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攻击伤害护士的因素与对策

2014-01-26 02:00赵顺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7期
关键词: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精神病

赵顺子

(延边脑科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精神病患者攻击伤害护士的因素与对策

赵顺子

(延边脑科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精神病患者;攻击伤害;护士;因素;对策

精神病患者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对护士的攻击伤害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护士伤残。因此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种种暴力行为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断总结经验,以减少或降低受患者攻击而致伤害。

1 护士受精神病患者攻击伤害的因素

1.1 精神疾病自身的特点。精神疾病表现的是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精神疾病自身的某些特点决定了患者对护士攻击及伤害的可能。①患者在精神症状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或损伤破坏的行为称暴力行为[1]。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其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和严重性均不同。患者表现为兴奋、冲动、伤人毁物。此行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精神病患者。②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有时对护士及其行为产生病态的理解和认识,一旦患者认为护士及其行为对自己构成威胁,或其自己利益受到损害就可能对护士进行攻击。例如我科曾有一名护士为患者采血化验时,旁边另一患者突然用拳向该护士头部猛击,给护士造成一定的伤害。事后精神神经检查发现该患者存在系统的思维障碍,认为该护士是在吸血,甚至将血吸空,并对该护士早有攻击之心,最终导致对护士的伤害。由此可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时刻处于遭受精神病患者攻击伤害的潜在危险。做为精神科护士必须在足够的重视和思想准备。

1.2 拒绝住院。由于精神病患者大多被家属强制送到医院而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和恐惧,所以在住院时强力反抗。例如,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向门口冲去,闯入办公室胁迫护士放他出去等攻击行为。

1.3 护患矛盾。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某些心理需要或行为得不到满足,甚至其异常心理行为遭到护理行为干预,患者自觉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或不理解:护士的服务态度及工作方法不当均可激发护患矛盾,进而导致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如住院患者多无自知力,患者常常因缺乏自知力,认识不到有病或不承认有病,进而不愿意接受治疗,甚至藏药、拒药、拒治疗和护理,有的患者影响病房秩序,不服从护士管理,必然导致护患矛盾。矛盾一旦激化则会导致患者的冲动行为。

1.4 生物学因素。现代精神生物学研究发现,脑部的边缘系统、额叶和下丘脑3个区域可能与攻击行为有关。边缘系统功能的改变会增加或降低产生攻击行为的可能性。有反社会行为障碍的人前额叶比正常人小15%。前额叶主管复杂思考和理性控制,能对与侵犯行为有关的脑区进行紧张抑制。患者因精神刺激或外伤造成额叶的损伤可能会导致判断失误、人格改变、决策困难,并爆发不适当的行为及攻击行为[2]。

1.5 心理社会因素。研究表明,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密切相关,它会影响个体能否选择非暴力应对方式。个体的一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多疑、固执、缺少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等与攻击行为有密切关系。

1.6 其他因素。病房安全制度不完善,患者获得危险品未能被护士及时清除,护士责任心不强,不注意自我保护,缺乏安全意识,与患者接触时注意力不集中,值班时躺、仰、卧、睡、玩,不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都会使自身处于受攻击伤害的危险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 护士减轻或免受攻击伤害的对策

2.1 建立信任和友善的护患关系。护士可通过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化解危机状态,使用共情的技巧,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需求。为患者提供情感的支持,接纳患者的精神症状,指导患者正确地表达心理感受。谨记在信任建立起来之前短暂的、反复的接触是最好的方法。保持诚恳和可信赖的态度。不要威胁患者或承诺自己做不到的事。在没有向患者讲清你要做什么之前不要接触患者。例如,明确的对他说:“我要把袖带绑在你胳膊上给你测一下血压。”以平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接近患者。如果患者变得多疑或激越,可考虑推迟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有身体接触的操作[3]。护士所去采用的非语言交流也会影响干预效果。如护士将两手分开,置于口袋外面,避免使患者感觉受到威胁和感到紧张,平时患者的眼睛,这样可使患者感觉交流的双方地位平等。积极恢复患者正常活动是降低患者对护士伤害的关键,尤其要尽快控制患者的兴奋,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以消除患者对护士及其言行产生的种种病态观念,积极治疗的同时,对频发,严重伤人行为的患者安置在隔离室,可适当加以保护性约束,患者的活动范围不离开护士的视线范围。定时清点患者数目,做到重点患者心中有数。以减少患者对护士的攻击伤害。

2.2 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①护士要掌握疾病特征及每个患者的具体特点,以便做到有的放矢,重点防范。对不同类型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如;对易激惹患者要沉者冷静,言语温和亲切,对有丰富幻觉妄想的患者,注意不要与其争辩,不要当者患者的面议论他人或低声耳语,以免患者的猜疑,强化或扩展其妄想。一般而言,首次住院,年轻体壮,用冲动伤人等攻击史,易激惹,敌意,不易接触或兴奋状态的患者易发生冲动行为,对这类患者予重视。②护士要善于观察患者的种种表现,要能从患者的表情,情绪,姿态,眼神等行为变化中发现患者是否对自己构成威胁,患者有无冲动伤人的可能,有无冲动伤人的倾向,不断提高自身预测,如有些患者冲动前常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包括:a.动作表现:不安地来回走动,握拳或用拳击物,下颚绷紧,呼吸增快,突然停下来;b.语言表现:威胁性言语,大声喧哗,强迫他人注意,妄想性语言;c.情感表现:愤怒、敌意、异常焦虑、异常欣快、情绪不稳定、意识思维混乱;④精神状态突然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坏,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等。若发现患者有攻击行为的先兆,应进行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将攻击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攻击行为的发生。③精神科的护士,要时刻提高警惕,。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要处于自我保护的位置,要站于患者右侧或正前方,不要背对患者,分析能否单独控制患者的暴力行为,如患者有潜在的暴力行为护士单独难以控制需进行护理要注意加强护理力量。

2.3 安全护理。安全的环境与设施是精神科安全护理的一项重要措施[4]。安全是精神病房管理的首要问题之一。对重点患者及新入院患者要床头交接班,交接班时精神要集中,对病区存放的药品、物品要认真点接清楚。定时巡视病房,对高危人群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是夜间、清晨、节假日、交接班时病房人员少时护理上应特别防范。患者入院或再入院病房均要仔细检查随身携带物品。严禁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避免玻璃制品、绳索、裤带、刀、剪等危险物品的带入,临床工作中,护士每班检查危险品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房门窗、锁、扶栏、患者床铺及身上危险物品的检查,检查时要注意尊重患者,避免激怒患者。护士要充分认识到精神病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危害性及可能性,尽管不流露对患者防御的姿态但在思想上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旺盛的精力,值班时绝不能躺、仰、卧、睡以防受攻击伤害。

2.4 服药管理。监督患者吃药来控制精神症状或减轻焦虑,鼓励患者遵医嘱服药,以防复发。定期评估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发药时护士思想要集中,认真细致查看,注意每位患者的服药情况,发药时做到有组织,有次序,逐个检查,一个个过关,特别是对服假药的患者应该严格检查,不让患者有丝毫藏药或转移的机会。服药后,检查患者的口腔,舌下、两颊、茶杯、手缝等。对执意不肯服药的患者先了解拒服药的原因,然后针对患者的心理活动做好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讲清楚有病不治疗的危害性.防止末服药而病情加重,发生攻击行为。

2.5 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护士技术水平。现代的患者关系应该是以平等心,坦诚为基础,不要机械,做作,刻板的操作[5]。工作中尊敬患者,爱护患者,不歧视患者,寻找适当的机会耐心做心理护理。而心理护理重点是启发和帮助患者以正确态度对待疾病,心理护理的成效取决与护士精通专业知识,优良的服务态度和工作技巧[6]。护士要帮助患者认识个性缺陷所在。鼓励患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对其所取得积极变化予以鼓励,尽量减少患者冲动伤人的可能。

2.6 对康复期患者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努力为精神患者重返社会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监督药物治疗,让患者真正认识到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同时讲解与精神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可以告诉患者不只是精神病患者长期服药,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是长期服药,至于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告之患者不用心理负担,如感到难受时,可通过电话或手机给医师或直接找负责医师调整药量,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给患者讲解抗精神病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是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自己所患疾病,而减少复发。

总之,临床工作当中护士最密切接触的是患者,所以必须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理论联系实践,具有高度的同察力,才能在工作中善于发现异常表现,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这是杜绝或减小攻击行为的关键所在。

[1] 李显风.精神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2.

[2] 何国平,赵秋利.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85-286.

[3] Springhouse工作室.轻松精神病护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62.

[4] 陈淑清.精神科临床护理[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102.

[5] 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6.

[6] 沈渔邨.医学心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2.

R192.6

A

1671-8194(2014)27-0388-02

猜你喜欢
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精神病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都有精神病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