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

2013-11-08 03:43谢新生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嘉兴314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携带者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谢新生 邓 敏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 嘉兴314000

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而临床ALT 持续正常者临床称为慢性HBV 携带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是临床医师所困惑的问题。据报道[1]80%~100%肝功能正常的HBV 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均有异常改变。笔者对105例慢性HBV 携带者进行肝穿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6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行肝活检的慢性HBV 携带者105例,男68例,女37例,年龄16~59岁,平均(31.04±8.84)岁。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诊断标准。105例按血清HBV-DNA 检测结果分HBV-DNA≥105copies/mL68例,HBV-DNA<105copies/mL37例。

1.2 实验室检测 所有病例入院后常规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检查,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TBil、ALT、AST、HBV-DNA,由本院检验科专业人员严格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1.3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彩超引导下通过弹射式组织活检枪方法获取肝组织,取材长度1.0~1.5cm,标本用10%甲醛固定,常规制片,HE 染色。由高年资病理科医师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进行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病理诊断按2000年9月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进行炎症分级(G0-4)和纤维化分期(S0-4)。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105例中101例(96.19%)存在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其中G0S04例(3.81%),G0S1或G1S046例(43.81%),G2或S2以上55例(52.38%)。

2.2 血清学检查 血清HBV-DNA≥105copies/mL者与HBV-DNA<105copies/mL 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比较,P 均>0.05,见表1。

表1 病毒载量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关系例(%)

2.3 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 随着年龄增长,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尤其≥40岁者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见表2。

表2 年龄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关系 例(%)

2.4 不良反应 全部肝穿刺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仅有少部分患者穿刺后发生局部少量出血及轻微的局部疼痛,1~2天后缓解,无患者死亡。

3 讨论

据报道,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 万例[2],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目前抗乙肝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地位已得到确立。而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虽肝功能正常且常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没有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因此,判断HBV 携带者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HBV 携带者肝功能正常,但105例患者中高达101例(96.19%)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比较接近[4]。43.81%的HBV 携带者肝组织病理表现为轻微损害,炎症程度轻,没有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纤维化,提示该部分人群炎症活动较轻,但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而本研究中G2-4S2-455例(52.38%),说明HBV 携带者可由轻微炎症向纤维化发展,甚至进展为肝硬化,比例略高于国内相关报道[5]。

不同血清HBV-DNA 载量者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明显差异。这些特点符合免疫耐受期的病理特征。表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肝纤维化的进展程度与血清HBV-DNA 水平无直接相关性[6]。

研究还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肝组织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尤其>40岁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因此,肝组织病理变化可能与HBV 感染时间有很大关系,此点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印证[7-8]。>40岁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大多存在着显著肝组织学改变,更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本组结果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肝脏病理改变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病程及年龄有关,年龄>40岁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血清病毒水平与病变程度无直接相关,因而笔者认为,在诊治中除了常规检测肝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HBVDNA 载量外,对不同HBV-DNA 水平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均应及时进行肝活检以明确病变程度,有利于临床更好掌握抗病毒治疗时机,有效控制病变进展。

[1]何伶俐,雷学忠,陈竹,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病理与临床指标的关系[J].华西医学,2010,25(3):474-478.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1-16.

[3]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62.

[4]范晶华,戴虹,高柳青,等.慢性乙型肝炎236例肝组织病理分析[J].传染病信息,2009,22(6):361-363.

[5]杨丹球.87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穿刺活检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8(4):419-420.

[6]吴春芳.开封地区68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肝活检病理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3):208-209.

[7]刘英辉,赵彩彦,王春梅,等.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者56例肝组织病理结果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8,29(5):723-724.

[8]Mansour-Ghanaei F,Rafiei R,Joukar F,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HBV DNA level and liver histology in HBV carriers with normal ALT in Guilan province[J].Iran Med SciMonit,2010,16(3):97-101.

猜你喜欢
携带者乙肝病毒乙型肝炎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童光东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常用药对举隅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