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其评价

2012-12-23 04:21李春杰韩成贵朱向明韩秉进
土壤与作物 2012年3期
关键词:褐斑病块根甜菜

李春杰,韩成贵,朱向明,韩秉进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院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81;2.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193)

甜菜褐斑病(Cercospora beticola Sacc. )俗名斑点病,是目前甜菜生产田中危害最严重的叶部病害。该病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发生在叶柄上,形成褐色斑点致使叶片枯死,同化器官遭到破坏,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块根发育和糖分的积累。一般发病年份,新疆伊宁县甜菜产量可减产15%~20%,含糖量下降0.8%~2.0%[1]。对于该病的控制,除了引进抗病品种,还可实施轮作。1991 年-1992 年间黑龙江省海伦地区甜菜褐斑病发病还较轻[2],但随着甜菜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产业链关系,使得甜菜种植区域性强。自1998 年来,海伦糖厂、宁安糖厂和依安糖厂等周边为黑龙江省大面积甜菜种植区域[4],在该区域实施轮作较困难。李永刚等2009 年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甜菜褐斑病田间调查发现,田间发病率为100%,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甜菜的产量与产糖量[3]。目前在生产田中控制该病的关键是发病初期的药剂防治,所以应加强田间病情调查,把握好防病时期,选用高效的杀菌剂,以减少该病引起的损失。该研究选用多种杀菌剂,通过药效试验比较各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确其对产量和块根含糖量的影响,综合评价其田间效果。为筛选出适合黑土区黑龙江省海伦市气候条件下的甜菜褐斑病高效杀菌剂提供依据,同时加快当地甜菜褐斑病的防治工作进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海伦综合试验站,典型黑土。供试品种为SD13829 (美国斯特鲁伯公司)。施肥量为尿素230 kg·hm-2,磷酸二铵250 kg·hm-2,硫酸钾240 kg·hm-2。前茬为大豆。除药剂处理外,其它田间管理同当地生产大田。

1.2 药剂及施用方法

药剂及用药量:①药剂甲(甲和乙均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植物病理系提供):可湿性粉剂喷雾,制剂用量900 g·hm-2;②药剂乙:可湿性粉剂喷雾,用量750 g·hm-2;③世高(10%苯醚甲环唑,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水分散粒剂喷雾,用量525 g·hm-2;④杜邦福星(40%氟硅唑,美国杜邦公司):乳油喷雾,60 ml·hm-2;⑤清水对照:喷雾同体积清水。当田间发现褐斑病的中心病株或发病率达5%以上时,即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每隔7 d~10 d 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喷药。试验中第一次喷药时间为7 月30 日,8 月7 日进行第二次喷药,8 月17 日第三次喷药。

田间采用条田设计,各处理每次重复0.5 hm2,三次重复共1.5 hm2,5 个处理的试验田面积共7.5 hm2。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第一次施药前通过调查田间褐斑病的发病级数了解病情基数,每次喷药前调查上一次喷药后褐斑病的发病情况;喷完最后一次药后,隔10 天调查喷药后田间发病情况,根据发病级数计算病情指数,并计算各处理的防治效果。田间甜菜褐斑病的发病级数调查方法参照咸洪泉的调查标准[5-6]。分级方法:0 级:无病;1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 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每处理的每个重复三点取样,每点附近取10 株,即每处理90 株。调查每株全部叶片,记录调查总叶数和各级病叶数。计算公式:

秋收时采用常规测产法,每个处理每次重复取10 m2测产,然后推算公顷产量。用糖锤度计测定块根中的糖锤度,每个处理每次重复测定3 次,计算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第一次喷药前(7 月30 日)田间病情调查结果,甜菜褐斑病田间病情指数为7.19,见表1。发病率大于5%。喷药7 d 后调查各处理的田间病情指数显示,喷药处理与清水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病情指数,减轻了褐斑病的危害,防治效果在28.1%~36.1%。但药剂甲、药剂乙、世高和杜邦福星四个处理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p >0.05)。第二次喷药(8 月7 日)10 d 后田间调查统计发现,世高的防效明显好于其他处理(p <0.05),防效达到74.1%,其次是杜邦福星64.3%,也显著高于药剂甲和药剂乙(p <0.05)。第三次喷药(8 月17 日)10 d 后田间病情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较喷药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的病情指数也显著降低了,各药剂未见防效,但喷世高的褐斑病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 种药剂处理和对照区,可见世高在田间效果的稳定性较好。

2.2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产量的影响

从秋季测产结果可以看出,见图1。四种药剂对甜菜均有有效防病和控制减产作用,但其产量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p >0.05)。世高产量最高,为60.9 t·hm-2,较对照54.2 t·hm-2增产12.4%,其他三种药剂也增产5%以上。

表1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Tab.1 Control efficacy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Cercospora leaf spot of sugar beet

图1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产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yield of sugar beet

2.3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块根含糖量的影响

对5 个处理的甜菜块根糖锤度进行测定,见图2。四种药剂对块根含糖量影响不大。世高和杜邦福星两处理的块根糖锤度均在18°以上,高于药剂甲和药剂乙处理,较对照高出2°,即较对照糖锤度增加11%以上,但各处理间块根糖锤度差异不显著(p >0.05)。

3 结论与讨论

结果表明,四种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效,对甜菜产量和含糖量影响不大。其中,世高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最好,为当地防治甜菜褐斑病的首选药剂。生育期只需喷施2 次,7 月下旬田间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喷药,8 月上旬进行第二次喷药。两次喷施世高后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达74%,田间未发现药害现象,甜菜叶片生长旺盛。2011 年海伦地区为正常年份,没有发生严重干旱和渍涝情况,对于该杀菌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田间效果稳定性有待于今后扩大应用进一步验证。

图2 不同杀菌剂对甜菜块根糖锤度的影响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sugar brix in tuberous root

8 月中旬的第三次喷药,未见防效。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是由于秋季来临,气温开始下降,有效遏制了褐斑病菌的繁殖和扩散。另外,随着甜菜的生长发育规律,8 月末大部分发病的叶片枯死,自然脱落,新叶长出后基本不感染褐斑病,进入安全期[1,7]。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此时不必进行药剂防治。多数年份7、8 月份雨水偏多,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产生,并萌发侵入形成多次侵染,造成病害流行。8 月上、中旬甜菜褐斑病进入发病盛期。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不抗病品种的病级可达到4 级,甜菜生长受到严重危害。所以当温度高于20℃,田间湿度大于95%[8],在甜菜褐斑病初发期,应及时选用高效杀菌剂进行防治。试验筛选的世高药剂可为当地的甜菜褐斑病防治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

防治甜菜褐斑病,除了采取植保措施外,还要加强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马亚怀对我国甜菜低产分析尤其是东北地区,甜菜生产耕作粗放导致褐斑病成为低产的原因之一[9]。应彻底清除种植区的田间病残体,铲除野生寄主,减少菌源越冬基数,降低下一年生长季再次侵染几率[10];合理密植,及时定苗,中耕除草;坚持控氮、增磷、稳钾的投肥原则,重视微肥及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1]梁天军. 甜菜褐斑病的防治[J]. 农村科技,2010 (1):31-32.

[2]李永刚,马凤呜. 齐齐哈尔地区甜菜褐斑病调查与分析[J]. 作物杂志,2010 (3):82-84.

[3]乔志文,吴玉梅,马青才. 海伦地区甜菜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治理对策[J]. 中国甜菜,1994 (2):40-41.

[4]吴永英,史淑芝,张丽辉. 黑龙江省甜菜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其防治[J]. 中国甜菜糖业,2001 (4):35-37.

[5]咸洪泉. 黑龙江省甜菜病害种类调查研究[J]. 中国糖料,2000 (3):36-40.

[6]咸洪泉. 甜菜褐斑病试验调查分析方法[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1,(增刊):24-26.

[7]何忠明. 甜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探讨[J]. 新疆农垦科技,2005 (5):24-26.

[8]Vereijssen J,Schneider J H M,Termorshuizen A J. Root infection of sugar beet by Cercospora beticola in a climate chamber and in the field[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05,112 (3):201-210.

[9]马亚怀. 我国甜菜低产原因浅析[J]. 中国甜菜,1995 (3):54-56.

[10]Vereijssen J,Schneider J H M,Stein A,et al. Spatial pattern of Cercospora leaf spot of sugar beet in fields in long-and recently-established areas [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2006,116 (3):l87-198.

猜你喜欢
褐斑病块根甜菜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花毛茛块根储存技术及盆花生产技术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