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2012-08-15 00:43陈天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息县浮针毫针

陈天芳

河南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息县 464300

浮针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

陈天芳

河南息县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息县 464300

浮针;镇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浮针是一种新兴的疗法,是在传统的中医针灸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镇痛效果立竿见影,但有时维持时间不够长。为了发挥浮针疗法的镇痛优势而克服其不足之处,笔者运用浮针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痛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均来自我院2010-01—2011-11康复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17~73岁,平均45岁;病程1 d~5 a。临床表现为腰痛或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或伴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迟钝等。

2 治疗方法

2.1 浮针治疗距痛点8 cm处,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进针点皮肤,针体与皮肤呈15°~35°刺入,快速透皮,将针刺入皮下,略达肌层,然后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将针体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前将针尖退向软管中锁定,然后用右手握住针座做20°~30°扫散。同时,左手拿揉病变组织,促进针效。在运针过程中,患者没有酸麻痛涨感。运针时间2~3 min。同时令患者活动患部,直到疼痛完全消失后或不再减轻为止,拔出针芯,将软管留于皮下,用输液贴固定针座,留置24 h,再行毫针治疗,隔日1次。

2.2 毫针治疗取穴:大肠俞、次髎、肾俞、环跳、委中、悬钟、丘墟。操作:患者俯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寸、2.5寸、4寸1次性毫针针刺,方向为直刺,方法以捻转为主,平补平泻法,各穴以向下传导的触电感为佳,留针30 min。

3 治疗效果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治愈:腰腿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屈髋伸膝45°以上,能恢复日常工作,本组计45例。好转:腰腿症状减轻,仍有轻微腰痛症状,基本能独立生活,计5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计0例。有效率达100%。

4 体会

浮针是一种新兴的针刺技术,该法具有以下特点:(1)浮针是复式结构,软管留针类似于静脉留置针。浮针从毫针发展而来,但由于针具不同,它较毫针更具有好的即刻镇痛疗效。(2)浮针针刺肤浅,无任何不适感,且不要求酸麻重胀得气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顺应性。运针呈20°~30°扇形摆动,同时另一只手拿揉病痛部位,对慢性顽固性疼痛尤其显效,长时间的软管留针可维持镇痛效果。针刺疗法可令气血通畅、阴阳调和、经络平衡、迅速缓解腰痛和下肢疼痛。浮针结合针刺疗法,在止痛作用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方面各有特点。浮针疗法优越的即刻镇痛效应令人满意,传统毫针有良好的镇痛效应,且对机体有整体调节作用。因此二者结合,优势互补,协同增效,为本病的治疗寻求更完善、更稳定的针刺综合治疗方案。

R681.5+3

B

1007-8991(2012)05-0109-01

(收稿 2011-12-18)

猜你喜欢
息县浮针毫针
息县城区防洪形势分析及工程措施建议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息县
息县自然资源局调研多测合一工作
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