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及相关路径

2013-02-15 22:00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公民大学生

董 晶

(通化师范学院 人事处,吉林 通化 134002)

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提到,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对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始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和出发点,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权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改革开放观念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坚定他们为祖国振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作用,而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一个人如果不爱国,再有才其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故此,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精神激励作用.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多少先贤前辈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的事迹闪耀着熠熠光辉.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等一批青年为了振兴中华之理想而勤奋读书,正是这一作用的最佳体现.电视剧播出后,在广大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同学都深受激励鼓舞并下定决心以前辈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为以后走向社会积蓄知识和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可见,由爱国主义而发的内在精神动力是如此之强大.

其次,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摒弃那些狭隘的、庸俗的观念,使其在成长过程中逐渐确立热爱祖国的政治目标、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培养为祖国利益而奉献的精神,同时,以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作为自觉遵循的政治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处理好个人与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大学生树立以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奉献为荣的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对人在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要求.

最后,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形成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和社会风气.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在多种文化、思想相撞击的今天,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教会成长中的大学生,如何在泥沙俱下、光怪陆离的思想文化中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防止思想发生倾斜和错位,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正是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思想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翁,他们的素质如何,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在某种情况下会集中出现,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转型时期.这些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爱国心切而又涉世未深的中国大学生,既可能带来压力和动力,也可能会使一些人产生困惑和迷惘,这些新情况、新变化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当代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中宣部、教育部和团中央曾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组织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代青年大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信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这表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卓有成效的,但并不代表就尽善尽美了.

首先,大学生虽然从小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如何爱国,但是受多年高考指挥棒影响,使其实效性并不明显,大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并且由于理想与现实、所学与所见之间的差异以及市场经济与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冲击而产生了很多困惑.所以,虽有爱国热情,但容易受到影响和动摇,具有盲目性、极端性,又有不稳定性.

其次,现代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丰裕的物质所环绕,像洪战辉等毕竟是少数,所以生长环境带来的优越感使得很多人在价值观念上趋向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不太容易关心理解他人,集体主义观念淡泊,爱国还只停留在语言上,很难付诸行动.

最后,现在的大学生很少关心政治和时事,对于全球的经济格局以及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没有清醒而全面的认识.由于视野扩大,他们看到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进步,对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对落后的现实,使其容易忽视我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而对国家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

面对着社会的变革与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新动态,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高等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亟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其症结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对爱国主义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一些高校将教学的重点转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来,所以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考级考证等的力度,使原来就不足的思想政治课更加弱化了,只是碍于规定,不得不开设而已.

第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信心不足.许多高校中教师的工资是与课时挂钩的,由于学校的忽视而使课程的减少,拉大了专业课教师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收入差距,同时,由于不受重视而使其发展空间小,更加不利于调动其教学的积极性.

第三,受市场经济的冲击,我国高校对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不够.由于机制和制度的不健全,在高校中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条件得不到保障,使得目前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而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3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及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等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唱国歌、升国旗、参观有关历史遗迹、讨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其重点在于结合时代特征和历史经验教训深入分析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要紧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激发广大学生献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要引导学生认准当前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由之路,积极拥护和投身于改革开放实践活动.

(1)加强历史教育.“欲明大义,必先知史”,知史方能爱国,爱国方能报国,从史入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合乎情理与顺理成章的.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我国几千年历史中的精华部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同时结合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等活动,多种方式相结合,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古代史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祖先的丰功伟绩,油然而生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特别是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从而明确自己的责任,树立和巩固爱国主义信念.

(2)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传统的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古代的遗迹、文物,以及大量的保存于历史著作当中的文字记载,其中蕴藏着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这些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在传统的精神文化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得以延绵几千年,这些东西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或民族魂.这其中包括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崇德敬业的高尚风范,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等.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有机地融汇在教学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唤起年轻一代自尊心和自豪感,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

(3)加强国情教育.没有对国情的清醒认识就不可能有深沉的民族责任感,就不可能找到报国之路.当代大学生只有深刻认识我国国情,才能实现报国之志.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和矛盾的凸显期,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社会发生的变化和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我们必须适时的加强引导,并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现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其了解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现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会如何正确分析和评价这些变化,从而树立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信心,坚定他们爱国主义信念,增强为祖国和民族振兴而奋发的决心.

(4)进行公民教育.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刚颁布不久,公民道德建设正在实施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就规定了公民享有劳动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内容,还规定了公民的各种义务,包括:“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等.把公民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拓展渠道.“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不仅是一项普通的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一项公民生活规范,也应该是一种信念规范,一种法律规范.公民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加大公民教育的研究力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且将其作为正规课程教育进入学校课堂.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公民权利和责任,把大学生培养成“责任公民”,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能对国家尽到责任与义务的公民.

参考文献:

[1]周园园.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青年科学,2010(1).

[2]王娟,杨少波.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社科纵横,2009(2).

[3]田正学.谈我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探索,2009(10).

[4]王文义.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5]苏宝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公民大学生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十二公民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