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孤独》之主题词解读

2013-09-14 06:20吴晓梅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孤独瓦尔登湖小木屋

贺 霞,吴晓梅

(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24)

一、引言

《瓦尔登湖》是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的经典著作,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评选中,《瓦尔登湖》与《圣经》、《战争与和平》等名作被同时誉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孤独》是《瓦尔登湖》的重要篇目之一,作者对孤独的理解另辟幽径,发人深省。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1]对于现在喧闹世界中的芸芸众生,也许孤独是一味心灵的良药,在平凡和简单中独自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也许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别样的寂静之美。无为之时最有为,独处之时不孤单。作者在大自然中流连忘返,渴望远离扭曲的现代文明和虚伪的人际关系,与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语料库工具研究文学作品的语篇风格、语言特色、文体特征、主题思想等,语料库语言学与外国文学两个领域的结合也成为当今学科结合研究的一个契合点。基于语料库检索工具对于文学作品的主题词分析是语料库语言学在外国文学领域的具体应用。所谓“主题词”,指的是与某一标准(参照语料库)相比,在一定文本中出现频率显著偏高的词,偏高的程度即该主题词的“关键性”(keyness)。主题词与文本的主题密切相关,关键性越高,该词与文本的主题越相关。[2]语料库文本分析软件可以通过计算4个变量,即某词或词组在观察文本中的频数,观察文本的总频数,在参照语料库中的频数以及参照语料库的总频数来计算关键值,关建值越高,关键词与文本的主题越相关。参照语料库一般选取容量较大、选材没有一定偏向的大型语料库。不同的文本在语言的选择和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文本的主题则可以通过主题关键词的选取和频数体现出来。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梭罗的《孤独》的主题词解读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本文通过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3.2.1和Wordsmith 5,尝试对《孤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分析,为《孤独》的主题解读提供一个客观的视角,减少了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偏颇性和武断性。

二、基于词表的语篇基本信息

语料库分析的核心是词频分析,它是所有语料库统计分析的基础。通过运行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 5中的词表(Wordlist)功能,软件自动生成《孤独》的词表并且统计得出语篇的基本信息。词表的主要统计信息主要包括语篇的形符数(token)、类符数(type)、类符形符比(TTR)、标准类符形符比(standardised TTR)、平均词长(mean word length)和平均句长(sentence mean in words)等信息。《孤独》的语篇基本信息见图1:

图1 文本的基本统计信息

《孤独》的形符数为 3,497,类符数是 1,131,类符和形符比是32.34,标准类符和形符比43.90,稍微小于《瓦尔登湖》的44.61,表明该文本的用词与《瓦尔登湖》整体相比稍微单一,没有整体用词的丰富多样。从平均词长4.15和平均句长26.49来看,与《瓦尔登湖》整体4.25个26.51相比相差无几,这说明作者的写作风格,用词特点是趋于平稳,没有太大的起伏性。

三、基于语料库的主题词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语料库检索工具Antconc对《孤独》的主题词进行量的统计分析,并且选择总形符为120,6555的大型美语语料库Frown作为参照语料库,计算得出《孤独》的前10个主题词。主题词是通过统计得出的《孤独》中比其他文本中显著多用的一些词语,这些显著多用的词语跟作者的思想意图,措辞风格,写作特色息息相关。从主题词表,读者可以对文本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孤独》的主题词表按照关键性(keyness)的高低排列如下:

图2 《孤独》的主题词关键性排序

(一)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nature”是文本中关键性最高的主题词。梭罗是超验主义的先行者,在1845年的春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归隐山林,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与大自然为伴,按照原始的生活方式自耕自足。他享受这种平静无扰的孤单生活,享受这份心灵的自由与闲适。外人对于他避世无为的态度感到无法理解,但是他在这个与世隔绝的自己的小世界里,乐此不疲。透过对自然万物的理性认知和解构,梭罗强调了生活的本质是要简单,当生活简单到只有与自然为伴,简单到最后的财产只有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也许人生只留下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无穷的大自然。独处妙不可言。

图3 主题词“nature”索引行

“这是一个愉快的傍晚,全身只有一个感觉,每一个毛孔中都浸润着喜悦。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3]在大自然里,梭罗找到了最真实最欢乐的自我,他俨然融入了自然,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所有的生灵都成了他最友好的伴侣。“最凶狠的野兽并没有宁静,现在正找寻它们的牺牲品;狐狸,臭鼬,兔子,也正漫游在原野上,在森林中,它们却没有恐惧,它们是大自然的看守者,——是连接一个个生气勃勃的白昼的链环。”[4]作者享受着这份与其他生灵和谐共处的愉悦,大自然里花虫鸟兽都已经变得不再可怕,而成为了大自然中各种变换的见证者。“只要生活在大自然之间而还有五官的话,便不可能有很阴郁的忧虑。”[5]置身于大自然中,每天身心都是愉快、幸福的,在任何大自然的事物中,他都能找出最甜蜜的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心的伴侣。从此我们可以品读出对作者对现代生活的揶揄和讽刺。也许这正是现代文明世界中的人们所缺少的平静心态,当我们整天都在浮躁中彷徨和恐惧、瞻前顾后、不断丧失了我们为人的基本信条时,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自然的那份纯真和宁静。作者始终坚信自己似乎比别人更得到诸神的宠爱,他喜欢从辩证的积极角度看待自然事物,在自然中享受生命的真谛。作者认为跟大自然做伴是如此甜蜜、如此受惠,好像比其他寻常百姓更多地承受了自然的馈赠。思想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作者认为一切好事坏事,犹如浮云,关键是我们内心要做到宠辱不惊,就像大自然的变换交替。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梭罗认为大自然与人的情感是息息相通的,大自然能感受到人的悲伤与欢乐,“对我们人类这样地同情,如果有人为了正当的原因悲痛,那大自然也会受到感动,太阳黯淡了,风像活人一样悲叹,云端里落下泪雨,树木到仲夏脱下叶子,披上丧服。”[6]这澄明的思想犹如一道长风拂过所有读者的心际,不禁让人为之一振,原来人的感知与大自然是如此的契合,人类与自然原来是如此的惺惺相惜。作者将大自然比作是“曾祖母”,人类的康健、宁静和满足都是得益于大自然的滋养和哺育,大自然无私地哺育着我们,分享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应该前所未有地亲近大自然。

(二)漫步在生机勃勃的林间草地

基于语料库的主题词检索得知,“woods”的主题词关键性仅低于“nature”。作者虽然只身一人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瓦尔登湖区生活,但是周围的景物让作者乐不思蜀。也许在旁人看来熟悉的地方并没有风景,一片小小的阴暗的树林也许让人感到无比的恐惧,怎还有闲情雅致去品尝小树林带来的奇妙?但是就是这一片小小的绿洲,作者把它想象成了一片辽阔的草原,他的思绪在这片土地野马般狂野地奔腾,天马行空般地恣意驰骋。

在这片生气盎然的林间,狐狸、臭鼬、兔子等动物们没有任何的恐惧,享受着悠闲的丛林生活,不会恐惧来自人类的杀戮和伤害,动物们也似乎在他们的领地里和大自然融洽地和谐相处着。从他居住的地方向四周望去,地平线都被树林给挡住,无法远眺树林之外的景色,仿佛这些葱茏蓊郁的树林只是为了他独自的享受而存在的,所以他感到非常的满足和惬意。这些树林仿佛是他与外部世界相隔绝的天然屏障,将他隔绝在这个小天地里。访客们穿越树林而来,身上的气息足以让作者辨别他们的年龄、性别和性格。小树林的气质也在慢慢地熏陶着人们,仿佛经过它的人都会被它拂去纷扰的世俗和乖张,剩下的只有那纯净可辨的秉性。独自在小树林里漫步,感受林间的寂静与深沉,领略自然与心灵的朝圣之旅。

图4 主题词“woods”索引行

(三)独人常有,独尝其中味

“alone”和“lonely”在文本中的关键性都比较高。作者深居简出,在有山有水的瓦尔登湖边独自生活。“大体说来,我居住的地方,寂寞得跟生活在大草原上一样。在这里离新英格兰也像离亚洲和非洲一样遥远。”[7]作者离群索居,远离纷杂世界,憧憬着那与世隔绝的人间圣地,于是他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康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只用了最初的28美元,凭着作者超凡的生存适应能力,在极短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遮风挡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梭罗安静地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虽然有些孤单,也有些无奈,但却永远实实在在。虽然作者曾经也怀疑过,孤独到底为好还是不好,“不知宁静而健康的生活是否应当有些近邻,独处似乎不很愉快”,[8]没有邻居的陪伴,生活似乎也缺少了一些本色;但是作者在一场温润的细雨中突然醒悟,每一颗小小的松针、每一点儿声音、每一个景象等都是自己的朋友,跟大自然作伴是如此的甜蜜和受惠。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自己最亲密最友好的伙伴,孤独也就无从谈起了。作者甚至觉得,在大部分的时间内,孤独是有益于身心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9]与其在虚假的人际关系中周旋和较量,在伪善的面庞前隐藏真实的自我,不如独自一人享受生活的真善美来得洒脱和坦荡。处在嘈杂的人群比起独处室内让人感觉更加寂寞,作者对寂寞做了一个精辟的阐述,“一个在思想着在工作着的人总是孤独的,寂寞不能以一个人离开他的同伴的里数来计算”。[10]也许同伴的存在也不能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充实和丰盈,拘于礼节和礼貌的社交活动让人感到迂腐不痛快。生活得太拥挤,彼此干扰和牵绊,这样对于同伴也就缺少了敬意。作者鼓励我们从更正常、更自然的社会得到启发,从而发现我们是不寂寞的。孤独是一种宁静的心态,生活中的事事物物,都不是孤单的存在着,那太阳、那蒲公英、那大黄蜂、那四月的雨、那正月的融雪等等都与日月山河同在,与万事万物一起环绕。怎样一种空间才能把人和人群隔开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是地球上最远的两个居民的距离还是咫尺之间?也许无论两条腿怎样努力也不能使两颗心灵更加靠近,因此作者更加深信“人们倒是更愿意接近那生命的不竭之源泉的大自然”。[11]因此梭罗引用了孔子“德不孤,必有邻”作为自我安慰。

图5 主题词“lonely”和“alone”索引行

(四)温暖明亮的小木屋

“house”是《孤独》的主题词之一。作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用自己的双手搭建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小屋——一个让思想不断升华的避风港。这座小木屋没有豪华别墅的华丽,周围没有喧闹的大街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但是这却是作者感悟生活、与自然为伴的中心。除了自己的小木屋,附近很难再看到其它的房屋。小木屋犹如孤岛上的明珠,被青山绿水所环绕,再也没有比这更加惬意的幽静之所了。从来没有一个人晚上经过他的屋子,偶有少许陌生的访客,他们轻轻地来,悄悄地离去,把孤单和寂寞,同时也把纯净的世界又留给了梭罗。在那些春秋两季的长时间暴风雨当中,作者上午、下午都被禁闭在室内,这也成了他最愉快的若干时光。我们可以想到那一位孤独的思想家伏案冥想,或思量人生,或是奋笔疾书,让他的思想随着那根羽毛笔尖行云流水般飘荡,小木屋也就成了他温暖的港湾。在雨水亲吻着大地、滋润着万物时,在门口看雨俨然也成了作者的一件快事,倾听自然的声音,感受自然的洗礼。独处妙不可言,作者觉得他并不孤单,他的房屋中的小动物都是他的伴侣,那些寂静的日子带给了作者不少的欢乐。

图6 主题词“house”索引行

(五)感受瓦尔登湖的静谧

“pond”即“瓦尔登湖”,作者临湖而居,推开小木屋的房门,都会依稀闻到瓦尔登湖边那片树林的青涩气,和那湖水潮湿而新鲜的水气。那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作者内心的平静有如那安宁的瓦尔登湖,只有涟漪没有任何激荡。穿过小木屋前的一片用栅栏围起来的草地,作者漫步在那铺着石子的湖畔,牛蛙的鸣叫、摇曳的白杨、夜鹰的乐声、从湖面上拂过的一阵阵清风,都让作者感到无比的清新和惬意,仿佛世界就在这一刻静止。偶尔会有一群陌生人来湖边垂钓,但是水清则无鱼,他们能钓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多种多样的性格”罢了。[12]垂钓者们不欢而去,把瓦尔登湖又留给了作者,把纯净和自然留给作者独自慢慢品尝。作者并不觉得自己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瓦尔登湖更像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人类,与作者有着共通的情趣,不喜欢喧哗浮躁,而更愿意在这静谧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美妙。作者也感觉到了,那湖面上泛起的蓝烟还有湖边所有的生物都是瓦尔登湖的亲密伴侣。那平静的湖水就像是作者内心的写照,波澜不惊,笑看云卷云舒。

图7 主题词“pond”索引行

四、结语

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的量化研究对文本的主题分析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语料库研究工具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品读依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依托,将感性认识与语料的数据分析相结合,为文本的赏析提供了更加客观的量化依据。当然,只有将语料库工具得出的量化数据和对文学作品的质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这也正是两个学科相结合的优势。

本文将语料库研究工具与梭罗的名篇《孤独》结合起来,对《孤独》的主题词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基于关键词的关键性排序,本文从奇妙的大自然、青翠的树林、品味孤独、温暖的小木屋和静谧的瓦尔登湖5个方面,对《孤独》的主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洞察了作者《孤独》的主旨内涵。古来圣贤皆寂寞,但是重要的是这些圣贤内心却并不感觉孤单,他们心中有着美好纯净的自然和脱俗的思想境界,这也是他们心灵的伟大之处。与思想和大自然为伴的梭罗永不孤单,读《孤独》为真正孤独的我们洒下一路宁静的月光。

[1][3][4][5][6][7][8][9][10][11][12]亨利·大卫·梭罗,徐迟译.瓦尔登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122.135.147.126.136.143.132.128.148.151.

[2]杨慧中,卫乃兴.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孤独瓦尔登湖小木屋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草原上的小木屋》——拓荒者的奇妙之旅
春穗奶奶的小木屋
“大丰收”和小木屋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交友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