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570改性碳微球

2012-11-08 05:52赵雪霞郭兴梅韩艳星杨永珍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2012年10期
关键词:偶联剂三氯甲烷硅烷

赵雪霞,郭兴梅,李 莎,韩艳星,杨永珍,刘旭光

(1.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

(2.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3.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4)

1 前言

温敏性高分子材料是指对温度刺激具有响应的智能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粒径随着温度明显变化,所以在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碳微球(CMSs)是非常重要的碳功能材料之一,其独特的结构与优异的物化性能,如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密度小(低于金刚石和石墨)、优良的导电和导热性等,使它成为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1-2]。将CMSs和温敏性材料复合后,可以得到性能更加优异的材料。但是,未经表面处理的CMSs具有非常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由于CMSs的比表面积较大,表现出很强的表面活性,极易发生团聚现象,阻碍了其在液相中的反应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致力于对CMSs表面进行化学改性[3-5]。硅烷偶联剂是一个重要的桥梁,可以连接有机物和无机基质,Ma等[6]在碳纳米管(CNTs)表面通过臭氧氧化和四氢铝锂的还原改性接枝上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将双键引入到CNTs表面,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与需求。

本研究主要用正硅酸乙酯(TEOS)对CMSs表面进行处理,用一步法引入丰富的羟基官能团,免去了酸化再还原的两步,使操作更为简便、步骤更为直接;进而与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发生反应,将双键引入CMSs表面,提高CMSs在有机体系中的相容性,为制备CMSs复合材料奠定基础。

2 实验

2.1 试剂

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分析纯;氨水,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分析纯;正硅酸乙酯(TEOS),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分析纯;KH-570,天津市东丽区天大化学试剂厂,实验试剂;无水乙醇,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分析纯;三氯甲烷,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冰乙酸,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分析纯。

2.2 实验过程

如图1所示,首先采用TEOS前驱体对CMSs表面进行处理,在CMSs的表面包覆SiO2,再加入KH-570,使CMSs的表面带上双键,在65℃条件下反应,制备得到KH-570改性的CMSs。

图1 KH-570改性CMSs的实验过程Fig.1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KH-570 modifying CMSs

2.2.1 CMSs的制备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2H2为碳源,Ar为载气)合成CMSs,粒径约330 nm。详细制备过程见文献[7]。

2.2.2 CMSs的化学修饰

包覆SiO2将0.5 g的CMSs放入三口瓶中,加入8 mL蒸馏水和40 mL无水乙醇,超声分散10 min后加入0.086 g CTAB,继续超声分散10 min,再加入适量氨水,使溶液pH值达到10以上;加入2 mL TEOS,把上述溶液在60℃恒温水域中磁力搅拌12 h;反应结束后用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抽滤至中性,把产物置于50℃的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复合产物SiO2/CMSs[8]。

CMSs的硅烷化 将0.3 g的SiO2/CMSs加入15 mL去离子水中,用冰醋酸调pH值至4~5之间,加入1 mL KH570,随后加入45 mL乙醇,混合后超声分散10 min,在65℃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2 h;反应后用无水乙醇抽滤至中性,置于50℃的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硅烷化的CMSs。

2.3 样品表征

用JSM-6700F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加速电压0.5~30 kV,分辨率1.0 nm(15 kV)/2.2 nm(1 kV))对产物形貌进行观察;用173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产物表面的官能团;用Netzsch TG-209F3型热重分析仪(TG)对样品的失重率进行表征(空气气氛,升温速率10℃/min)。

3 结果和讨论

3.1 形貌分析

图2为原始CMSs,SiO2/CMSs以及KH-570改性后CMSs的FESEM像。从图中可以看到,原始CMSs表面比较光滑,但粘连现象比较严重(图2a);SiO2包覆后的CMSs(图2b)表面粗糙有明显的包覆层存在,CMSs之间的分散性有所提高,且通过EDS能谱可以看到Si元素的出现,以上结果表明SiO2已包覆到CMSs表面;进一步接枝KH-570后,CMSs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EDS能谱上可以看到很强的Si峰,说明KH-570已经接枝到CMSs表面。

3.2 官能团分析

图3为原始 CMSs,SiO2/CMSs,硅烷化 CMSs的FT-IR(傅里叶红外)图。原始CMSs在红外光谱区内基本没有吸收;SiO2包覆后(图3b),CMSs在1 100 cm-1和805 cm-1处出现了吸收峰,归属于Si-O-Si的伸缩振动吸收峰;471 cm-1处的峰对应于Si-O-Si的弯曲振动吸收峰,羟基的弯曲振动和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出现在959 cm-1和3 431 cm-1处,以上吸收峰说明经过SiO2改性后,CMSs表面包覆上了SiO2。与图3b相比,硅烷化后的CMSs(图3c)在3 431 cm-1处的峰消失,这是由于偶联剂KH-570与CMSs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反应,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CMSs表面,致使含氧官能团的吸收峰减弱。

3.3 热失重分析

图4是不同阶段CMSs是的TG曲线,原始CMSs在空气气氛下470℃开始分解(图4a),最大的热失重温度在560℃附近且失重率接近100%;图4b中,处于水合状态的SiO2在高温下进一步脱水缩合,碳的最快失重温度由560℃提高到570℃,这是由于碳球包覆上SiO2后,热稳定性增强,失重曲线向高温移动,且900℃时样品剩余47%;硅烷化后CMSs初始氧化温度略低于SiO2/CMSs,这是由于接枝在CMSs表面的硅烷偶联剂首先开始分解,它的分解温度较低,580℃出现一个较大的碳的失重峰,900℃时所剩的48%为氧化后剩余的SiO2和KH-570。

图4 不同样品的TG曲线Fig.4 TG curves of different samples

3.4 分散性分析

图5 是原始CMSs,SiO2/CMSs,硅烷化 CMSs在三氯甲烷中的分散性图片。SiO2/CMSs(中)在三氯甲烷中超声分散后静置一周沉降至试管底部,而原始CMSs(左)和KH-570修饰后的CMSs(右)在三氯甲烷中超声分散后形成黑色溶液,放置一周后溶液稳定性仍很好。这一结果表明,包覆SiO2后,CMSs表面引入了羟基官能团,部分羟基官能团缩水形成Si-O键。CMSs表面包覆SiO2属于强极性的物质,由于其亲水性,在有机溶剂中大粒子夹带着小粒子很快就发生沉降[9]。KH-570修饰后,CMSs表面的羟基官能团与硅烷偶联剂通过Si-O键在CMSs的表面接入了长链的烷烃,使其与有机溶剂的相容性增加[10-11],这为CMSs在有机溶剂中进一步反应提供了可能。

图5 不同样品在三氯甲烷中的分散性:原始CMSs(左),SiO2/CMSs(中),硅烷化CMSs(右)Fig.5 The dispersion of all the samples in CHCl3as-synthesized CMSs(left), SiO2/CMSs(middle), silanized-CMSs(right)

4 结论

本实验利用CTAB和TEOS在CMSs表面引入了羟基官能团,而后进一步用KH-570对CMSs进行硅烷化改性,将双键引入CMSs表面。通过FESEM像可以看出包覆SiO2和硅烷化后的CMSs团聚现象减小,有明显的包覆层存在;通过EDS能谱也可以看出Si元素引入到CMSs表面;经FT-IR分析可以看出包覆SiO2后,出现了Si-O-Si和-OH的特征吸收峰,且硅烷化修饰后-OH峰减弱,说明硅烷偶联剂的-OH已和CMSs表面的-OH脱水缩合;TG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了SiO2和KH-570已接枝到CMSs表面。CMSs经硅烷偶联剂改性后,可进一步在其表面上接枝各种有机单体,以实现其功能化,这为制备以CMSs为基底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基础。

References

[1]Brooks J D,Taylor G H.The Formation of Graphitizing Carbons from the Liquid Phase[J].Carbon,1965,3(2):185 -186.

[2]Serp Ph,Feurer R,Kalck Ph,et al.A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Nanospheres[J].Carbon,2001,39(4):621-626.

[3]Xu Binghse(许并社),Luo Qiuping(罗秋苹),Yang Yongzhen(杨永珍),et al.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J].Materials China(中国材料进展),2009,28(2):35-38.

[4]Han Yanxing(韩 艳 星),Liu Weifeng(刘 伟 峰),Yang Yongzhen(杨永珍),et al.自组装合成表面包覆壳聚糖的碳微球[J].Materials China(中国材料进展),2011,30(2):56-60.

[5]Li Sha(李 莎),Yang Yongzhen(杨永珍),Duan Feifei(段菲菲),et al.紫外光辐照氧化碳微球[J].Materials China(中国材料进展),2011,30(11):58-62.

[6]Ma P C,Kim J K,Tang B Z.Functionaliz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Using a Silane Coupling Agent[J].Carbon,2006,44(15):3 232-3 238.

[7]Liu X G,Yang Y Z,Lin X,et al.Deoiled Asphalt as Carbon Source for Preparation of Various Carbon Materials by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6,87(10):919-925.

[8]Guo X M,Liu X G,Xu B S,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 Sphere-Silica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Hollow Silica Spheres[J].Colloids and Surface A,345(1-3):141-146.

[9]Su Xiaohong(苏小红),Xiong Chuanxi(熊传溪),Guo Hong(郭 虹),et al.硅烷偶联剂对单壁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J].New Chemical Materials(化工新型材料),2007,35(3):40-42.

[10]Zhou Yaming(周亚民),Yu Guiju(余贵菊),Jiang Hong(江洪),et al.硅烷偶联剂改性超细TiO2的研究[J].Journal of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15(5):99-104.

[11]Chen Yunhui(陈云辉),Du Jun(杜 军),Li Wenfang(李文芳),et al.聚酯粉末涂料用纳米SiO2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J].Paint and Coatngs Ndustry(涂料工业),2006,36(11):11-14.

猜你喜欢
偶联剂三氯甲烷硅烷
硅烷偶联剂原位改性白炭黑/溶聚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
二碘硅烷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聚碳硅烷转化碳化硅陶瓷吸波性能的研究进展
生产制造领域新型硅烷偶联剂的现状及应用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稳定性研究
指甲油致癌?符合标准的产品可放心用
超支化聚碳硅烷结构、交联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挥发性三氯甲烷化学品储存损耗的原因与策略
不锈钢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的应用研究
回收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