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髓外髓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2014-01-26 02:00张毓静匡忠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髓系组织化学肉瘤

张毓静匡忠生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1级硕士,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广东 广州 510405)

原发性髓外髓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张毓静1匡忠生2

(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1级硕士,广东 广州 510405;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广东 广州 510405)

目的探讨髓外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MS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MS没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初始时常表现为孤立性肿块。病理组织学特点为由各阶段髓系细胞构成,常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示4例中,3例MPO阳性(75%),4例CD43阳性(100%),4例CD34阳性(100%),1例CD68阳性(25%)。2例在肿块切除后1年内局部复发,并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结论MS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确诊具有重要作用。强有力的抗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髓细胞肉瘤;诊断;免疫组织化学

髓细胞肉瘤(myeloid sarcoma,MS)是一种罕见的由髓系分化的幼稚细胞组成的髓外局限性肿瘤。MS的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现对我院4例 MS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4例MS患者中,1例为我院病例,另3例为会诊病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22~51岁。具体情况分别如下:例1:患者女性,51岁,卵巢、子宫巨大肿物,手术切除后未作放、化疗,半年后进展为髓细胞白血病死亡;例2:患者男性,38岁,前上纵隔肿物,手术切除后经5个疗程化疗,临床缓解,随访2年未见复发;例3:患者女性,48岁,升结肠肿物。手术切除后经多个疗程化疗,约1年局部复发,再半年后进展为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例4:患者男性,22岁,胫骨髓腔肿物,局部手术切除后失访。

2 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2.1 病理组织学观察

大体标本检查,切面4例中2例为灰白,1例为灰白灰红色,1例为灰黄色,均为实性,质细嫩,未见绿色改变。镜检,瘤细胞由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构成,弥漫性浸润,其中1例见呈列兵样排列,其间见纤维束和小血管分隔。瘤细胞特点与类型、分化程度相关,但总的观察,一是细胞较原始,二是细胞多形性,可见各个分化阶段的中性、嗜酸性粒细胞,与文献报道一致[1]。本组4例中均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按组织学表现分为以下3型:①母细胞型(2例):2例均见“星空”现象,局部组织结构常保留或残存,呈现沿肌束、脂肪间隔或腺体间浸润。细胞圆或椭圆形,浆少核大,核膜略厚,核仁明显;可见少量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早、中幼细胞);②未成熟型(1例):核不规则或扭曲多样,染色质略细,有颗粒感,无核仁,可见散在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③分化型(1例): 细胞体积较小,形态多样,核呈长杆状、腊肠状、肾形或分叶状,浆胞丰富,浆内颗粒感明显。可见大量醒目的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

2.2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本组4例中,3例MPO阳性(75%),4例CD43阳性(100%),4例CD34阳性(100%),4例LCA阳性(100%),1例CD68阳性(25%),1例CD99阳性(25%),1例CD117阳性(25%),1例CD8阳性(25%)。

3 讨 论

髓外MS是是髓外未成熟髓系细胞增生形成的一种恶性病变,特点是在髓外局部形成实质性破坏性肿块。可发生在任何解剖部位,淋巴结、皮肤、乳腺、眼眶、口腔、子宫、纵隔、小肠等相对较常受累[2]。发病年龄分布广,从5个月~89岁都有报道,儿童和青年较为多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因瘤体富含髓过氧化物酶,肿瘤新鲜切面被空气氧化呈绿色而称之“绿色瘤”,但并非所有大体都显绿色,本组4例均不呈绿色。2001年WHO将MS分为粒细胞肉瘤、原单核细胞肉瘤,以及由三系造血细胞或主要由红系前体细胞或巨核细胞形成的肉瘤。

原发性MS无白血病表现,且发病部位不确定,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极高,最易误诊为淋巴瘤[3,4]。病理活检是诊断MS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肿瘤细胞至少可表达一种以上的髓系相关抗原,如MPO,CD68、CD43、CD117等,各抗原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联合使用多种抗体进行标记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PO最为敏感和特异,一直被认为是识别 MS的最有帮助的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可达70%~90%,但分化程度较低的MS常不表达。CD43在MS中表达的阳性率高,阳性 强 度大,但特异性不高。溶菌酶及其相关抗原CD68虽可表达于髓系细胞,但主要在颗粒成熟的后期阶段表达,敏感性低于MPO。部分病例还可表达CD31和 CD34,而一般不表达 T 和 B 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结合CD68、CD43和CD20、CD3等可成功辨别出90%的MS。

MS半数以上有散在的中性粒、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故应注意嗜酸性粒细胞、尤其是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的出现对诊断GS的提示作用,然后结合特异性免疫组化标记,与恶性淋巴瘤、低分化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尤文氏肉瘤鉴别。因MS可发生在任何解剖部位,有时可能会与一些特定部位的肿瘤或瘤样病变混淆。对于MPO,CD43阴性表达的病例诊断为MS需非常慎重。作者曾遇一例膝关节旁软组织肿块,细胞排列、形态与MS完全相似,MPO,CD43阴性,CD68弥漫强阳性,由于诊断思维上偏向于MS,拟诊为向原单核细胞分化的MS。后因临床提示肿块长入关节腔并见大量色素沉着,提示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结合MPO,CD阴性43,CD68弥漫强阳性,正确解释为向组织细胞分化的增生滑膜细胞而避免了误诊为MS。

MS的治疗方法首选手术切除,然后行全身化疗[5],并局部放疗。如不采取有效的化疗,则有可能在数月内转化为急性骨髓系白血病,若能及时治疗,约60%的患者不会发展为白血病[6]。

[1] 周志韶,朱岩,虞梅宁,等.粒细胞肉瘤18 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1,18(5):329-332.

[2] 郑昌成,吴竞生.原发性粒细胞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19(2):70-72.

[3] 叶杏浓,钱文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粒细胞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意[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6,29(6):529-531.

[4] 李印,张居芬.髓细胞肉瘤误诊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5):388.

[5] 董梅,冯奉仪,何小慧,等.非白血病性粒细胞肉瘤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09,31(9):526-528.

[6] Byrd JC,Edenfield WJ,Shields DJ,et al.Extramedullary myeloid cell tumors in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clinical review[J].J Clin Oncol,1995,13(7):1800-1816.

R733.3

B

1671-8194(2014)27-0283-02

猜你喜欢
髓系组织化学肉瘤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勘误声明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