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时间医学和用药特点的关系初探

2014-01-26 02:00清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人气黄连黄芩

杨 清杨 明

(1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2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2150)

中医时间医学和用药特点的关系初探

杨 清1杨 明2

(1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2 梓潼县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2150)

中医时间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时间医学指导着中医用药特点,在临床工作中,为临床“择时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时间医学;用药特点

中医时间医学就是用中医理论来阐述人的生理、病理节律变化,运用这些节律变化来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原则,选择最佳时间治疗,效果显著而无不良反应。这种因时施治、择时治疗的观点为历代医家所遵循。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感中医治病,除准确的辩证外,还要根据时间医学,选择恰当的用药特点[1]。经重温古籍并结合临床体会,现就此讨论如下。

1 顺时气养天和

中医时间治疗学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这里的“时”包括自然界四季气候,节气的寒热变化和日、月、年的周期节律变化。《素问·疏五过论》云:“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如人体气血流注因时间不同而有强弱变化,疾病也随人体气血流注变化而表现出轻重不同。《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正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所以,疾病在1天之中,有轻重不同之时,尤其是慢性病急性发作多在夜间加重或死亡,对于这类疾病能顺应天时及早防治可得到有效控制,否则失去治疗机会而绝振起之望。1年之中有4季之分,治病亦要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用药。《内经》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四时正常气候变化的规律,人体的生理病理亦在随四时的气候交替而变化。故《本草纲目》云:“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生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在辩证基础上随四时选药,此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2 按时气定剂量

人体某些节律是以年度为周期的,以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气候变化为动态因素,解释人体随之产生的变化。如《素问·诊要经终论》载:“正月、2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3月、4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5月、6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7月、8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9月、10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11月、12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同一病证选同一方药治疗本是常理,但因季节气候不同,则须进行药味剂量的调整,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如以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三黄丸”为例,《本草纲目卷十三·黄芩》条云:“三黄丸……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再如《金匮要略》载四时加减柴胡饮子,云“冬3月,加柴胡;春3月,加枳实,减白术;夏3月,加生姜3分,枳实5分,甘草3分;秋3月,加陈皮3分”。明确指出了按季节调定药味剂量,也是中医治病取效的一大特点。

3 按病位选时服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更有“一脉不和,周身难绪”之说,但人体有上、下、内、外之分,疾病亦有在内而表现于外,病在外而涉及于内等现象。因此,服药就应依据病位选择时间,如《神农本草经》云:“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进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指明了不同病位的服药时间与饮食时间的关系[2]。一般认为病在上焦者,宜饭后服,意在使药力能较持久的停留在上焦,更好的发挥对上焦的治疗作用;而病在下焦者,宜饭前服,即空腹时服,意在使药力迅速下行,直达病所,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病在四肢,血行滞缓的,应早晨起床时空腹服药。经过一夜的休息调整,气血运行流畅平和,药物的作用可以通过血流到达四肢末端。病在关节、腰背,应在晚上饭后服药,药后即卧,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并深达骨髓,发挥治疗作用。

4 按病证选时服

疾病的发生,有感邪的途径和发病的时间不同,临床则需摸清疾病规律,根据其病证选择不同时间服药,才能药到病除。如《伤寒论》中注明了十枣汤的服药时间,须在“平旦温服之”效力方宏,说明十枣汤的最佳药效时间为“平旦”寅时。《证治准绳》治疗湿脚气病的鸡鸣散,须在“五更”空腹冷服,以借自然界初升的阳气以助药力。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强调凌晨服温补肾阳药物效佳。王好古在《此事难知》中亦说:“中午以前,人体阳气盛,托邪外出有力,毛孔易开,因此发汗药要在阳分时用药”。又如《医学启源·潮热门》云:“潮热者,黄连、黄芩、生甘草,辰戊时发加羌活,午间发加黄连,未时发加石膏;申时发加柴胡,酉时发加升麻,夜间发加当归根”,再如医家所熟悉的咳喘病证,主张在夏日未发时治疗,即所谓“冬病夏治”,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皆说明按病证选时服药可提高疗效。

5 随药物归经用药

人体气血流注,随时辰变化有盛衰之变,如《针灸大全》总结云:“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通”,同样凡归属某一经的药物,其最佳药效时间便是与该经脉相应的时辰一致[3]。如羌活,藁本归膀胱经,其最佳效时为申时;桔梗、杏仁归肺经,其最佳效时为寅时;黄连、朱砂归心经,其最佳效时为午时等。又如甘遂归肺经、脾经、肾经,所以应用时就应结合实际来使用,即若用甘遂泻胸水治喘满时,就应注重寅(肺)、酉(肾)时投入;若用泻腹水治肿胀,应注重已(脾)、酉(肾)时投入;若用来通利小便,则应注重酉(肾)时投入。唯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经》的“天人相应”思想。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疾病,不是单靠辨病辩证用药就能获得满意疗效,而是更要进一步掌握时气变化、气血流注强弱、明确药物性能、再结合所辩之证,依病位按时气调定剂量,选择最佳服用时间,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1] 吴婆祯.从药物归经看药物归时和择时用药[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3):3-5.

[2] 陈蓓,李艳.《黄帝内经》时间医学理论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126-127.

[3] 陈勇桦.服中药时间问题初探[J].西南国防医药,1993,3(S1):55.

R95

A

1671-8194(2014)27-0274-02

猜你喜欢
人气黄连黄芩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连及其有效成分降糖作用的研究进展及量效关系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芩酒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变化及炮制机理
人气“日抛脸”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