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用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2012-09-05 10:12曾华谢青
海南医学 2012年21期
关键词:脉络膜激光治疗浆液

曾华,谢青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港分院眼科,海南海口570311)

联合用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曾华,谢青

(海口市人民医院海港分院眼科,海南海口57031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乙酰唑胺、氯雷他定、杞菊地黄丸联合对108例患者共112只眼进行1~3周治疗。结果两周左右96例98只眼的视力明显提高,视物变形,变小及变色等症状缓解或消失,占87.5%。21 d时,110只眼(106例)上述症状缓解或消失,占98.2%。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的临床疗效好,症状改善快,治愈率高,复发率少。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复方血栓通胶囊;乙酰唑胺;氯雷他定;杞菊地黄丸;眼底荧光血管照影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SC)是眼科一种临床常见的眼底疾病,以眼底后极部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多累及黄斑区,好发于青壮年,可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但多次反复发作者常影响视功能。该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目前医学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1]。虽然激光治疗可以缩短病程,但只限于离中心凹250µm以外区域,而且需要45 d以上才能痊愈[2]。我们通过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乙酰唑胺、氯雷他定、杞菊地黄丸治疗,发现疗效更好、更快且复发率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眼科门诊自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间,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眼底荧光血管照影(FFA)检查结果,对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并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乙酰唑胺、氯雷他定及杞菊地黄丸四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108例(双眼患者4例)共112只眼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性86例,占79.6%,女性22例,占20.4%;年龄35~46岁者105例,占97.2%,50岁以上者3例,占2.8%;视力0.1~0.3者12只眼,0.4~0.6者58只眼,0.7~0.9者31只眼,0.9以上者11只眼。就诊时间最短者3 d,最长者3个月。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视力检查,散瞳后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FFA检查。诊断标准:(1)症状为眼前有黑影,视物变暗、变形、变小。体征为视力下降,眼底可见黄斑区有一轮圆形或类圆形微隆起,中心凹反光消失,周围有细小黄白点。(2)FFA检查,荧光血管照影可见病变区内强荧光渗漏,逐渐扩大呈喷墨渍或炊烟状。

1.2 治疗方法每位患者采用联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3粒,3次/d;乙酰唑胺片,每次0.125 g (半片),2次/d;氯雷他定片,每次10 mg,1次/d;杞菊地黄丸(200丸/瓶),每次8丸,3次/d;同时,口服氯化钾,每次0.3 g,1次/d,上述药物治疗7 d为一个疗程。开始服药1周后复诊。

1.3 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的自觉症状、视力恢复情况、眼底检查等结果,将疗效划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治愈:视力恢复到发病前视力,视物变形、变色等自觉症状消失,眼底检查黄斑区水肿消失。好转:视力恢复,但未恢复到发病前视力,眼底黄斑区水肿减轻,积液减少,视物变形、变色等自觉症状改善。无效:视力未提高,自觉症状未改变,眼底仍有积液,眼底黄斑区水肿未改变。

2 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108例112只眼中,98只眼(96例)在14 d内视力明显提高,视物变形、变小、变色等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占87.5%;21 d时,106例110只眼的视力明显提高,上述自觉症状缓解或消失,占98.2%,其中有2只眼,经过21 d的治疗,视力未提高,自觉症状未改变,眼底仍有积液,眼底水肿未改变,占1.8%,见表1。

表1 复方血栓通胶囊等药物联合治疗的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眼)

3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SC)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及附近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局限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部病变,多发于青壮年,自限性,可复发。该病的病因多以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过敏、烟酒刺激等因素有关[3],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脱离,进一步诱发RPE屏障功能破坏,导致RPE渗漏和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

目前在医学上,没有一种特效的治疗CSC的方法,虽然激光治疗对CSC有效,可以缩短CSC的病程,但激光治疗有它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只有渗漏点距中心凹250 μm以外的CSC可采用激光光凝渗漏点,250 μm以内是禁止的,而且激光治疗存在损伤黄斑区视细胞导致视力下降的风险,故对于视力较好或渗漏点距中心凹250 μm以内的病例不主张激光治疗[5]。为了寻找相对安全和较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乙酰唑胺、氯雷他定和杞菊地黄丸等四种药物联合对112只眼进行治疗,经过四年的治疗观察统计,我们发现有效率达到98.2%,只有2只眼无效,占1.8%。从表1可以看出,上述药物联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的疗效好,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治愈和有效眼数(只)明显增加,而无效眼数(只)在减少,在治疗有效率上与郝为华等[2]报道的激光治疗效果差别不大,但治愈时间上比激光治疗明显缩短一半。

笔者分析以上四种药物联合用药的作用机理:复方血栓通胶囊,其主要成分是三七、丹参和黄芪,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漏及视网膜水肿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眼科主要用于视网膜动脉、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CSC、老年黄斑变性等的治疗[6]。乙酰唑胺主要具有利尿、消除水肿的作用,眼科一般用于青光眼及黄斑囊样水肿的治疗[7]。本文对112只眼的临床治疗观察中发现,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和乙酰唑胺联合治疗CSC,对消除眼底视网膜渗漏水肿的疗效更好,消肿更快,视力提高明显。而激光治疗CSC是通过光凝渗漏点,靠组织自己吸收渗漏液来消除水肿,时间较为缓慢。另外我们在治疗上还联合应用了氯雷他定和杞菊地黄丸,氯雷他定是一种新型抗组织胺类药,临床上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它是通过拮抗组胺来抑制组胺与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结合、抑制毛细血管的扩张、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腺体分泌起作用的[8],因此其可抑制CSC的视网膜渗漏。而杞菊地黄丸具有滋养肝肾、清肝明目的作用,在CSC治愈后,有部分患者坚持每天服用杞菊地黄丸,每次8丸,每天一次,坚持服用6个月左右,复发率明显减少。因此,这可能是以上四种药物联合应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的原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疗法没有明显禁忌证,疗效好,复发率低且安全,特别对于病变区距中心凹250 μm以内的病例的治疗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1]葛坚,赵家良,崔浩,等.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09-310.

[2]郝为华,金龙山,崔仁哲,等.激光光凝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00例[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137.

[3]郭茜如,李藴随,赵朝霞,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致病因素及其预后探讨[J].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310-311.

[4]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7.

[5]何剑峰.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228例[J].国际眼科杂志,2004,4(1):165-166.

[6]钟毅敏,于强,胡北科,等.复方血栓通胶囊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杂志,2004,25(5):487-488.

[7]唐细兰,叶成添.眼科药物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486.

[8]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45.

R774.1

B

1003—6350(2012)21—05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2.21.023

2012-03-22)

曾华(1968—),男,海南省澄迈县人,主治医师,学士。

猜你喜欢
脉络膜激光治疗浆液
眼睛的激光治疗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值得关注的肥厚型脉络膜病变△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