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拓展”中拔高案例解读

2013-02-01 02:32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初中部陈金红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交点抛物线顶点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初中部 陈金红

在“自然拓展”中拔高案例解读

☉湖南省常德市芷兰实验学校初中部 陈金红

“夯实基础,适时拔高”早已是老师们遵循“新课标”理念的基本决策,但如何“适时”却仍很茫然,不是硬塞、就是傻灌,使得学生一接触拔高的问题,要么不做、要么怕做,包括成绩好的都有不自觉的心理封闭;对策是如“润物细如声”消除恐惧心理,在不经意中“自然拓展”拔高,看课堂纪实.

一、拔高——自然拓展知识的内在联系

纪实环节:

师:如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生1:设抛物线一般式y=ax2+bx+c的方法.

师:很好,大家实质上是用了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三种不同的方法,不过三种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觉得哪种方法对你来说简单些呢?又如何求抛物线的顶点呢?

生5(抢说):一般式和交点式就只能硬用配方法了!但好麻烦的.

师(为打消埋怨!):那好!是否可以找到绕开配方求顶点的方法呢?

师:生2、生3的方法都是从什么条件出发的?你受到何启发?

生7(顿悟):都是从与x轴交点即点B、C入手的!即从交点式可得出顶点的横坐标x=1和对称轴.

生9:解析式不是交点式,而是一般式,又该如何求顶点呢?(挑战的口吻!)

师:同学们很不错,发现了由交点式可得出顶点式的妙法!要从一般式到达顶点式,除直接配方法外,还可充分利用交点式这个“中介”,你发现了什么?

生11:老师,如果一般式我们不能分解因式呢?如y=x2+ x+1(我们昨天做过了的一道题),开口向上,与x轴没有交点,与y轴交于点(0,1).

生12:老师,上面的方法当Δ=b2-4ac<0时就失效了!

师:不错!生12总结出与判别式有关系!当Δ<0时,在实数范围内,此代数式不能因式分解,故我们由一般式得不出交点式!上面的方法就真的失效了吗?

师:抛物线的位置在什么变换时发生变化?

众生:哦!平移变换!

师:真棒!梳理一下刚才的思想方法,特别是绕开直接配方求顶点的方法!(抛物线y=ax2+bx+c,向下(c>0)或向上(c<0)平移个单位,得到y′=ax2+bx.右边因式分解得出与x轴的交点,再得出新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最后向相反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平移个单位,即得原抛物线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

启示:在基础知识自然复习过程中,既有单项的温习,更有综合的联系,但探求联系的过程是自然的,尽管有认知冲突,但思想方法、主动探求意识自然流露;所以拔高就是自然拓展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拔高——自然拓展情感品质

案例2一次选用文[1]的一道思维挑战题作为数学课外活动题,活动花絮与体悟如下.

题目 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只有一个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生甲:把左边写成一个关于x的一次因式与二次因式的积,且这个关于x的二次因式恰好无实数解,于是满足原方程只有一个实数根的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3222

甲说好像进入“死胡同”,写不下去了!

生乙:初中没学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故转换视角改写为关于a一元二次方程,利用“主元法”求解.

计算Δa=[-(x2+2x)]2-4(x3-1)=x4+4x2+4=(x2+2)2,发现始终有Δa>0,即关于a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值,转求a的范围时不知方向!

其后笔者和其上学生当面探讨了起来,作为老师,首要的应该是沿着学生的思路“走下去”,看看到底行不行,才能更好地肯定学生已有的正确认知和催生学生灵动的思维!于是有.

思路一:待定系数法

沿着甲的想法,困惑在于太多的辅助字母,自然想到减少辅助字母法;又注意到“关于x的方程x3-ax2-2ax+a2-1=0”的常数项a2-1因式分解为(a+1)(a-1),于是改进设法为:

此时甲乐了,乙却急了,忙说老师我的呢?笔者笑着说:“不要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思路二:“主元法”

此时乙对甲说,我就差那一小步!比你的思路更“大众化”!

笔者接着他俩的话茬,可见貌似“行不通”的方法,“迎难而上”有时亦可“破斧成舟、开天辟地”,顺着他人的思路“硬着头皮”展开探索,从中更能凸显思维的灵动与活力,彰显“坚持与坚守”的无穷魅力!接着启发学生:由求根公式导出的“源头”,你们可以想到什么新思路?

思路三:配方法

此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嘘嘘出:“好巧”,真逗的笑声!

启示:对学生流产的思路的“坚持与坚守”,既是一种人性的尊重与肯定,更是锲而不舍、勇往直前情操的历练,尤其是不可或缺的哲学思考!因此“坚持”的科学人文价值值得重视与开发!所以拔高就是自然拓展情感品质.

三、拔高——数据、数量自然解读中拓展信息达成一题多解(多变)

案例3相似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综合学习设计题目:如图1.▱PQMN内接于△ABC,QM在边BC上,另两个顶点P、N分别在AB、AC上,求证:▱PQMN的面积不大于△ABC的面积的一半.

分析:对数值“一半”、面积数量等自然解读,找出对应的概念、公式、定理信息,拓展产生不同的思路与方法.

思路一:局部观点与函数思想

(1)特值理解

(2)一般思考

局部观点即单独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追溯.因▱PQMN的面积=底(PN)×高(DE),为找高作AD⊥BC交PN于E,垂足为D,设PN=x,AD=h,BC=a,▱PQMN的面积为S.

思路三:判别式法与化归思想

由图1知,S可用△ABC的面积减去△BPQ、△MNC、△APN的面积和;但在原图形中,只有△APN与△ABC相似,它们间的面积关系由相似定理易知.但△BPQ、△MNC与△ABC的面积关系表达繁琐困难,想到同类化归思想相似法可使面积关系表达变得容易,即过点N做NF∥AB交BC于点F,见图2.

因PN∥BC圯▱PBFN且它的面积等于S,于是△APN、△CFN均与△ABC相似.想到相似面积结论,于是再设△APN、△CFN的面积依次为S1、S2.

再问学生:还可以如何出题(变式)?

生1:▱PQMN变为矩形、正方形或菱形,其他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

生2:QM在直线BC上,其他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见图3.

生3:在变式2中,▱PQMN变为矩形、正方形或菱形,其他条件不变,结论还成立吗?

生4:把原题中的▱PQMN变为两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其他条件不变,每个小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ABC的面积又有何关系?一般地变为n个全等的小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又如何呢?

生5:类比变式2做变式4的思考,又如何?

生6:把原题中的▱PQMN变为内切圆,又如何?

运用特殊与一般、化归与分析的思想方法不难求解.

启示: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思想方法上常有特殊与一般相互转化、题组化的方法,现教材随处可见“思考”与“探究”字眼,如何准确把握与激励学生探究,则是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关键.所以拔高就是数据、数量自然解读中拓展信息达成一题多解(多变).

1.马小为.中学数学解题思想方法技巧(初中).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陈金红.迎难·就繁·挑战偶然和显然.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0(9).

3.陈金红.习题“磨”炼·结构“谋”法.中学数学(初中),2011(4).

猜你喜欢
交点抛物线顶点
巧用抛物线定义妙解题
抛物线高考满分突破训练(B卷)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上)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阅读理解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