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程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3-02-15 22:00崔爱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语篇学习者

刘 怡,崔爱婷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思辨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思辨的结果,只有注重思辨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教学而言,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和学生只是专注于写作技能的提高,甚至只是关心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中的写作成绩,而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换言之,教师及学生对英语写作课程目标理解的偏差,恰恰反映出他们对英语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理解的偏差.多数教师认为,写作课只传授写作技巧,它没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功用,故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因为长期弃之不用无形中被削弱了.再加上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的不当,导致学生偏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知识面窄,思考能力差,很难形成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缺乏恰恰又是制约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因素,其表现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不善于谋篇、布局、陈述、说理和辩驳,以及提出创造性的见解等等.

因此,在写作课堂上如何渗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标,如何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实现这些目标及功能,是当前英语专业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专业写作教学实践、反思与论证,探索出一些对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卓有成效的方法和途径.

1 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习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指导学生探索并解决问题.个人内在知识结构的内容与品质常与其以往的经验相关,因此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对此话题提出并论证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对于人生和社会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主动性.如笔者在写作实践中曾设计过这样的写作任务:老人与成年子女是否应该生活在一起?(Should the Older People Live with Their Adult Children?)、我的择业观:做小鱼还是大鱼?(A Small Fish or a Big Fish?)、上网还是去图书馆?(Internet or Library?)等等.

设置真实性任务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真实性任务让学习者有话可说,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畏难情绪的发生;二是真实性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可以促进学生重视感受、反思与领悟,这非常有利于学习者思辨能力的培养.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活动应让学习者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有充分的经历去体验,并鼓励学习者去实践、去探索.三是教师根据学习者一定阶段的语言特征、语言的使用对语境的依赖性等诸多因素,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写作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寻求和提供最佳语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和过分简单的解题技巧是行不通的,而应当开发围绕复杂问题或现实问题的学习活动,尽量创设能够表征复杂知识的结构和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社会化真实情境,使复杂问题中包含学生运用其所学来解决现实世界的真实任务和活动,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经历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并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写作教学模式或方法的根本缺陷之一,就在于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和过分简单的解题技巧,而将生活中真实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与情境性都一一去掉,导致学生在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进行写作时,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或思维能力薄弱、思想深度不够,这也是一些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的重要原因.

2 写作档案——加强学生的思辨主动性

写作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授学生写作技巧,如何写开头,如何写结尾,如何达到句子的有效性,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段等.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从语篇层面上进行把握,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首先要克服写作时的盲目性和困惑性,帮助学生把握语篇发展的结构线索;其次使学生以语篇为单位进行构思和思考,如:中心思想、篇幅、段落安排等;第三让学生对每个句子进行主述位切分,使学生清楚叙述顺序.什么在前,什么在后,哪些该详,哪些该略;第四通过研究主位推进模式与体裁的关系,找出某一类语篇结构上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图式”(schema),如,文章的结构、句式、词汇等.

英语写作不仅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问题,更须注意语篇模式.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必须把写作教学上升到语篇的层面.在写作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进行总体规划,没有记录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以备日后使用,也没有通过重读和改写来监控自己的写作过程.这些都会妨碍他们写作的顺利完成.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列提纲和组织一篇文章,也需要得到关于他们努力结果的反馈信息.而建立写作档案可以加强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帮助他们从语篇角度审题构思以及布局谋篇.有研究表明“写作前的思辨活动影响文章的最终质量”.列出提纲是对学生最有帮助的思辨活动.这也是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学生缺乏良好写作所需的计划和组织策略,他们需要教师教授这些技能.“要写出好的文章,监控自己的写作进程十分重要”.这其中包括善于接受反馈,以及将每次写作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文章的创作中.

建立写作档案可以较为全面地记录学生写作练习过程,包括每次写作的提纲、初稿、修改稿、定稿以及自评、同伴评阅和教师评语的记录,这为学生系统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提供了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对档案中的这些文件进行回顾与反思,可以根据教师的意见查缺补漏,从构思、结构、语气逻辑、连贯性等语篇的因素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3 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思辨水平

学生经常在学习过程中互相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可以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思想的表达和交锋,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模式的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把他们从狭隘的纯语言视野中解放出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思维的触角伸向需要理性思考的文化、教育、哲学等其他领域,扩大思维空间,强化思辨能力.

3.1 实施同伴评论与修改(practice peer review)

在写作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写完习作后互相检查评阅,要求学生必须坦诚地指出对方的优缺点,可以针对相关异议进行热烈的讨论,然后达成一致意见后进行修改.把传统的“以教师修改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和“以学习过程为主”的方式进行,整个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有切身体验的、反思性的、合作性的交流过程.这种教学观念上的改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在互相讨论中交流思想,修改作文,这样既有利于对话题意义的理解和思辨以及对知识的建构,也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表达方式的长时记忆.

3.2 创建兴趣小组(create interest groups)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项目进行研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写文章的学生所体验的询问、解释以及详述等过程对于优秀写作非常重要.当学生们合作或者共同写一篇文章时,他们经常将各种各样的经历展现出来,此类丰富的、共享式合作可以让学生就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获得新的认识,从而将思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反,仅仅为了达到教师的期望而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往往显得拘泥、缺乏创造性,甚至相互雷同.

上述两种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互相学习,增加体验,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强化与提高.

总之,英语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能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宽口径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符合我国新时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对于广大英语教师而言,提升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案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作为英语专业写作课程的教学者,只有坚持在教学中使语言技能的培养、文化意识的提高与思辨能力的培养相协调,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Kellogg,R.The Psychology of Writing[M].Oxford: OUP,1994.

[2]Facione P.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M].Californi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2000.

[3]Paul R.W.&Elder R.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6]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以写促学——一项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语篇学习者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