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部腺样囊性癌影像分析

2013-11-08 04:46唐作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鼻咽外耳道鼻窦

钱 雯 唐作华 包 兵

ACC是头颈部唾腺组织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泪腺外,在耳鼻咽喉等部位的小唾腺组织亦均可发生,虽然文献对本病已有较多报道,但较少论及头颈部不同部位病例影像表现的异同。本文回顾性分析耳鼻喉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唾腺组织来源的ACC病例,结合以往文献,观察和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探讨比较各部位病例的异同,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方 法

近5年本院耳鼻喉科手术病理证实并有CT和MRI影像资料的ACC病例,共38例,年龄19~79岁,平均51岁,均行CT检查:Siemens 10排螺旋CT机,扫描层厚耳部2~3mm、其他部位5mm,造影剂欧乃派克100ml(300mg/ml)静脉加压注射,耳部病例并行CT骨扫描;19例加行MRI检查:GE或Siemens 1.5T磁共振机,横断或冠状位T1W I、T2W I平扫及T1W I增强检查,T1采用SE、FSE或FSPGR序列,TR/TE为170~500/2.2~15,T2为FSE序列,TR/TE2500~5000ms/80~100ms,增强对比剂Gd-DTPA静脉注射,剂量0.1mmol/kg,部分检查加抑脂,层厚∕间距3.0~6.0mm∕0.5~1.0mm。

结 果

1.部位

38例ACC病例中位于鼻腔、鼻窦或鼻底腭部22例;耳部11例;鼻咽部3例;喉部2例,具体如下述。

1.1 22例鼻腔、鼻窦或鼻底腭部ACC:原发于鼻腔5例(其中2例位于鼻前庭区),鼻底腭部交界区2例,上颌窦7例(其中1例为双侧),筛窦2例,蝶窦3例(均累及双侧),额窦1例,翼腭窝区2例。多数病例肿瘤较大,累及邻近结构,致多个解剖部位受累,较大者可难以辨别原发部位。

1.2 11例耳部ACC:均发生于外耳道,以外耳道骨-软骨段交界或软骨段为多,向外侧侵犯为主(图1),仅1例侵犯中耳和乳突,1例侵犯咬肌和腮腺。

1.3 3例鼻咽部ACC:1例局限于鼻咽腔,2例巨大并侵及颈动脉鞘、颅底和颅内海绵窦等部位。

1.4 2例喉部ACC:范围均广泛,自声门至颈段气管广泛受累,1例位于气道后壁和右侧壁(图2),另1例环绕气道周壁并累及气道外软组织,下达胸段气管。

2.形态

2.1 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20例呈分叶或浸润状,2例边缘光滑;4例见肿瘤沿三叉神经分支蔓延生长,1例肿瘤经腭大管孔沿腭神经蔓延生长(图3),2例肿瘤沿鼻甲、鼻中隔和鼻底结构浸润状生长(图4)。

2.2 耳部ACC:表面较光或不规则,沿外耳道壁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楚。

2.3 鼻咽部ACC:3例均呈分叶状,其中2例肿瘤较大,沿三叉神经侵入颅内海绵窦。

2.4 喉部ACC:2例均在颈段气道内弥漫性浸润生长,基底广泛,表面不规则,边缘不清楚。

3.密度和信号

CT平扫中等或较低密度,增强扫描呈轻或中度强化,MRIT1等或稍低信号,T2等或高信号,中等或明显强化,多数病例密度和信号不均匀或欠均匀,27例(71%)可见囊性区,其中16例(42%)呈多发小囊状(筛囊状)改变,包括鼻腔鼻窦部11例、鼻咽部2例和耳部3例(图5,6)。

4.骨质

4.1 鼻腔、鼻窦和鼻底腭部ACC:骨质破坏20例(约90%),其中10例同时伴骨质受压,1例仅有骨质受压,1例骨质无异常。

图1 右外耳道腺样囊性癌。A. 增强CT示肿瘤位于右外耳道外侧段,以软骨段为主,环绕耳道周壁弥漫性增生浸润,边界不清。B. MRIT1WI示肿瘤等信号。C. T2W I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D. 增强抑脂T1W I见肿瘤中至明显强化。

图2 喉部腺样囊性癌。A、B. 增强CT示肿瘤位于声门至声门下区右侧壁和后壁,呈弥漫性不规则增生,基底和范围广,边界不清楚。图3 右翼腭窝区腺样囊性癌。A. MRI T2W I示肿瘤较小,等信号,边界欠清楚。B. 增强抑脂T1W I冠状面示肿瘤沿腭大管孔浸润性生长,累及邻近上颌窦内侧壁、翼腭窝、腭部和鼻底后鼻孔区,增强明显。

图4 鼻底腭部腺样囊性癌。A. 平扫CT冠状面示肿瘤沿腭部鼻底结构弥漫生长,边界不清楚。B. MRI增强T1W I示肿瘤沿鼻腔结构蔓延,中等强化。C. 增强T1W I冠状面清楚显示肿瘤沿解剖结构浸润生长。图5 左上颌窦腺样囊性癌。增强CT冠状面示肿瘤内部呈许多小囊--筛囊状改变,窦腔膨大伴吸收破坏,肿瘤累及鼻腔。

图6 鼻咽腺样囊性癌。A. 增强CT示肿瘤呈巨大分叶状,累及右侧咽旁、颈动脉鞘区和鼻腔,内部呈筛囊状改变。B.MRI T2W I示肿瘤内无数筛囊状改变。C. T2W I冠状面示肿瘤侵犯右侧颅中窝和海绵窦。

4.2 外耳道ACC:10例无明显骨质异常(约90%),1例骨质明显破坏伴受压改变。

4.3 鼻咽部ACC:2例伴颅底骨质明显破坏,1例骨质无异常。

4.4 喉部ACC:1例伴喉和气管软骨破坏。

讨 论

1.发病部位

ACC是源发于头颈部大、小唾腺组织的常见肿瘤,居腮腺、颌下腺和泪腺肿瘤第二位(仅次于多形性腺瘤),是头颈部唾腺组织恶性肿瘤之首位[1-2]。鼻腔、鼻窦、腭部、咽部、喉和气管等部位均有丰富的小唾腺组织分布,因此ACC在头颈部诸多部位均可发生,其中在鼻腔、鼻窦和腭部的发病率较高,其有特定的发病部位,如鼻部以上颌窦最常见,鼻腔亦较常见,筛窦和蝶窦亦不少见;腭部富含小唾腺,亦是很常见的发病部位;喉部较罕见,常为气管ACC侵犯所致[3-4];耳部ACC通常发生于外耳道,多数认为可能来源于耵聍腺。

2.影像表现

以往文献对本病有较多报道,对其影像表现特征亦有一些共识[5],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筛囊状表现:本病的病理可分为三型:①筛状型:占大多数,中等分化,肿瘤细胞呈筛状或带状的腺体结构或类似基底细胞样;②管状型:由中心透明样物质外披一层均质细胞组成;③实质型:为实质样的基底样细胞或间变细胞构成。病理类型与其预后有关,管状型预后最好,实质型预后最差。

部分病例影像上可见特征性的筛囊状表现:即呈密集多发、大小较一致的小囊状,但此种表现与上述病理分型之间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本组较多病例中均可见囊样或坏死表现,但特征性的筛囊状表现较多见于鼻咽和鼻窦区ACC。头颈部其他肿瘤亦可发生囊性或坏死改变,但囊变区多为单个或较少、大小很不均匀,因此影像上显示多发性、特征性的筛囊状才是本病的特异性表现。

2.2嗜神经生长:嗜神经生长是ACC的病理特点,许多病例在影像检查时虽未明确显示肿瘤侵犯神经,但在其病理上却仍可见明显神经侵犯。以往文献报道中多见三叉神经及其分支侵犯[6],关于其他脑神经侵犯的报道较少,本组病例中亦见部分累及后鼻孔、翼腭窝、颅底和腭部的肿瘤沿着三叉神经分支侵犯及蔓延生长,这可能是由于上述神经较粗大,而且我们对它们的解剖路径较熟悉的缘故。但由于影像检查方法的限制,或由于我们对有关征象不熟悉,目前尚难以显示或发现细微的病变,如外耳道区神经纤细、走行不明确,并且ACC病例中神经周围软组织存在弥漫性肿瘤浸润,因此影像上较难观察到此处的神经侵犯。因此,在以往文献报道和本组病例中显示神经侵犯的病例均较实际为少。相信随着MRI检查的普及、检查技术和认识的进步,今后将能够显示和发现更多的神经侵犯征象。应注意的是,其他恶性肿瘤如鳞癌等亦可侵犯神经,因此具有沿神经浸润生长表现者可提示为恶性肿瘤,而确诊ACC尚需结合其他影像表现。

2.3浸润性生长:文献报道ACC具有沿着黏膜、结构浸润性生长和见缝就钻的特点,本组较多病例中见肿瘤沿着组织和腔道弥漫性浸润状生长,边界不清,其中以外耳道、鼻腔和腭部病例为多,鼻窦内肿瘤因周围窦壁的限制常呈团块状;较多肿瘤呈不规则分叶状,累及后鼻孔、鼻咽和翼腭窝的肿瘤常见沿翼-上颌缝、卵圆孔或腭大孔等颅骨缝隙、神经血管孔道等侵犯和生长,CT与MRI检查相结合可更清楚地显示上述征象。

结合本组病例影像分析及以往文献报道结果显示:ACC具有恶性肿瘤的基本和共同表现,如肿瘤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常伴囊性坏死和骨质破坏等,除此之外,ACC还具有一些特异性的表现:①囊性或坏死灶与其他恶性肿瘤有所不同,呈多发性,甚至筛囊状;②沿神经侵犯、蔓延;③沿黏膜或结构浸润、蔓延。MRI检查显示上述特征较CT更清楚[7]。影像诊断应结合以上多种表现综合考虑。

另外,本组病例的影像表现提示头颈部不同部位的ACC表现较相似,但也有所不同:筛囊状表现以鼻窦和鼻咽部ACC病例较多见;耳部ACC骨质破坏相对少见,可能是由于本组病例多发生于外耳道外侧段,常向外部皮下发展,较少破坏骨质;外耳道、喉气管和鼻腔ACC多沿腔道弥漫浸润生长。

3.鉴别诊断

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肿瘤,鼻窦ACC与鳞癌鉴别要点为ACC具有多发囊性或筛囊状表现、T2信号相对较高,并且ACC病例中窦腔膨大和骨质受压较常见,而鳞癌常见虫蚀状骨质破坏,受压改变相对少见;外耳道ACC与鳞癌的鉴别点为鳞癌表面不光整,T2信号相对较低,多累及中耳和伴虫蚀状骨质破坏,常有慢性炎症病史;鼻咽ACC与鼻咽鳞癌的鉴别要点是多发囊性和易沿三叉神经侵犯等,该区ACC有时还需与脊索瘤或软骨肉瘤相鉴别,后者具有特征性钙化或骨化病灶;喉部ACC与喉鳞癌的鉴别要点为前者常累及气管,病变范围广泛,更多囊性或液化改变,T2信号较高,而喉部炎症性病变虽然范围亦广,但表面可较光整,密度和信号较均匀,无囊性改变,无骨质破坏,部分可见钙化灶[8]。

因此,头颈部ACC的影像诊断应结合其好发部位、恶性肿瘤的表现以及一些特征性的改变(筛囊状、沿神经侵犯、沿黏膜和结构浸润),可提高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猜你喜欢
鼻咽外耳道鼻窦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幼儿罕见鼻咽部异物1例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咽癌的鉴别诊断:反复鼻出血VS鼻咽癌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鼻咽顶后壁增厚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