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浙江内生创新动力

2014-02-04 12:53陆立军
浙江经济 2014年19期
关键词:内生浙江动力

陆立军

进一步提升浙江内生创新动力

陆立军

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提升和发挥内生创新动力,推动浙江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新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解放思想,大胆进行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改革;率先发展以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引发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率先突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较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上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自下而上推动的内生创新活动,使浙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当前,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正确认识浙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提升和发挥浙江的内生创新动力,推动浙江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新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是内生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的结果

浙江土地面积小,仅为全国的1.1%;资源少,全省一次能源自给率不足5%,五大主要资源综合计算得出的人均资源拥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浙江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第4位;全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连续13年、29年居全国各省(自治区)首位;全省商品市场成交总额、超亿元市场数等指标已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3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有139家企业上榜,已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取得,是内生创新动力不断提升的结果。这里,笔者将内生创新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的,群众自发、内源性的创新创业活动和政府自觉、主动性的改革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是与浙江所走的内源驱动型发展道路相一致的,具有极强的主动性和自发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创新,因而时常潜移默化地延伸和渗透至多个领域或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这种创新还更多地体现在商业运行模式、产业组织形态、文化发展体制、行政管理机制等的革新之中,因而是包含了体制、机制、市场、产业、科技、文化、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多元创新。内生创新动力的积累和释放,使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表现为一种自然演进、比较均衡的过程,具有极强的自组织性和自适应性。尽管其经济增长速度有时慢于政府主导驱动型和外资主导驱动型发展模式,但由于它从一开始就是在与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磨合的过程中诞生的,具有适应日臻完善、不断升级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天然属性。因此,它更符合经济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要求,具有更持久的增长动力。

正是由于浙江内生创新动力作用机制的持续发挥,使得浙江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还使浙江许多市、县、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如“无为而治”的典范、民营经济占主体地位的温州模式;以小商品市场闻名世界、市场主导与政府有为相结合的义乌模式;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经济四轮驱动混合发展的宁波模式;接受上海、苏南等多方面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典型代表“浙北现象”;通过实施“小县大城”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云和模式等等。

新阶段内生创新动力呈现出新特点

在国内外竞争日趋加剧、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生态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情况下,2001年以后尤其是2003年以来,浙江的若干重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持续下滑。然而,也正是在“倒逼机制”的推动下,浙江经济增长正在进入优化结构、以质取胜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增速的下降换来的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之后,浙江内生创新动力呈现如下新特点:

以四大国家战略举措为核心引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获批列入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新区,使浙江不再受限于陆域资源瓶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注入强大动力;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使浙江在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上获得了先行先试权,引领全国探索现代流通新方式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互动的新型专业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壁垒;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浙江加快金融改革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具有引领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探索意义。

以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浙江大力开展“三位一体”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探索差别错位发展高新区的新体制、新机制,推动技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全面构建科技、产业、人才等有机联动的协同机制和省市县联动的协作机制。2013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46%;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保持全国第二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首次超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增幅,专利实力指数仅次于广东、北京、江苏。目前全省网上技术市场总体规模和各分项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引领全国商业模式创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浙江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和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新业态的壮大,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市场相融合的新模式。2013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约占中国大陆的1/6,网络销售额约占中国大陆的1/5,第三方网络零售平台网店数约占中国大陆的1/7;全国约有85%的网络零售、70%的跨境电商交易和60%的企业间电商交易是依托浙江的电商平台完成的。

以新视野、新理念引领全国新兴经济发展。以马云、陈天桥、江南春、李书福、郭广昌等为代表的“新浙商”叱诧风云,与老一辈“浙商”相比,更擅长学习、创新和资源整合,能更快地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运用新的知识和方法,进入新的行业和领域,尝试新的商业模式。近年浙江的新闻出版、影视服务、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迅猛发展,诞生了中国“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旅游文化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等,目前全国约1/6的原创动画出自浙江。“新浙商”还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大胆开展国际并购,如雅戈尔集团并购新马服装集团、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轿车等等。

进一步提升和发挥内生创新动力

进一步提升和发挥浙江内生创新动力,就必须着眼长远,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真正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和模式,打造科技进步贡献率高、研发投入占比重高、创新人才集聚度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高、新产品产值率高、对内对外开放度高的“创新浙江”。

一要继续释放改革红利,引领全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进一步深入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全面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努力实现新突破,营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公开的市场信息、更规范的市场秩序、更良好的社会信用、更完善的政府服务等,对接和融入世界主流经济形态。进一步破除行业分割问题和阻碍产业链协作的各种因素,推进产业集群、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的联动协同发展,构建浙江现代经济、新兴产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扩权强县、扩权强镇、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等,包括适时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尤其是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探索农民住宅和宅基地的质押、流转机制。

二要突出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作用,优化市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并以此引领和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努力消除当前的供给推动型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的企业被动受让、创新绩效偏低等问题,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集聚,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协同创新,构建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以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集群为重点对象,打造若干个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骨干型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支撑、专业型制造企业为配套的“创新集群”。

三要强化创新的“人才为先”理念,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依托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以及具有战略眼光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更加注重高层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集聚。对于现有的省重点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和服务管理力度。

四要提升开放包容的活力和动力,大力推进开放创新。进一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内外高端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相互交融,推动社会价值取向、观点理念的多元化、国际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以开放促创新。要从偏重外贸进出口额转向更加注重发展理念、办事程序、政策环境、群众素养、企业管理、资本经营等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化;从偏重产品销售情况转向更加注重提升对国际销售渠道和平台的控制力;从偏重设备、技术的引进转向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偏重企业规模扩张、资产重组转向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建设。

作者为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内生浙江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动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