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痴》的戏剧向度❋

2012-08-15 00:44
关键词:白痴果仁耶夫斯基

江 媚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福建厦门 361100)

卢伯特在《小说技巧》中提出了两种基本的写作技巧——叙述法与戏剧法,在卢伯特看来,“戏剧化场面”是“小说家笔下最精彩的场面”[1]87。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特别钟情于“戏剧法”。如白先勇所云:“陀斯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伟大当然也有许多条件,但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陀氏能够善用‘戏剧法’,将小说中的时间浓缩,把他那样深刻的思想通过具体的戏剧化。[2]145”

1 戏剧性的篇章结构

1.1 开场白

在戏剧中由于受到舞台的限制,一部戏里会有许多情节是在开场之前或者幕与幕之间发生的,所有这些不能正面呈现而又非交代不可的情况都可以通过开场白加以连接。《白痴》每一部的开端处都有一段议论性的话语,它们恰恰起到了开场白这种连接场面的作用。例如,小说第2部的开头说道:“本书第1部是以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家晚会上发生的奇闻而告终的……[3]62”第 3部在“说了好些多余的话”之后,“笔者其实只想就我们所熟悉的叶班钦一家作一些说明……[3]107”正是这些议论性话语,为小说打造了一个类似于多幕剧的严整框架。

1.2 序幕

戏剧强调矛盾冲突的高度集中,所以往往在序幕中就将所有人物之间的矛盾与关系、人物的大体性格特征予以揭示。小说开篇第 1章通过梅诗金、罗果仁和列别杰夫的对白引出其他人物,回溯往事,暗示情节。如女主人公娜斯塔霞就是在第 1部第 1章由罗果仁和列别杰夫以回忆的形式首先介绍的,接着又由梅诗金引出了叶班钦将军夫人。这些对白将书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和盘托出,并且交代了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恰似序幕的作用。

1.3 场与场之间的转换

在戏剧中,场表示幕之间的间隔或场景的变换。《白痴》中每一部内部的有机联结正是依靠这种类似于场间转换的方式来实现的。《白痴》第1部第1章发生在一节三等车厢里;第 2章至第 8章发生在叶班钦将军府;第8章至第12章发生在伊沃尔金将军家;第12章至第16章发生在娜斯塔霞的客厅里。小说的情节正是在这若干个场之间不断切换而得以推进的。

1.4 幕与幕之间的转换

在戏剧艺术中,幕标志着剧情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从一幕转向另一幕意味着舞台场景的变化以及剧情的重大发展。小说《白痴》中部与部之间的转换是通过类似于戏剧中幕与幕之间的切换来实现的。第 1部中上演的是娜斯塔霞的悲剧,而在第2部和第 3部中映入读者眼帘的却是梅诗金与布尔多夫斯基的冲突和伊波利特的悲剧,情节的有序发展被截断了,偏离了主题叙述。作家在第 4部再次将情节从次要线索拉回到主要线索,即回到娜斯塔霞的命运悲剧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梅诗金公爵和阿格拉雅的命运悲剧。

2 戏剧性的时空安排

“艺术创作中的共时性是指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时间因素出现凝固的现象,把时间固定在某一点上,在空间中展开。小说的共时性既是小说向诗化的转移也是向绘画的转移,由时间艺术向空间艺术转化,从而使对艺术的感受从历时走向共时,注重即时的横向性描述,而不是纵向的叙述,以造成艺术的平面感。[4]”陀思妥耶夫斯基努力在小说中遵循戏剧的共时性原则,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才出现巴赫金所说的“令人瞠目的情节剧变”、“旋风般的运动”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动感”。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共时性原则的出色运用使《白痴》拥有了鲜明的戏剧化特色。

2.1 共时性强调时间的相对封闭性

如巴赫金所说:“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视觉,封闭于这一多样展开的一瞬间,并且停留在这一瞬间之中,使这个瞬间的横切面上纷繁多样的事物,各显特色而穷形尽相”[5]36。在《白痴》第 1部中,作家将事件的发生时间浓缩在15个小时内,即从早上梅诗金与罗果仁在火车上相识到晚上娜斯塔霞怒烧十万卢布的时间段。这一期间发生的变化充满着传奇的戏剧色彩:早晨仅带着一个小包裹、不名一钱的梅诗金到了晚上却成了百万富翁。在小说的最后一部中,时间被控制在一个月之内,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并未描写这一个月的完整过程,而是将时间定格在某一时刻,在极其短暂的时间里向我们揭晓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梅诗金与罗果仁关系的突变、二者与娜斯塔霞关系的突变、伊沃尔金将军的过失以及他的死亡……所有这一切都是在一个小时之内疾风骤雨般地爆发的。此外,作家还特别善于将“故事时间”加以定格,把瞬间的思想变化、情节发展注入这个时间点,从而拉长“叙述时间”,大大增加了时间的容量,造成戏剧式的紧凑感和浓缩感。例如梅诗金公爵向叶班钦娜母女讲述处决犯人的情景:“在临死前这真正的最后几秒钟,我想象,他有各种各样的念头在那里敲击,那都是些不完整的、或许还是可笑和不相干的念头……与此同时,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记得;有那么一个点是无论如何不会忘记的,也不会昏倒,一切都围绕着它,围绕着那个点运行、打转。请想一想,并且明明知道……知道突然听见自己上方铁器滑动的刺溜一声!这是一定会听见的!假如我躺在那里,我愣是要听,也一定会听见!那也许只有一瞬的十分之一,然而一定能听见!请想象一下,直到如今还有人在争论:脑袋掉下来以后,它也许还有一秒钟功夫知道自己已经掉下!这是什么观念?!如果是五秒钟又是怎么样?!……[3]109”可见,作者正是利用共时性原则将时间的容量成几何倍数提高,从而让小说情节呈现出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戏剧态势。

2.2 共时性要求空间的相对整一性

爱◦缪尔曾说:“戏剧性小说中,场景之所以孤立的原因是极为明显的。只有在一个完全闭锁的舞台上,它所描绘的冲突才能必然地发生,发展和终结。”“戏剧性小说若不是一个闭锁的活动场地,就不能在其人物中引起如此广泛而绝对的体验。[6]373”简言之,即单调模糊的场景更有助于雕塑人物,凸显剧情。正基于此,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很难见到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式的恢宏而又精致的环境描写。《白痴》展现的场景大都是模糊甚至是单调的。全书中人物活动和剧情发展最为集中的空间仅有以下 6处:叶班钦将军在彼得堡的住处、加尼亚的寓所、娜斯塔霞的公寓、罗果仁的住所、列别杰夫的别墅以及叶班钦将军在巴甫洛夫斯克的别墅。一切人物的聚会、谈话,所有情节的转折和发展都集中在这几个空间之中。而作者对这几个仅有的环境似乎仍然不肯慷慨笔墨,他在介绍将军彼得堡住处的时写到:“居处一点也不豪华,尽管与他的身份还是相称的”;娜斯塔霞的寓所:“一套不大、但确实非常精美的公寓”;列别杰夫的别墅:“别墅不大,但是舒适,甚至挺美。”可见,小说中的一切环境都缺乏自身的特点,一切都是抽象的、含混不清的。由此可见,陀式笔下的空间环境完全隐为戏剧舞台的背景,观众的全部注意力只能集中于人物和情节上。这种巧妙的构思让小说呈现出戏剧般浓缩、集中的舞台效果。

2.3 共时性使叙事呈现出一种“未完成”的状态

由于共时性关注的是某个时间切面上发生的众多事件而非某一事件的完整性,因此共时性小说不像历时性小说那样,要求每一个情节单元都能够独立完整。共时性小说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是断断续续地分布在多个篇章中完成的,而有些人物甚至包括主要人物也并非时时在场。正如巴赫金所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切都是在未完成的转化过程中摄取下来加以表现的。[5]36”比如,在《白痴》的第1部中,小说情节的主线是娜斯塔霞的命运悲剧,小说叙述了娜斯塔霞的幼年经历以及一场惊心动魄的婚姻交易。在第 1部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娜斯塔霞为了揭露这场婚姻骗局的本质而怒烧十万现金的场景,而这一场景最终以娜斯塔霞同罗果仁的出走收束。此后,这个情节单元就此打住,作者没有交代娜斯塔霞和罗果仁的去向,让娜斯塔霞的出走成为一个悬念。直到第 4部,作者才又重新提起娜斯塔霞出走之后的种种情况。女主人公在长达一半的叙事中是缺席的。与此同时,故事的主要线索也发生长时间的偏离。在共时性小说中,一个人物往往分数次进行描述,中间穿插许多与之关联不大的情节线索。因此,在共时性小说中,如果没有读者想象力的参与,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便会呈现出一种碎片状态。可见,这种“未完成”的处理方法不仅大大扩充了叙述容量,使情节高度浓缩,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于同一事件发展的好奇心,增强读者的阅读期待,从而让小说生成一种戏剧般的观赏体验。

3 戏剧性的表现手法

在小说《白痴》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对白、悬念、突转等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从而强化了小说的戏剧特征。

3.1 对白

对白是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戏剧区别于其它文学样式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剧本主要是由对白构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娴熟地掌握了戏剧的对白艺术,并在小说中大量地加以应用。在小说《白痴》中,精彩的对白对于情节的展开、冲突的表现以及人物心理的展示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书最为集中而精彩的对白出现在小说第1部第13章到其末尾。作者通过娜斯塔霞生日晚会上众多人物的对白,为我们展示了一张张虚伪面皮下龌龊而不堪的灵魂:伪善、卑劣、阴险的托茨基;貌似慈父实则卑鄙、庸俗的老色鬼叶班钦将军;唯利是图、怯懦猥琐的加尼亚;诡计多端、拍马逢迎的列别杰夫以及冷酷残暴、粗俗不堪的罗果仁。作者也充分展示了主人公梅诗金那纯真、善良、博爱、宽容的人格魅力以及娜斯塔霞那既傲慢又自卑,看似放浪形骸实则冰清玉洁的双重人格。在此,人物的对白正道破了各自灵魂深处的秘密,让人物的真实秉性在言谈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3.2 悬念

“悬念”是指作家利用读者的期待心理,有意在作品中设置的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戏剧创作而言,“戏剧的悬念是差不多一切成功的戏剧效果的源泉、根据和生命”,戏剧艺术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门“悬念的艺术”。而在《白痴》中,作者运用戏剧的创作技巧,精心设置了多处悬念:①信。在小说的第 1章中,公爵两次向将军提及自己收到一封信,但话题一开始便被将军打断,直到第15章的末尾公爵才把那句悬而未决的话说完:“……但我们也许并不穷,而是可能富得很……我在瑞士收到一位萨拉兹金先生从莫斯科写来的信,他通知我,说我可以得到一笔很大的遗产。这就是信……[3]161”悬念终于解开,原来公爵所说的信竟是一封遗产证明!②小刀。小说第2部第3章中出现过这样一个情节:公爵两次无意间玩弄罗果仁的小刀,他问道:“你是不是用它来裁书页?”“不过刀……还是全新的。”罗果仁听了公爵的问题竟然恼怒起来,大声吼叫:“新的又怎样?难道我现在不能买一把新刀子?[3]175”读到这里读者不禁要问:为什么罗果仁竟会如此紧张一把小刀?这个悬念直到全书的末尾才得以解开,当公爵发现罗果仁杀死娜斯塔霞的时候说道:“我问你,你是用什么对她干的?刀子?就是那一把?”罗果仁回答:“就是那一把。[3]191”谜底终于浮出水面。悬念的设置和解决实际上对应着读者阅读期待的产生和满足,从而将读者的视线牢牢控制在文本之中,起到了良好的戏剧效果。

3.3 突转

突转是戏剧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小说《白痴》中,在故事开始的第 1天内就连续出现了几个大的突转:梅诗金公爵早上还一文不名、贫病交加,而到了晚上竟身家百万、富比王侯;早上才在照片上初识娜斯塔霞,而到了晚上公爵竟已对娜斯塔霞产生了强烈的爱情甚至向她求婚;而在公爵真挚的告白面前娜斯塔霞竟断然拒绝这份渴望已久的幸福……这一系列突转的运用使小说起到了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戏剧效果。

3.4 小丑

小丑是戏剧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类特殊形象,这类形象往往集智与愚、善与恶、贵与贱等两极对立于一身。他们始终以一种窥察者和反映者的身份存在,能够真正做到畅所欲言,揭露真相。陀思妥耶夫斯基正是通过菲尔狄宪科这一小丑形象的设置,让他在嬉笑怒骂间揭露人物的伪善和事实的真相,同时又以其亲昵、俯就、粗鄙、戏谑等性格特征营造了一种狂欢化的戏剧氛围。

3.5 道具

道具本是戏剧艺术的专利,但在《白痴》中,作者巧借戏剧原理,设置了多个极具重要性的道具:①纪念册。阿格拉雅知道加尼亚背叛自己,即将与娜斯塔霞结婚后,对加尼亚的虚伪、卑鄙大为恼怒,并想方设法要让加尼亚知道自己的态度。于是一个用以传递信息、表达人物情绪的道具便出现了——阿格拉雅让公爵在纪念册上写道:我不做交易。在这里,纪念册犹如戏剧舞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成为人物以及读者视线的焦点。②报纸。罗果仁为了得到娜斯塔霞,带来了自己承诺的十万卢布:“这是一个大纸包,约莫三俄寸高,四俄寸长,用一张《交易所新闻》包得硬邦邦的……[3]59”这里的“《交易所新闻》”正如戏剧舞台上的道具,引人注意,发人深省。

4 结 语

综上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创作当中,改变了小说的传统叙述模式,更新了读者的审美体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法]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 [M].罗婉华 ,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2]白先勇.蓦然回首 [M].上海:文匪出版社,1999.

[3][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M].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邹广盛.论萨特创作中的共时性 [DB/OL].2007-5-21[2012-5-2].http://houweipoem.cc.topzj.com/thread-410987-1-1.html.

[5][俄]M.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 [M].佟景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6][英]爱◦ 缪尔.小说结构 [M].方土人,罗婉华,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白痴果仁耶夫斯基
“歪果仁”的花样新年
“歪果仁”的中国年
果仁女孩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茨威格是小一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秀逗蘑菇村
果仁荷兰豆
赌博牵制大文豪
白痴和饭桶
传世名著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