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清歌乘暇适此时高士尽沉沦—金陵画派

2013-09-11 09:30赵启斌
读者欣赏 2013年2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画派金陵

文/赵启斌

山水图 扇面 七处 南京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一个历史时期,诞生了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画家,绘画流派纷呈。“金陵画派”便是明末清初崛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性绘画流派,大家林立,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明末清初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特别是明代晚期文化思潮的不断涌起,使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呈现出新的变化,表现在绘画领域就是新的绘画流派不断出现,绘画风格、审美趣味也不断发生变革。“金陵画派”的画家因受种种社会思潮和审美因素的影响,亦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他们都比较重视个人思想情感的抒写,在绘画创作中注重性灵的表达,因而作品中呈现出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具有高雅的文化气息和精神情怀。

随着明清易鼎,在剧烈的社会动荡面前,个人的思想情感开始发生进一步的变化。“金陵画派”的画家在绘画中往往流露出强烈、激荡的精神情怀,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担忧,流露出痛苦的心迹,如髡残《山水册》题跋:“十年兵火十年病,削尽平生种种心。老去不能忘故物,云山犹向画中寻。”程正揆创作《江山卧游图》,亦是因为“兵火连仍,今昔迥别。山川城郭,举目都非。烟草迷离,怆心特甚”(《青溪遗稿杂著》),在绘画中寄托自己对故国难以忘怀的情思。“金陵画派”其他代表画家如龚贤、张风、吴宏等人,也都表现出高洁的情操,不肯与世浮沉,在绘画中程度不同地流露出缅怀故国、寄托亡国哀思的情怀。龚贤画作中流露出的清冷幽邃,张风画作的萧然淡远、无一毫妩媚之气,都反映出画家内心的不安和感伤。“国家不幸诗人幸。”由于有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做依托,“金陵画派”的绘画艺术在思想境界和情感表达上确实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山水图 扇面 杨文聪 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画派”的画家具有显明的隐逸思想和强烈的遗民意识。在他们的绘画中,这种情绪的宣泄力度和表达深度,都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量,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的绘画作品无法比拟的。“金陵画派”的画家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变化历程,记录了自己民族情感剧烈变化的历程。“遗民、文化、隐逸”成为这一时期“金陵画派”绘画创作的主导思潮。

“金陵画派”的绘画具有强烈的写实主义倾向。画家们对于晋、唐、宋的写实性绘画非常推崇,注重游历写生,直接描绘身旁熟悉的景物。这一绘画创作方式的确立,为“金陵画派”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方向。从髡残、龚贤、叶欣等不少以自然景物入画的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生动地描绘了南京地区丰富的自然景物之美。这些画作成为写实性、写生性绘画的典范。

“金陵画派”在绘画取法中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绘画流派的特征。与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娄东画派”、“虞山画派”的绘画相比,“金陵画派”更倾向于师法造化的

山水图 册页 叶欣 南京博物院藏

山水图 册页 胡慥 南京博物院藏

丰富多变的笔墨语言

善于从写生景物中

提炼笔墨语言

增强艺术表现力

重视从传统绘画中

提炼笔墨新语言

积极引书法入画法

引金石书法入画法

桃源图陈卓南京博物院藏

柘溪草堂图吴宏南京博物院藏

独特的绘画风格

苍健雄奇、劲爽挺拔

秀逸清润、深远幽淡

山水图 扇面 谢荪 南京博物院藏

高峰远帆图 扇面 魏之克 南京博物院藏

工整细秀、严谨精致取法路向,同时,在师法造化、注重以自然为范本的基础上向历代名家学习,因而具有多元取法的绘画特征。这在绝大多数“金陵画派”画家的绘画中都有非常鲜明的表现。

“金陵画派”的画家认为,作画应该师法造化、从自然中获得创作的范本。髡残说:“我惭愧这双脚不曾阅历天下名山;惭愧此两眼钝置,不能读万卷书、阅遍世间广大境界;惭愧两耳未尝亲听智人教诲。”又说:“论画精髓者,必多览书史,登山穷源,方能造意。”主张从天下名山中得画本,多听智人教诲,多阅书史。龚贤更将师法造化提升到了画道的高度,认为其他的都不过是有效的补充而已。他们说,“至理无古今,造化安知董与黄(董源、黄公望)”,“我师造物,安知董、黄”,“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取证于晋、唐、宋人,则得之矣”。在他们看来,心穷万物、师法造化才是绘画创作的精神本源,然后才是向晋、唐、宋名家取法。

“金陵画派”的绘画取法领域比其他绘画流派开阔得多。在对古代绘画技法的继承上,他们不专守一法,因而画路颇为开阔,这对画家形成多元、独特的绘画风格很有帮助。画家的画法取向多样,融以自我的个性特色和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创作出自由多样、不单一、不僵化的作品。 他们非常重视对五代、宋、元绘画写实技法的吸收,这使得他们的画作呈现出工整细致、笔墨功底过硬的特色。“金陵画派”的画家继承五代、宋、元绘画传统,在绘画创作实践活动中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金陵画派”的画家也不断吸收同时代或稍早的前辈画家的优秀成果。“松江派”、“浙派”、“华亭派”的绘画技法,他们都有所借鉴和吸收。这使得“金陵画派”的画路非常宽广。龚贤曾认为,绘画创作不能仅学习董源、黄公望的画风,虽然他们的绘画对于画家的成长有重要意义,但画家的取法路线一定要开阔,绘画取法不广,不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个性和优势。他的这一认识在“正统”画家看来,确实大逆不道,以至于“金陵画派”被“娄东派”画家贬为“白下恶习”,认为“金陵画派”的绘画不可学,但从中亦可见“金陵画派”独特的绘画艺术风貌。

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不同的绘画特征。“金陵画派”独特的绘画艺术风貌的形成是由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的。“金陵画派”的画家不受当时流行的绘画理论的影响,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确实难能可贵。

“金陵画派”的画家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原创力、绘画观念以及一些绘画技巧,也给同时期的周边地区的绘画流派如“黄山画派”、“扬州画派”以相当的影响和启迪。画家们继承优秀的传统绘画,吸纳不同地区的优秀绘画元素,注重自己的绘画特色,最终形成了深具地域特色和典型江南文化面貌的“金陵画派”。

山水图册页魏之璜南京博物院藏

山水图册页邹喆南京博物院藏

苍翠凌天图髡残南京博物院藏

“金陵画派”画家

魏之璜

(1568~1647),南京人,能诗,工书画。山水宗法宋人,画时不袭粉本,出以己意。晚年用浓墨秃笔,尤见苍劲。画花卉则宗法王渊,淡墨花卉清逸雅秀。亦善画佛像。

魏之克

(1573~?),南京人,后名克,字和叔,作山水学其兄魏之璜,兼工花卉,所画水仙极妙,笔法秀逸。

七处

,俗姓朱,名睿,字翰之,法名七处,南京人,明宗室齐王孙,所作山水清远无俗尘。

姚允在

,浙江绍兴人,字简叔。工山水、人物、界画,山水宗荆浩、关仝,笔墨遒劲,思致不凡。人物亦精细秀丽。

邹典

,江苏吴县人,常居南京,字满字,号庚道人。工山水、花卉,笔意高秀,写生清逸雅秀。

吕潜,

字孔昭、石山,号半隐、耘叟,晚号石山农、石山居士,四川遂宁人,侨居江苏泰州。工书,能诗,擅山水、花卉。山水用笔纵放而具法度,高逸古淡,苍劲疏朗。著有《怀归草堂》《守闲堂》《课耕楼》。

髡残

(1612~约1674),字介邱、石溪,号白秃、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法名髡残,俗姓刘,湖南武陵(今常德)人,与石涛、程正揆并称“二石”、“二溪”,为清初“四画僧”之一。

道极

(1641~约1724),俗姓朱,字石涛,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后裔,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名道极,又作原极,号大涤子、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等。擅长山水、花卉、蔬果、兰竹、人物,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画僧”。

程正揆

(1604~1676),初名正葵,顺治时改名正揆,号清溪道人、青溪旧史,湖北孝感人。工诗,书法学习李北海,崇尚“元四家”。在清初画坛与髡残并称“二溪”。山水初师董其昌,得其指导,后自出机杼,多秃笔,枯劲简老,墨色浓湛,水墨木石尤佳。

龚贤

(1599~1698),“金陵八家”之一,与程正揆、髡残合称“金陵三大家”。字半千,又字野逸,号半亩、柴丈人,江苏昆山人。著有《画诀》《香草堂集》等。作山水一变古法,独出幽异。

戴本孝

(1621~1691),原籍安徽和县,常居南京。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善用枯笔焦墨作画。

樊圻

(1616~约1694),“金陵八家”之一。字会公,又字洽公,南京人。工山水、人物、花卉。笔墨娟秀细腻,轻快爽利,老年趋于高简。

高岑

(?~约1687),“金陵八家”之一。字善长,又字蔚生,杭州人,常居南京。其山水及水墨花卉写意入神。山水用笔雄劲秀拔,墨气浑厚,同时有董、巨笔意和南宋风神。画风清润挺拔、洒脱奔放、气象幽远,给人秀远疏朗之感。

胡慥,

“金陵八家”之一。字石公,南京人。工写菊,兼擅山水、人物。用笔劲健雄秀,敷色雅洁,有雄放跌宕、高超劲逸之趣。

谢荪

,“金陵八家”之一。南京人,一作溧水人,字缃西,一字天令。擅重彩花卉、青绿山水。画风工整细秀,用笔坚挺劲峭。

吴宏

(?~1690),“金陵八家”之一。字远度,号云林竹史,原籍江西金溪,寓居南京。兼长山水、人物、墨竹,山水风神淡远而含雄远壮阔之势,笔墨纵横秀润、明快爽朗。

李又李

,南京人,善山水人物,最工画菊,能绘百种。

张风

,字大风,号昇州道士,自称上元老人。善画山水,人物花草亦恬静闲适,神韵悠然。著有《双镜亭诗》《上药亭诗余》。

周亮工

,字元亮,一字缄斋,号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工诗文,好书画。著有《栎园读画录》《印人传》《字触》《书影》等。

邹喆

(1625~?),“金陵八家”之一。字方鲁,原籍江苏吴县,寓居南京。画作师法沈周,山水笔力工稳,墨色苍秀,画松尤奇秀。兼长花鸟,勾勒敷染有王若水风格,笔墨爽朗苍秀,奇逸雄深。

叶欣

(约1597~1671后),“金陵八家”之一。字荣木,华亭人(一说无锡人),寄寓南京。善山水,学赵令穰,画风细致淡远,幽深工整,气韵明秀冷峻。

陈卓

(1634~?),字中立,北京人,寓居南京。师法唐宋青绿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山水用笔严谨深沉,精密劲挺,设色幽雅秀整,画风清秀高雅。工笔重彩花鸟取法崔白、边景昭、吕纪画风,精细秀丽。

蔡泽

,字苍霖,号雪岩,溧水人。擅人物、花鸟、山水。

武丹

(1662~1721),字衷白,南京人。山水用笔工细,画风清丽劲健、萧疏淡雅。造型具有浓郁的空间感和体积感,乃从写生加以提炼概括而来。

杨文聪(

1597~1646年),字龙友,号山子,贵州贵阳人,流寓南京,“画中九友”之一。善画山水、兰石。著有《洵美堂集》。

邹坤

,字子贞,江苏苏州人,常居南京。

王概

(1645~约1707),初名匄,一作改,亦名丐,字东郭,又字安节,后改今名,祖籍浙江嘉兴。山水师法龚贤,擅青绿山水,善作大幅松竹,用笔谨严秀挺。著有《山飞泉立草堂集》《高座寺志》《芥子园画传》。

柳堉

(?~约1702),字公韩,号愚谷。书法学李邕,擅山水,师法龚贤,画风遒逸苍郁。

樊沂

,樊圻兄长,字浴沂,南京人,擅山水、人物、花卉。

高遇

,擅长山水,师法其叔高岑。

王蓍

,字宓草,浙江嘉兴人,寓居南京。山水得黄公望笔意,工书法、篆刻,善花卉、翎毛。

王臬

,原名孽,字司直,又字汝陈。浙江嘉兴人。擅长诗文,并善画山水,闻名于江南一带。

樊云

,字青若,南京人。樊圻之子,善画。

淮扬洁秋图道极南京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画派金陵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万水千山
——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
登金陵凤凰台(节选)
南京博物院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立体画派
打造画派迟早也要打入冷宫
画派怎能打造?
画派能否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