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13-04-18 09:43黄瑞康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氟苯尼病死猪嗜血

黄瑞康

(福建省福安市畜牧兽医局 355000)

2013年5月20日,福建省宁德市某养猪场,母猪返情率达10%,且有部分出现流产;哺乳仔猪有些出现拉稀,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断奶仔猪全身皮肤出现淡红色小丘疹、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有些仔猪出现咳嗽和气喘症状;很多断奶仔猪后肢关节肿胀,有个别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断奶仔猪死亡率高达30%。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和恩诺沙星治疗,均不能控制病情发展。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认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现将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的解剖病理变化、发病症状、实验室诊断结果及其治疗措施总结如下,以更好地指导猪农开展治疗工作。

1 解剖病理变化

病死猪表现为消瘦,被毛粗乱,全身皮肤苍白且覆盖淡红色小丘疹;剖检可见心包积水或绒毛心,病程较长的猪有纤维素性心包炎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肺脏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有部分呈胰样肉变;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切面外翻,有淡黄色液体流出;腹腔积水,各脏器粘连,有蛋白渗出;脾脏轻微肿大,个别有边缘梗死;肾脏苍白,质地变脆,个别有针尖状出血点;有部分猪肝脏肿大,呈现黄色;有部分猪胃黏膜出现溃疡;关节腔积液有淡黄色胶冻样渗出。

2 实验室诊断

对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采集病死猪病料送往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病研究室进行病原检测,分别检测了猪圆环病毒2型(PCR方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方法)、猪伪狂犬病毒(PCR方法)、猪瘟病毒(RT-PCR方法)。

2.1 细菌学诊断

2.1.1 细菌培养 无菌采取病猪肺脏、关节液、心腔积液和心脏血接种于TSA(含5%犊牛血清,0.005%NAD)固体培养基,倒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36~48 h。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为圆形、灰色、半透明、光滑湿润、针尖状大小;细菌经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单个的短杆状或短链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2.1.2 PCR鉴定 应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结果显示该分离细菌为副猪嗜血杆菌。

2.1.3 药敏试验 应用纸片法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分别选取青霉素、强力霉素、氯霉素、阿奇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其中氟苯尼考、头孢噻呋钠最为敏感,其次为强力霉素和阿奇霉素,对青霉素、氯霉素和恩诺沙星耐药。

2.2 病毒鉴定

采集病猪肺脏、淋巴结、脾脏和肾脏,研磨后反复冻融,分别提取其DNA和RNA,应用PCR或RT-PCR分别扩增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瘟病毒,结果显示只扩增出了猪圆环病毒2型。

3 诊断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2型和副猪嗜血杆菌混合感染。

4 治疗措施

4.1 防疫

做好猪场的基础免疫,除母猪要做好常规的免疫外,保育猪重点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蓝耳病的免疫。在控制疫病的措施中,重点要考虑免疫抑制、免疫干扰和继发感染;在有必要的条件下,可考虑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

4.2 消毒

将病猪隔离并集中在病猪舍,及时清除病死猪和粪便,并将其焚烧或深埋。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患病猪可带猪消毒,每天1次,连续5 d。

4.3 药物治疗

发病猪和可疑猪肌注氟苯尼考注射液和干扰素,每天1次,连用3~5 d,氟苯尼考注射液按照说明书用量,干扰素按3~4倍量注射。同时饮用水中添加拜耳电解多维、圆环克和葡萄糖等,连用7~10 d,且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强力霉素加TMD,连喂7~10 d。

4.4 加强饲养管理

在高温季节做好猪舍通风和防暑降温措施,供给猪群足够的饮水,降低猪群的应激反应。要保持猪舍环境的清洁,及时清理猪舍粪便及猪只排泄物,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加强灭鼠、灭蚊工作,防止其传播疾病。要防止饲料的霉变,在饲料中要适当添加脱霉剂。

经过上述措施处理15 d后,除少部分病重猪死亡外,其余病猪逐渐痊愈,没有再发现新增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氟苯尼病死猪嗜血
湿垃圾与病死猪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研究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南安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现状与建议
探究“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病死猪堆肥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及堆肥效果研究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