健身和欣赏的心理,还要让更多人学到武术的技击。

4.2 发展武术“快餐化”的必要性

在当前体育大发展的新时代,无论哪一种体育项目,要想发展好,都必须重视竞技和大众两方面。面对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中国武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要向着武术的“快餐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实现武术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大众化武术是相对于精英武术而言,大众武术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和娱乐需求,其动作简单,内容各不相同且丰富,适合普通百姓学习与练习,而且大众武术没有性别、年龄、职业和水平的界限,只要愿意享受武术所带来的乐趣的人都可以练习。[4]“拳打卧牛之地”,说的就是对于武术的练习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哪怕是公园小巷、室内走廊、田间地头都可以,就算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来说也是一项很经济实惠的健身运动。如今,“快餐”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快餐”千篇一律,每天吃同一种“快餐”势必会造成精神和身体的“营养不良”,所以我们要让中国式“快餐”进入市场,让“营养不良”的大众接受自己的“营养”,让一些简而易行、独具特色的“中餐”进入更多学生的“餐桌”,提高他们的兴趣,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4.3 武术的“快餐化”推动中国文化“精神家园”的建设

武术生于民间用于民间,在不同的时代它所蕴含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生”谓之生命,“活”谓之活着,为了生存的古人,在与猛兽搏斗、与自然抗衡而产生最初的搏斗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从部落战争到国家战争,武术开始在军事上发展起来。冷兵器时代结束以后,武术也渐渐的从军事转向民间,当今和平年代中,武术的技击价值受到忽略,其健身价值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得到重视,这在时代的发展中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武术的推广,可以借鉴下瑜伽,瑜伽作为印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文化丰富,在其推广过程中抓住很多女性爱美瘦身的心理,同时弘扬印度的文化,创造了瑜伽的“精神家园”。当前在提倡“时代精神”的背景下,武术通过以不同的形式表现着时代精神。武术的快餐化、大众化发展,不仅响应了时代精神,满足了人们追求健身的需求,弘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武术的“精神家园”不仅要结合时代精神,还要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今天肩负的最重要的使命。

5 结语

(1)当前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武术有其是传统武术面临着许多问题甚至危机,面对武术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中的尴尬境遇,如何有效的发展推广武术、增加其普及程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武术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用“快餐文化”包装武术,使武术“快餐化”,推出简单易学的武术运动形式,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竞争力,以促进武术更好的推广传播。

(3)现代人把武术仅仅当作一种健身娱乐的运动方式,而忽略了武术的技击本质。武术在其大众化过程中,要注重其技击本质。

[1]快餐文化[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94523.htm, 2011-07-25.

[2]董刚.传统文化继承对武术发展之需要[J].中华武术研究,2001,1(1).

[3]高涛,刘竞红.大众武术:武术发展之必由之路[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1(1).

[4]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74~176.

G852

A

2095-2813(2012)01(b)-0077-02

猜你喜欢
技击快餐大众化
一只鸡的IPO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习型政党建设关系研究
传统技击五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