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区桑树栽培管理技术探索

2012-09-22 05:55陈云明,杜伟,罗正宏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3期
关键词:树型桑树树干

蒙自市冷泉镇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海拔高差在144~2 275m(蚕区海拔高差在1 200~2 000m),年降雨量1 324.7mm,年平均温度15.4℃,气候低温多湿,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境内山高坡陡。2000年开始发展蚕桑产业,到目前已栽植桑园1万余亩。十多年来,桑树树型养成剪伐形式都是参照附近其他地区的模式管理。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对冷泉镇现有的云桑2号的8年生桑树进行了提高树干高度和不同剪伐形式的试验,并对桑树经济性状调查与分析,试图寻找出一种适合冷泉喀斯特地区栽桑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桑园产量,增加蚕农收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桑品种:云桑2号,树龄8年,株行距为0.5 m×1.2 m,低干拳式养成(20cm),剪伐形式为春伐。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树干高度

将上述1.1中的桑树品种,设4个处理区,春季桑芽未萌发时,分别在离地20cm、40cm、60cm、80cm处进行剪伐,其中20cm处理区为该地区正常树干高度,设为对照,每个处理区20株,3个重复。在以后逐年的剪伐中,使其主干高度升至试验所需的高度。

1.2.2 不同伐条形式

同样,将1.1中的桑树品种,设3个处理区,分别为春伐、夏伐和株内轮伐。

春伐:在桑拳的位置进行剪伐,为该地区常规伐条形式,设为对照。

夏伐:春季在桑拳以上40cm处进行剪梢,在春蚕饲养完毕以后,在桑拳处进行剪条。

株内轮伐:春伐时,每株树伐2/3的枝条,留1/3的枝条不伐,留30~40cm。留下的枝条,在夏伐时将其伐掉。

1.3 调查方法

每个处理随机抽取5株调查下列指标:

桑树发芽生长:春季发芽时,观察记录脱苞期(枝条中上部幼叶露出芽鳞的日期),鹊口期(枝条中上部萌发形成抱合状幼叶展开的日期),开叶期(枝条中上部萌发芽叶柄露出、叶面展开的日期),表示方法为“月日”。

片叶产量:在春、中秋壮蚕期将枝条第5叶位以下的叶片全部采摘(期间不采小蚕叶),用电子称称量,精确到1g。

发条数:调查时计数>50cm的新梢数,结果以平均值表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单株总条长:在中秋调查完桑叶产量后,量取单株上>50cm的所有枝条长度,相加得出单株总条长,精确到 0.01m。

公斤片叶数:春季和中秋调查产叶量时,将采摘的叶片,随机称取1kg,计数叶片数,重复3次,结果以平均表示,精确到整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干高度对桑树生育期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留条高度的桑树发芽及开叶期调查(见表1),可以看出树干20cm、40cm、60cm和80cm四种形式下,留条长即树干高的表现出萌动、发芽、开叶的时间比留条短的相对提早,其中,离地80cm高度的试验区发育较对照提前7d。其主要原因为树干40cm、60cm和80cm的试验区基本都为定芽(普通芽)萌发,而20cm试验区的桑树,是在拳处剪伐,萌发的是潜伏芽。桑树的发芽期内脱苞期到鹊口期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但开叶期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间隔有所差别,80cm树干高度的桑树生长一片叶子的时间基本为3d,20cm树干高度的对照组生长一片叶子的时间约为4d,40cm和60cm树干高度的桑树前3片叶的开叶时间间隔为4d。到了第4、5片叶,开叶时间间隔缩为3d。

2.2 不同树干高度对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各处理区单株产叶量结果可以看出(见表2),随着树干高度的不断提高,产叶量及其他经济性状都有明显的提高,其中以离地80cm处剪条,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47.1%,单株发条数、总条长和米条产叶量在4个处理试验区也为最高,其次为60cm和40cm处理区,对照区最低;单株平均条长相差不大,公斤片叶数以80cm处理最少。这些经济性状的表现与发芽时间密切相关,因为80cm树干处理区发芽时间最早,所以其相对光合生长期也较长,进行的同化产物也相对较多,即桑叶产量高。

表1 不同树干高度桑树发芽、开叶时间

表2 不同树干高度桑树经济性状情况

2.3 不同伐条形式对桑树生育期的影响

对不同剪伐形式桑树发芽及开叶时间的调查(见表3),结果显示,春季剪梢的桑树发芽时间相对较早,其次为株内轮伐留条的桑芽,轮伐拳处芽萌发要迟于正常春伐的桑树,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顶端优势的缘故,生长素大部份向留条的枝条运输,致使留条的桑芽萌发早,而桑拳处的芽萌发时间却有所推迟。发芽期与开叶期以及发芽、开叶各阶段的发育时间间隔距离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差异。

2.4 不同伐条形式对产叶量的影响

从不同伐条形式的单株产叶量来看(见表4),夏伐(春季离拳40cm处剪梢)的产量最低,其次为株内轮伐,对照区产叶量最高。夏伐处理区的桑树在进行夏季伐条后,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和气温相差过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伤口吐水,不发芽或发芽迟缓,继而出现死亡的现象,所以夏伐在冷泉镇无法实施。株内轮伐虽然春蚕期产量高于对照,但是由于要剪去春季留的1/3枝条,对桑树造成损伤,致使其下半年的产量低于对照。从全年来看,传统的春伐在冷泉的产量最高。

表3 不同伐条形式桑树发芽、开叶时间

表4 不同伐条形式桑树产叶量情况

3 讨论

对于桑树树型的养成已有报道[1],速成密植桑园、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层较浅的桑园、多风或湿热地区、花果较多的品种等宜采用无干或低干树型。气候寒冷、易受旱害、涝害、雪灾和霜灾的地区,易受水淹的河滩地带,不剪伐的桑品种,间作桑园等宜采用中、高干树型。边地、滩地以中干树型为主。

本研究通过对已成树型的云桑2号进行提干试验,其第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树干的提高有利于桑叶产量的增加,其他经济性状等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因为树型还未养成,根据第一年的数据结果还无法准确得出在冷泉镇桑树提干到80cm或60cm,产叶量就一定会有明显增加,以后的试验中,将继续在提干后的高度剪伐,使其树干提高,养成树型,并调查其产叶量及其他经济性状,以期为冷泉镇的桑树栽培技术提供借鉴。

通过对不同伐条形式试验的探讨,结果表明,夏伐在冷泉镇桑园无法实施,在该地区桑树伐条只能采用春伐,这与当地全年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有一定关系。

[1]钟健,江秀均.云南桑树树型养成法介绍[J].云南农业科技增刊,2009:79~80

猜你喜欢
树型桑树树干
勘 误
一种快速养成的柞树树型—压干树型
马桑树儿搭灯台
为什么树干不是方的?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为什么要在树干上刷白浆
基于树型结构的防空力量配属方案生成模型研究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