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报》词汇研究

2013-09-29 01:33梁小珊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外来词现代汉语语料

梁小珊

(湖南科技学院 中文系,湖南 永州 425199)

一 《湘报》简介及《湘报》词汇研究的必要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亡的形势日趋严峻,国内要求改革、进行维新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报刊则成为这种呼声有力的宣传载体,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热潮由此勃兴。就湖南而言,开明官吏主政,大批维新人士云集,各种新政的举办,学堂学会林立,因而能迅速地屹立在全国维新运动的潮头。由熊希龄主持创办的《湘报》顺应了这个历史的潮流。维新人士利用它广泛的宣传变法,宣传新的文化、思想,刊载大量的维新言论和新政举措,进一步促进了维新运动的高涨,湖南风气大变。《湘报》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报刊,由谭嗣同、唐才常等创办于湖南长沙,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 7日发刊。是日报,设论说、奏疏、电旨、公牍、本省新政、各省新政、各国时事、杂事、商务等栏目;宣传“爱国之理”、“救亡之法”,倡导变法维新,尤注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改革的历史和社会学说,对封建顽固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因此可以这样说,《湘报》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力量创办的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日报,也是湖南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份日报,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湘报》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对湖南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就汉语词汇的研究来讲,研究者的视角大多固定在一定的汉语史分期之内,古代汉语词汇,近代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对于近、现代之交的过渡时期的词汇状态、词汇特点的研究,对现代汉语早期(五四时期)词汇现象的关注度不够、应加强对这一历史层次的研究、考察。从汉语史的发展来看,五四时期语言状况的研究是整个汉语词汇发展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的承接、延续;从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五四时期是现代汉语的开端;所以五四时期是融通古今的一个重要时期。但目前来讲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词汇的研究较少。著作方面,从汉语词汇史的角度看,对五四时期词汇进行较为系统、全面考察的有:《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和发展》该书叙述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言的变迁,就白话文战胜文言文的过程、报章文字、应用文字和中学语文教学上的变迁等作了历史性的叙述和分析,对词汇发展作了预测,但从语料上看,此书所引语料属举例性质,语料选取的时间范围较宽泛;从内容上看,还有一些词汇现象没有提及,或者谈到但内容不够细化。刁晏斌的《现代汉语史》着眼于建构现代汉语史而进行的现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对五四时期词汇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语料范围仅限于文学作品的语料库,语料的体裁选用上限制了词汇范围的收载。代表性的论文如:杨端志《从清末民初科学小说新词语看现代性新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兼论标志性子词语场理论和现代汉语词汇史的起点》、《从〈独秀文存〉看“五四”新词汇的特点》、皇甫素飞《从〈文汇报〉看汉语字母词的历史演变》、伍民《五四以来汉语词汇的一些变化》等。

作为近代湖南第一份日报,《湘报》在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学、在推动全国维新思潮发展、推动湖南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发展上,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当时湖南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省份”的重要工具,也同样是湖湘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报纸内容的需求,《湘报》在近代汉语词汇到现代汉语词汇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了独特的过渡性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报刊词汇(以《湘报》为主)的静态共时描写、阐释与动态历时的比较、分析,勾勒出初期近代汉语词汇在清末这个时代断层所呈现出的基本面貌和时代特征;同时结合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大变革、大发展的原因与规律;再通过其与当代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发现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与特定规律,以期能够清晰透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具体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汉语史的分期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现代汉语始于何时历来观点纷呈,缘于标准不一,我们主要依从王力、吕叔湘、张寿康、向熹诸位先生的观点,认为五四时期是现代汉语的开始阶段。固然从语音、语法方面来看,现代汉语萌芽、肇始可推至十七世纪,甚至十六世纪,但是若从语音、词汇、语法的综合标准来看,从现代汉语的普及度、通行度来看,当是“把五四运动定为现代汉语开始的时期是合理的”(吕叔湘)。

2.揭示汉语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词汇发展的角度看,初期现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展开宏观上来讲可以揭示或验证汉语词汇发展的一般规律,厘清汉语词汇的发展脉络。微观上来讲,五四时期一些新词新义的探察亦可以为词汇的探源工作提供借鉴,为辞书的编纂提供较早的例证。

3.为汉语词汇规范化提供借鉴。从汉语词汇规范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初期现代汉语词汇存在众多的不规范现象,通过对其在发展的道路上逐步规范化的考察,总结汉语词汇规范化的表现、原则及规律。

二 《湘报》词汇的特点

本文结合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言接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五四时期现代汉语词汇大变革、大发展的原因与规律;再通过其与当代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发现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些基本线索与特定规律,以期能够清晰透视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以《湘报》所刊载的各类体裁的报章为语料来源,结合五四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刊物出现词汇的全面的分析、统计,研究五四时期报刊词汇所反映出来的现代汉语初期词汇的特点、成因,以此补充汉语史链条中较为薄弱的现代汉语初期词汇的研究;并通过与当代汉语词汇特点的比较,发现或印证汉语词汇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的一般规律。

报刊作为一种动态、流通的媒介,记录着社会巨变所蕴含的丰富的语言资源,是当时特殊社会阶段的特殊语言现象的一个主要载体和主要表现渠道,在反映、折射社会发展的同时,能更全面地记录当时的语言使用状况。特别是综合性报刊在研究语言现象、语言演变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现代汉语发展的前期阶段,正是报刊大量、广泛刊行的一个特殊时期,官报、民报等各色报刊层出不穷,委实众多。报刊词汇对于多视角、多层次研究初期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具有显见的重要价值。“有很多连续出版物是现代汉语史研究的‘富矿’”(刁晏斌《现代汉语史概论》)。据《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一书,可查157种五四时期期刊的发刊词、宣言及每一期的篇目。《湘报》正是从报刊角度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良选、是研究初期现代汉语词汇不可多得的“全程式”语料。

(一)外来词的来源及特点

由于当时国人多在日本和美英等国家留学,因此留学生回来所办《湘报》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性,主要是英语和日语词汇对汉语的影响。如果从外来词来看主要呈现出来的三种新特点,即音译词空前繁盛、谐译法表音达意、外文原词做客汉语。下面是我们依据20份报纸所做的样本分析,列表如下:

类别 音译词 谐译法 外文原词做客汉语数目 234 89 15百分比 69.2% 26.3% 4.5%

我们注意到,音译词达到了234例,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二强。音译词是以读音相近的字翻译外族语言而形成的单纯词,还有的是从外族(包括国外其他民族和国内少数民族)语言借来的词。音译词有方便记忆,易于识别的好处,故占有优势。

(二)古语词的特点

古语词在《湘报》中也比较常见,除原封不动引用外,还有古语词的残留和古语词的改造两种情况。下面是我们所以20份报纸所做的样本分析,列表如下:

类别 原封不动的古语词 古语词的残留数目 245 56百分比 76.08% 17.39% 古语词的改造21 6.53%

古语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又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或观念还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只不过一般已用现代词语来指称。历史词是表示历史上的事物、现象或观念的古语词。一般包括古器物的名称、古典章制度名称、古职官名称、古人名、古地名等。可以看得出来,原封不动的古语词还是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这表明,封建时代的影响不可忽视。

(三)词汇“过渡现象”考察

外来词翻译的混乱、同素异序词大量使用、音节无定。如果依据《湘报》来词汇“过渡现象”考察,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方面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外来词翻译的混乱、同素异序词大量使用和音节无定(同样的一个词,有时是两个音节,有时是一个音节)。下面是我们所以20份报纸所做的样本分析,列表如下:

类别 外来词翻译的混乱 同素异序词大量使用 音节无定数目 45 48 31

可以看出,外来词翻译混乱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同素异序词则是大量使用,音节无定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三 结 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变动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在语言的三要素中,尤以词汇清末到民国是现代汉语初步形成发展的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现代汉语,这一时期的词汇现象在古今中外各种力量的影响下融汇,呈现出词汇的阶段性、时代性特征。《湘报》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词汇过渡现象,主要表现在外来词翻译的混乱、同素异序词大量使用和音节无定;二是古语词在《湘报》中也比较常见,除原封不动引用外,还有古语词的残留和古语词的改造两种情况,三是外来词来看主要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即音译词空前繁盛、谐译法表音达意、外文原词做客汉语。

[1]杨建辉.《湘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罗虹.熊希龄与《湘报》[J].出版科学,2003,(1).

[3]卢刚.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J].船山学刊,2003,(2).

[4]卢刚.《湘报》与湖南维新运动[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5]周秋光.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

[6]董贵成.《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1).

猜你喜欢
外来词现代汉语语料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