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项目多元化发展策略

2013-08-15 00:54姜喜平王亚强
军事体育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空竹动作学校

姜喜平 王亚强

(1.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2.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广东广州510630)

空竹是民间杂技活动的一种,又名空钟、空筝、地龙、地牛黄、闷葫芦等[1]。2006年抖空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推广空竹,应坚持走多元化发展的思路。

1 在学校推广空竹项目,培养人才

空竹是我国传统健身项目之一,因其来自民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很多初学者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校体育文化具有锻炼身体、传递文化的功能。因此,根据地方特色,可以先在部分学校开设空竹选修课或介绍性课程。

1.1 传播空竹技术

大部分人认识空竹,可能源于2007年央视春晚的杂技节目 《俏花旦》,杂技演员精彩的演出让许多人喜欢上了抖空竹。此后,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宣传力度,2008年在河北省保定市举办了首届“中国·保定空竹展示大会”,此后每年举办一次。随后,其它省市也陆续举办类似的活动。201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来自河北的周天又一次表演了“空竹”节目,让空竹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近几年空竹项目在全国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把空竹项目更好地传播开来,许多省市成立了“空竹协会”,相关书籍也相继出版,并附有光盘。如:龙腾主编的 《抖空竹入门》,马虎臣主编的《空竹抖技与玩法》,黄鉴主编的 《空竹运动教程》等。但空竹并没像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一样迅速推广,其根本原因在于:书中介绍的空竹动作多而杂,缺少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个动作之间没有衔接。

因此,根据空竹项目自身特点,在空竹开展比较好的省市内,部分学校可以适当引入空竹项目。目前已有学校引入空竹项目。在2012年7月北京空竹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 “广内杯”空竹邀请赛期间,主办方北京市回民学校、上斜街小学、槐柏幼儿园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抖空竹保护传承学校颁牌仪式。除此之外,保定、郑州、上海等地的部分学校也引入了空竹项目。

空竹属休闲体育项目,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在学校引进空竹项目应从易到难,最好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初级空竹教学应从基本的动作学起,根据每个动作规律特点把几个简单的动作前后衔接编成一个小套路;同时,相对应的教材和视频要同步发行,教材应简单易读,视频要分解示范;最重要的,对于有典故的空竹名称应加上一些出处描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空竹名称中的牛郎担水、织女纺棉出自古代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果老骑驴则源于八仙中张果老的形象;寇准背靴、负荆请罪、秦王拔剑、三娘教子、后羿射箭、昭君出塞等空竹名称中包含了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高校教学应规范空竹动作,创编出适合不同阶段的空竹套路,形成一套保护、挖掘相结合的教学体系;积极推动空竹在学校的传播,为社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1.2 培养空竹技术和理论人员

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民间传统项目,很多高校都设了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专门学习、研究、传承民间文化,其中发展最好的就是武术项目了,很多中小学也开设了武术课。目前,虽然有的学校开展了空竹项目,但只停留在运动层面上,深入学习和研究者较少;适合空竹在高校推广的教材还未出版,空竹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校教师更是凤毛麟角,这些对空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对于空竹项目我们应首先培养一些技术人员,多组织一些相关的学习和培训。2012年3月在河北省保定市空竹培训基地举办了 “空竹师资 (高级)强化培训班”;同年7月又在保定市组织了全国高校体育教师空竹教学研修班,但参加人数较少。俗话说:理论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在普及空竹技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培养,推动理论学习和研究。近几年举办 “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的同时还举办了空竹论坛,对空竹国内外发展现状、健身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为空竹理论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国家有关部门要多征集一些有关空竹方面的论文和课题,为空竹项目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 在老年群体中推广空竹项目

随着国家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老年人群中推广空竹项目,具有现实意义。

2.1 空竹适合在老年人中推广的健身功能

空竹项目是借助肢体的巧妙配合来完成各个动作,它强度小,趣味性强,节律慢,非常适合老年人锻炼身体。经常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还可有效预防肩周炎和颈椎病。

2.1.1 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抖空竹是眼、手、脚等部位同时参与的活动。老年人做动作时,其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都能参与活动。因动作不同参与锻炼的身体部位侧重点也不同,比如:捞月、上竿、织女纺棉、二龙戏珠等主要提高上肢关节的灵敏性;哪吒蹬轮、跳绳等动作主要练习下肢关节的灵活性;盘丝、大鹏展翅等动作,空竹围绕身体不停转动,既锻炼了身体平衡性,又能提高身体各参与关节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1.2 提高人体生理机能

空竹属于有氧运动的一种,经常在室外锻炼,可增强肺通气量,提高肺泡的舒张率,减轻因脑缺氧引起的头晕等症状;还可以改善脑细胞的氧供应,延缓脑动脉硬化。此外,抖空竹主要借助双臂的力量,使肩关节周围的肌肉有节律地舒缩。经常活动可以使肩部韧带增厚,毛细血管代偿性增强,预防或缓解肩周炎和颈椎病。

2.2 在老年人群中推广空竹项目的途径

随着空竹项目的普及和发展,许多省市也成立空竹俱乐部或者类似俱乐部形式的活动中心。有的空竹俱乐部还成立了表演队,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商业表演。在保定市,个别高校从社会上聘请空竹教练在学校传授空竹内容。我们在推广空竹项目时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俱乐部成员在老年人休闲密集的地方,表演简单的空竹动作,逐渐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开始传授空竹内容。或者利用社区活动平台,由擅长空竹的学生或者教师在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定时定点传授空竹技术。

3 更新思路,打开市场

3.1 更新传播模式

由于空竹项目源于民间,缺乏系统的整理和挖掘,与其他项目相比,人们学习和研究的程度较浅,加上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空竹项目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发展,势必越走越窄。

目前,有些空竹俱乐部或空竹协会通过文艺演出的方式,在学校或民间展示空竹技术,但学习者甚少。空竹项目作为一种民间项目应摆脱单纯的表演方式,吸取舞蹈、杂技、武术等其它体育项目的精华,将其变成一门多彩的舞台艺术。2012年5月“中国·保定空竹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台湾的空竹艺人卓家宏先生一边做横叉动作一边舞动空竹,其双轮空竹一线三的表演更是让人连声叫绝。在本次艺术节上,一位以前跳交谊舞的表演者,将空竹比作自己的舞伴;还有一位表演者借用艺术体操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因此,我们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老年人群中推广空竹项目时,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展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空竹文化。

3.2 打开运行市场

空竹项目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品及相关行业的需求,相互间的学习交流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2012年7月北京空竹文化节空竹邀请赛上,包含微电影 《空竹故事》播映、“空竹同城接力活动”、“未来之星”传承空竹文化、“幻彩空竹”艺术设计赛等富有创意的活动。其中在 “幻彩空竹”中,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传统空竹文化中,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空竹画面[3]。除此之外,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制作传承人张国良先生突发奇想,把空竹做成有收藏价值的物品,例如:空竹象棋、空竹飞机模型等,为空竹市场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

[1]冯国超.中国传统体育 [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造产名录的通知[Z].2006.

[3]2012年北京空竹文化节暨第三届中国 “广内杯”空竹邀请赛成功举办 [EB/OL].http://www.bjsports.gov.cn/share/NewsContent.jsp?docId=36632,2012-07-30.

[4]黄鉴主编.空竹运动教程 [M].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5]郭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抖空竹”可行性发展研究 [J].大家,2011,(20):120-121.

[6]马虎臣主编.空竹抖技与玩法 [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7]唐月琴.空竹进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7(3):78-79.

[8]董胜美,等.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J].体育文化导刊,2009,(3):82-84.

猜你喜欢
空竹动作学校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飞吧,空竹
动作描写要具体
Beijing Diabolo Museum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学校推介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