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哲:十年磨一剑

2013-09-11 09:31供稿罗忠学
读者欣赏 2013年2期
关键词:雕塑系武士雕塑

供稿/罗忠学

青年雕塑家任哲少年老成,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十年的雕塑生涯,使他对雕塑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武士”形象,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雕塑十载,亲力亲为

记者:你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吗?

任哲

:我从3岁开始画画,9岁就开始正规的艺术学习了。多年来,书法、绘画学习我一直坚持着。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雕塑的?

任哲:高中。上高中之前,我就开始了解雕塑。我读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每周有三天的学画时间。我从高中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学院派教育。

记者:考大学是主动报了雕塑系,还是被分到雕塑系的?

任哲

:我从高中就开始作雕塑,所以报考的就是雕塑系。

记者:有很多人在从事某个职业很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那个职业。你觉得你适合作雕塑吗?

任哲:

这条路适合我。首先,体力没有问题,我作雕塑都是亲力亲为。其次,这个媒介也比较符合我的性格。我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人,雕塑可以让我直接通过双手表达想法。

锋芒所向

调和的优美、瞬间的诗意并不足以弥合现代人的心灵裂痕。任哲力图以独特的人物象征来展现自己对世界的体验,并且持续不断地求索存在之谜,最终在一个虚构的结构里构建现代人的自我形象,恢复我们与民族历史的文化联系。

—殷双喜

东西交融,贯穿古今

记者:只看你的雕塑,我以为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人,没想到你是“80后”。

任哲: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

记者:主要是因为你的雕塑作品看起来很复古,会让人猜想创作者是个对传统有一定了解的人。

任哲

:是的,我对传统文化感兴趣。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眼中的古代形象,肯定不是完全陈旧的古代概念。

记者:在传统形象当代化的过程中,怎么恰到好处地处理两者的关系?

任哲:

我觉得不要刻意考虑它的当代性,一件作品的主题需要用最适合的方式来表达。把自己的精神融到作品里才是最重要的。

“武士精神”,再现江湖

记者:你要通过“武士”传达出

什么?

任哲:

我试图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气神”抽离出来。“精气神”既是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精神状态。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确实丰富了,但是人的们精神生活未必比得上古人。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唤醒人们。

记者:你认为“武士精神”在当今社会有现实意义吗?

任哲

:现在社会比较浮躁,大家也都物质化了。对民族、国家和个人而言,精神都是很重要的。在物质文化丰富的时代,更需要精神方面的滋养。“武士”所彰显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带给大家的。

记者:这个题材你会继续创作下去吗?

任哲:

我想会的,我会把这个题材做得更加完善,把武士的精神通过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做人认真,从艺严谨

记者:你的雕塑打磨得很精致,这是刻意为之吗?

任哲:

不如把“精致”说成“严谨”或“认真”,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我作雕塑都是亲力亲为,这样才能保证作品中的每一块泥都能够表达我的观念。如果让助手代劳,最后创作出的作品的力度肯定远远不如自己创作的。雕塑制作的每个细节我都严格把关,这样做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有价值、更纯粹。

锋芒所向2

记者:在雕塑艺术中,技术和观念哪个更重要?

任哲:视觉艺术发展到今天,技术和观念同样重要。但是,雕塑对技巧方面的要求会大于其他视觉艺术门类。雕塑与绘画不同,它不是一个平面的表达,而是在三维空间里的表达。我们老师当时说过一句话:“在做一个好雕塑家之前,首先要做一个好工匠。具备了工匠的技术素质,才有可能成为好艺术家。”

气吞山河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者:中国今天的社会形态和古代的社会形态迥然不同。当“武士精神”生存的土壤都没有了,它还能够在当今社会存在吗?

任哲:我觉得土壤并不是没有。我说的是人性这个层面。人性是真诚的、善良的、美好的。从根本上说,从古至今人性是没有多大变化的。

记者:现在,很多艺术家都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寻找灵感,但是成功的只是少数。

任哲:优秀艺术家能从古代文化中提取某种精神。精神是不分现代和古代的,但是,尽量不要模仿古代的形式。作品好坏的差别,关键在于内在的精神,而不是外在的形式。如果只是形式上很复古,并没有精神内涵,这样的艺术品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品。艺术家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高贵与独立。

记者:你怎么对待古代文化呢

任哲: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者:现在,中国雕塑并没有独立的评价体系,很多评价标准还是参照西方的。艺术家也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做世界性的艺术家,从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本土的影子;另外一种是信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本土色彩。你的作品就带有很强的本土色彩,你认为自己属于后者吗?

任哲:

我不完全是。艺术家的成长需要土壤。我在这样的土壤中成长,必然会带有这样的色彩。这样的作品才更符合我的精神气质。每个艺术家成长的环境都不一样,他的艺术特点能够跟他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相吻合是最重要的。艺术家创作作品要真诚。

威风凛凛

武术

猜你喜欢
雕塑系武士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剑龙是武士吗
写实雕塑
“武士”挡道
剑龙是武士吗?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
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