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辨证论治

2013-04-16 10:32张振会河北石家庄平安医院石家庄050021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山萸熟地症见

★ 张振会 (河北石家庄平安医院 石家庄050021)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的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贫血、出血、肾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粘滞血症、感染、神经系统表现等。国内众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笔者跟随吴维海、刘清池两位主任医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总结分析如下。

1 病因病机

多发性骨髓瘤属中医学“痹证”、“骨痹”、“虚劳”等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骨痛、贫血、出血、感染、全身浮肿等。《中藏经·五痹》曰:“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说明本病根源在肾,骨痹之发生最常见于腰,即腰骨疼痛。《素问·痹论篇》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金匮要略》中记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素问·病能论》曰:“肾之为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主水,藏元阴元阳。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大宝论》中强调“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惟此一息真阳。”说明了肾脏的重要性。同时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独活寄生汤治疗痹症;《金匮要略》中也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和乌头汤治疗本病的记载。《内经》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六淫外感、饮食、情志、劳损等原因使阴阳气血失调,脏腑虚损,致气血失和,痰瘀互结,热毒内蕴而成。痰瘀搏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则“不通则痛”;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或病久气血不足,肝肾阴亏,脾肾阳虚,气血不达四末,经脉筋骨失于濡养而致周身疼痛,则“不荣则痛”。即为热毒阻络,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则气滞血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失运,痰湿内聚,则无以生血。脏虚毒瘀日久,故见腰痛、贫血;热毒内蕴,耗伤气血亦可致发热、贫血。即本病为本虚标实证,以肾虚为本,热毒、气滞、血瘀、痰浊为标。因此,笔者的治疗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即解毒壮骨通络综合治疗骨髓瘤。解毒即理气、活血、化痰、祛湿、清热,壮骨即为补肾,以达通经活络,解除病痛的目的。

2 辨证分型

实证有痰毒瘀阻型、气滞血淤型;虚证包括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虚实夹杂证为肾虚血瘀型且最为常见。因此,虚实夹杂为多发性骨髓瘤的基本证型,单纯的虚证或实证较少见。

2.1 肾虚血瘀型

症见:腰膝酸痛,喜柔喜按,乏力,遇劳加重。兼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五更泄泻,小便不利,心悸,疼痛固定,口干不欲饮,面色晦暗,肌肤发斑。偏阳虚者,舌质淡白有瘀斑或苔滑;偏阴虚者,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或细数。

2.2 痰毒瘀阻型

症见:胁肋或腰骶部疼痛,拒按,位置较固定,发热,烦躁。兼证:神疲乏力,食少,头晕,耳鸣,失眠,口苦,便秘。舌暗红苔腻,弦滑。

2.3 气滞血瘀型

症见:胸胁胀痛,腰痛,病情常随情绪而起伏。兼证:失眠,健忘,纳呆,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质紫暗或瘀点、瘀斑,弦或涩。

2.4 肝肾阴虚型

症见:腰腿酸软,隐隐作痛,乏力,小便短少。兼证:五心烦热,颧红,盗汗,面白,头晕目眩,失眠,耳鸣,咽干口燥,可见出血之象。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2.5 脾肾阳虚型

症见:腰膝酸痛,畏寒肢冷,面色晄白光白或晦黯。兼证:唇甲苍白,头晕目花,神疲乏力,耳鸣心悸,食少便塘。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2.6 气血亏虚型

症见:腰背酸痛,肋痛隐隐,面白,乏力。兼证:头晕,自汗,纳差,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滑大或沉细。

3 处方用药

3.1 肾虚血瘀型

治宜壮腰健肾活血化瘀。予地黄饮子合活血效灵丹加减,药用:熟地、山萸肉、肉苁蓉、当归、石斛、五味子、石菖蒲、玄参、知母、丹参、仙灵脾、远志、附子、巴戟天、制乳没等。方中甘温的熟地与酸温的山萸肉相配,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仙灵脾温肾壮阳;配以大辛大热之附子,力量更强;石斛、五味子、元参滋阴敛液,壮水以济火;石菖蒲、远志开窍化痰,交通心肾;当归、丹参、制乳没活血而祛瘀,两方合用,标本兼用,培补先天之本,兼以化瘀,以便早愈。

3.2 痰毒瘀阻型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祛痰。予清瘟败毒饮合涤痰汤加味,药用:制半夏、茯苓、陈皮、石菖蒲、白花蛇舌草、当归、丹参、竹茹、枳实、生地、生石膏、黄连、栀子、黄芩、连翘、知母、丹皮等。方中黄连、栀子、黄芩清三焦之热;辅以生地、知母、白花蛇舌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半夏、茯苓、陈皮健脾化湿;配以石菖蒲、竹茹、枳实化痰和胃,当归、丹参补血活血,两方合用祛邪之力更强。

3.3 气滞血瘀型

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甘草、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陈皮、淮山药、土元、水蛭、香附等。本方由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味而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兼有养血作用,配伍桔梗、牛膝理气活血,调和升降,陈皮、淮山药健脾胃,土元、水蛭、香附加强化瘀理气止痛之功。

3.4 肝肾阴虚型

治宜滋阴补肾柔肝止痛。予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味,药用:生熟地、山萸肉、淮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川牛膝、龟板胶、菟丝子等。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山萸肉固肾益精,淮山药滋补脾阴,固摄精微,茯苓健脾渗湿,泽泻、丹皮泄肝肾火热,共凑滋阴补肾;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俊补精髓;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沙参、麦冬、当归益阴养血而柔肝,佐以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在补阴药中酌加菟丝子、川牛膝,取“阳中求阴”之义。

3.5 脾肾阳虚型

治宜健脾补肾养血止痛。予右归丸合补气运脾汤加减,药用: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淮山药、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山萸肉、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姜黄、郁金、当归等。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之元阳,温里驱寒;熟地、山萸肉、淮山药、枸杞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益髓;取“阴中求阳”之义,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健腰膝;当归、姜黄、郁金活血补血;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健脾胃,益气血,共同调理先后天之本。

3.6 气血亏虚型

治宜益气养血健脾止痛。予气血并补荣筋汤,药用:人参、黄芪、炒白术、当归、白芍、熟地、茯苓、黄精、阿胶、丹参、蒲公英、半枝莲、菟丝子、秦艽、蜂房、豨俭草等。方中人参、黄芪大补元气;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当归、熟地、白芍补血活血;又以蜂房、豨俭草、秦艽、丹参活络导滞通经,宣痹止痛;蒲公英、半枝莲清热解毒;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则气血得以补,诸筋以荣,筋络通畅,而病情缓解。

4 总结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惰性肿瘤,起病隐匿,疾病表现不一,进展相对缓慢,临床容易误诊误治。西医多采用放化疗、单克隆抗体、疫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较低,难以取得长期缓解,同时化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损伤机体免疫力,经济花费较高,生活质量较差。中医药在治疗上发挥了独特优势,减轻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配合减低剂量化疗药物,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辨证是治疗的前提,合理选方用药,以解毒壮骨通络为大法,随症加减,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带来了新的希望。

猜你喜欢
山萸熟地症见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辨证录》熟地用药特点分析
山萸肉表面泛霜和发霉的鉴别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8 种炮制方法对山茱萸脂溶性成分的影响
基于导数差异光谱及PCA分析当归-熟地药对的近红外光谱指纹图谱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补肾益精话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