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考题评析与思考

2013-02-01 02:32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冯海云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思考题考题纸片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冯海云

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考题评析与思考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冯海云

近读《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年第2期刘东升老师的《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与利用》一文,很认同刘老师在文中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评价:重视生成性资源的开发、积累与利用.特别是,文中提及“开发生成性资源作为试题的素材”,引发我检索了2012年各地中考试卷,发现以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考题确实很多,本文将精选2012年以生成性资源为背景的中考题,并作出一些个性化的评析,期待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关注学生的“发现”

例1(2012年江苏连云港)小明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发现,将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E处,还原后,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这样就可以求出67.5°的角的正切值是( ).

求解思路:根据题意可知△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EF是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推知∠FAB=∠FAE+∠EAB=67.5°,则只需利用正切的定义求出∠FAB的正切值即可.

评析:该题有一个关键词“发现”,这是很值得广大同行重视的.数学就是一步一步“发现”、“发明”、扩张而来,解题时应该认真研读发现了什么.此外,该考题对教学的导向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发现,这与弗赖登塔尔提倡的再创造、发现式是一致的.

二、关注学生的“操作”

(1)将一张标准纸ABCD(AB<BC)对开,如图2所示,所得的矩形纸片ABEF是标准纸.请给予证明.

(2)在一次综合实践课上,小明尝试着将矩形纸片ABCD(AB<BC)进行如下操作:

第一步:沿过点A的直线折叠,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如图3甲);

第二步: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C落在AD边上的点N处,折痕为DG(如图3乙),此时点E恰好落在AE边上的点M处;

第三步:沿直线DM折叠(如图3丙),此时点G恰好与点N重合.

请你研究:矩形纸片ABCD是否是一张标准纸?请说明理由.

(3)不难发现,将一张标准纸(如图4)一次又一次对开后,所得的矩形纸片都是标准纸.现有一张标准纸ABCD,AB=1,BC=,问:第5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是多少?探索并直接写出第2012次对开后所得标准纸的周长.

对开次数 周长第1次 2 1+1 2 2■()第2次 21 2+1 2 2■()第3次 21 2+1 4 2■()第4次 21 4+1 4 2■()对开次数 周长第5次 21 4+1()第6次 21 8 2■8+1 8 2■()……

评析:实验操作性试题一直是近十年来很多地区中考的必考题型,而且往往以学生操作的生成背景来命题.如果透过形式看本质,解题时需要按“序”操作、理解条件.对于教学的引领则在于: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实验操作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我们不能止步于实验操作这一层面,而应该仔细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并深入现象背后作出理性思考.

三、关注学生的“反思”

例3(2012年浙江绍兴)小明和同桌小聪在课后复习时,对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思考题,进行了认真地探索.

思考题:

如图5,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底端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点B将向外移动多少米?

(1)请你将小明对“思考题”的解答补充完整:

解:设点B将向外移动x米,即BB1=x.

而A1B1=2.5,在Rt△A1B1C中,由B1C2+A1C2=A1B12,

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解方程得x1=______,x2=______.

所以点B将向外移动______米.

(2)解完“思考题”后,小聪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①

在“思考题”中,将“下滑0.4米”改为“下滑0.9米”,那么该题的答案会是0.9米吗?为什么?

问题②

在“思考题”中,梯子的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请你解答小聪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求解思路:(1)梯形下滑时构造了直角三角形,所以可以依据勾股定理列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2)①由于下滑过程中构造了直角三角形,将问题中的数据分别代入下滑后得到的三角形中,借助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这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不是直角三角形,则结论不成立.

②在假设结论成立的条件下,利用勾股定理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这个方程后,看看能否找到符合题意的解,如果能,结论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评析:这是一道阅读型结论探究应用题,以学生对课本习题的反思为背景,构思巧妙.求解这类问题时,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反思与提问.对教学的引领意义则更大,我以为至少有三点,第一,倡导学生反思;第二,倡导重视教材;第三,倡导倾听同学们的思维或想法.

四、结束语

“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下,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对“生成性资源”进行了如下的描述:“生成性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如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容易发现,上面列举的一些考题都是围绕“生成性资源”开发而成的,正如上面三处评析中所言,我们不仅应该关注这些试题的考查功能,更应该关注其教学引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样的考题充分体现了命题组的命题功力和苦心经营,我们是应该向他们致敬的.

1.刘东升.例谈生成性资源的生成与利用[M].中学数学(初中版),2013(2):30-3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1.

猜你喜欢
思考题考题纸片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听话的纸片
纸片也能托住水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减法变成加法算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