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Ⅱ)

2012-08-15 00:45潘炜华廖万清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病与真菌病研究所上海200433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2年4期
关键词:乳膏皮肤病宿主

潘炜华,廖万清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病与真菌病研究所,上海200433)

5 面部皮炎病人如何选择美容产品,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面部皮炎病人由于皮肤反复出现红斑、瘙痒等不适症状,担心用化妆品过敏,往往不敢使用护肤品,甚至在冬季干燥的季节都不用任何保湿产品,这将对皮肤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合理使用护肤保湿的美容产品,将有利于受损皮肤的快速修复。

面部皮炎病人往往属于敏感肌肤,应尽量选择无色无臭的抗过敏药妆,并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干燥、油性或混合型)选择不同的产品,如水剂、乳剂或霜剂。另外,由于季节不同,空气的湿度也不同,春夏季节宜选用保湿水或乳液,而秋冬季节宜选择霜剂。使用霜剂前先在面部敷一层保湿水,建立皮肤水化膜后再用霜剂将更有利于皮肤对保湿剂的吸收。

到了冬季,有些面部皮炎病人会选择甘油来润肤,认为甘油廉价、无味且保湿效果好。事实上,甘油有很强的吸水性,不仅会吸收表面的水分,还会把真皮内的水分提到皮肤表面。虽然使用甘油后皮肤会显得光滑滋润,但经常使用后皮肤深层组织(如弹力纤维等)会因缺水衰老,加速皮肤皱纹的出现。规律性使用润肤剂,尤其是含有尿素或乳酸的制剂,对修复炎症皮肤、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6 紫外线与皮肤病有何关系?

紫外线被人为分为UVA(400~315nm)、UVB(315~290nm)和UVC(290~200nm),多数UVB和所有的UVC可被大气层中的臭氧所吸收,抵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多为UVA。所有的皮肤都对光敏感,皮肤细胞中DNA、蛋白质和脂质可以吸收紫外线,引起无保护细胞的损伤和死亡,包括晒斑、晒黑、增生、老化和致癌。部分个体的皮肤吸收紫外线后还可发生过敏反应,引起成群分布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也可见水疱、大疱、丘疱疹和大片肿胀。短期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肤炎症浸润、血管扩张、晒斑细胞形成、棘层增厚和角化过度;而紫外线的长期辐射一方面可引起DNA损伤,导致基因突变和恶性转化,另一方面还可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宿主防御系统识别和清除恶性细胞的能力。在红斑狼疮病人中,紫外线还可激发免疫功能,使自身抗体增加。

紫外线可引起皮肤晒伤、光老化及诱发皮肤肿瘤,但同时,紫外线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紫外线可促使皮肤色素增加、角质层增厚,增加皮肤的屏障作用,因此可以作为皮肤病物理治疗的一种选择以缓解银屑病、蕈样肉芽肿、泛发性湿疹、白癜风等皮肤病的症状。治疗中需要权衡利弊,针对性选择。

7 皮肤癣菌病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皮肤癣菌病是由小孢子菌属、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这三类真菌侵犯毛发、皮肤和甲的角化组织而引起的浅部真菌感染,包括手足癣、体股癣、头癣、甲癣等。这些病原体存在于病人的毛发、甲及皮肤浅层,或被病人污染的理发工具、衣、帽等物,在外环境经过或长或短的停留后,再经接触传染而感染易感者的机体。皮肤癣菌多数在全球流行,如红色毛癣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皮肤癣菌;而某些皮肤癣菌则有地域局限性,如同心性毛癣菌只在南太平洋和南美的一些地区流行。

皮肤癣菌在人群中通过人与人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及土壤与人之间三种方式传播,其产生的角蛋白酶可裂解角质层蛋白,使其侵入宿主的角化组织。但其不同的自然宿主对人类真菌感染的发生、部位和传播方式均有差异。亲动物性的个别菌种常与特殊的动物宿主有关,如犬小孢子菌与猫、狗有关,疣状毛癣菌与牛有关,但这些菌也能传播到人。亲人性皮肤癣菌分成常引起头皮感染的菌种,如奥杜盎小孢子菌和断发毛癣菌,以及引起足和甲感染的菌种,如絮状表皮癣菌和红色毛癣菌。

皮脂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疾病的严重程度可能会与这一部位的皮脂腺数量和活动度有关,如手掌、足跖部皮脂腺分泌较少,而面部、前胸、后背部皮脂腺较旺盛,可能导致感染部位皮疹范围和特异性的差异。皮肤屏障被破坏或皮肤浸渍有利于皮肤癣菌的入侵,因此在皮肤易损伤、摩擦及足部易浸渍部位发病率较高,血清中的β球蛋白、铁蛋白和其他金属螯合剂可以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皮肤癣菌较喜欢在比正常体温偏低(25~28℃)的温度下生活,但可以蔓延至体表任何部位。宿主的角蛋白酶抑制剂水平、激素水平可影响它们的易感性,判断宿主的免疫状态也可作为诊断皮肤癣菌病的因素之一。在一些特殊人群,如士兵、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由于出汗较多,皮肤浸渍和不透气造成温暖潮湿的环境,易导致皮肤癣菌病的发生。

8 头癣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头癣是传染性较强的浅部真菌病,头癣的发生和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水平、卫生状况、居住条件以及医学知识的普及程度密切相关。在北美和西欧,头癣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我国解放前头癣的发病率一直很高,很多省市都曾流行过,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患病率高达75‰。解放后,头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控制,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些流行区的新发病人数已控制在自然人口的万分之一以下,在大中城市已极少见到头癣病人。但是,近10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养宠物之风日见盛行,同时又忽视了头癣的防治工作,因此头癣在一些大中城市又死灰复燃,可见进一步普及卫生知识的教育,加强家庭宠物的管理是我国头癣防治工作的新课题。防治措施如下:(1)剃去病发,每周1次。剃去的病发应用火烧掉,以免成为传染源。(2)每天用热肥皂水洗头1次。(3)将病人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围巾等物品及时煮洗消毒。(4)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或化学制剂外用,每日在患处搽2~3次。外用抗真菌药常用的有三类,市场上最多的是唑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14-α-脱甲基酶来干扰真菌细胞膜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的正常通透性和结构完整性。常用的有酮康唑、咪康唑、奥昔康唑、克霉唑、硫康唑、舍他康唑等。丙烯胺类外用抗真菌药通过抑制鲨烯环氧酶来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进而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常用的外用药为1%萘替芬乳膏、1%特比萘芬乳膏及1%布替萘芬乳膏。多烯类外用抗真菌药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细胞膜上形成微孔,增加膜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细胞内物质外渗,导致细胞内成分不可逆的丢失,而致真菌死亡。常用外用药有10万U/g制霉菌素软膏和3%两性霉素B乳膏。(5)口服抗真菌药物。口服特比萘芬(250mg/d,疗程6周),伊曲康唑(4.5mg·kg-1·d-1,疗程取决于临床疗效),以及灰黄霉素。灰黄霉素成人用量为每日0.6~0.8g,儿童每日15mg/kg,分2~3次饭后口服,持续6~8周。灰黄霉素和特比萘芬是经美国FDA认可的治疗头癣的药物;伊曲康唑未经FDA认可用于治疗头癣,但疗效与上述药物相似,且疗程更短。

猜你喜欢
乳膏皮肤病宿主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媒介取食偏好和宿主群落组成对多宿主-媒介系统疾病风险的影响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抓住自然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