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4-02-08 07:15王德乐王韶鉴陈学良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7期
关键词:尼龙突发性耳聋

韦 一,王德乐,王韶鉴,陈学良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在基层医院尤其常见。虽然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众多,美国2012年突发性耳聋指南及德国2004年突发性耳聋指南均将口服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1]。2013年中国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对所有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均有效[2]。但对于糖皮质激素的种类选择及用法、用量仍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对比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1)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发生在3 d内,至少两个相连频率的听力损失超过20 dBHL[3];病程在1个月之内;(2)年龄在15~70周岁,性别不限;(3)无激素使用禁忌证;(4)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治疗时积极治疗原发病,不作为绝对禁忌;(5)通过专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中耳病变、蜗后占位病变及前庭水管综合征等病变;(6)均签署糖皮质激素使用知情同意书;(7)所有患者接受规范药物治疗1周以上。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43例(143耳),其中男58例,女85例,男女比例为1∶1.46。按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种类分为两组:地塞米松组(64例)和甲泼尼龙组(79例),后者再根据甲泼尼龙剂量分为A组(500 mg,36例)和B组(80 mg,43例)。

1.3 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实验室检查包括:(1)听力学检查,如纯音测听(以确定纯音听阈分型[2])、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2)有眩晕者行变位性眼震检查;(3)血液学检查,如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肝肾功能、血糖水平;(4)鉴别诊断时可行颞骨CT、内听道或颅脑MRI检查。

治疗方案:143例患者均给予改善微循环类药物(银杏叶提取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甲钴胺、维生素B1)、减轻内耳水肿类药物(甲磺酸培他司汀)。此外,地塞米松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继而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然后改为强的松15 mg/次,1次/d,口服3 d。A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50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继而甲泼尼龙25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然后甲泼尼龙12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B组患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继而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3 d;然后口服甲泼尼龙片20 mg/次,1次/d,连用3 d。以上治疗过程中所有症状消失,达到痊愈标准,则可以停止治疗;如疗程的第7天行听力检查,发现未痊愈者,治疗1个月后复查听力。

1.4 听力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将治疗效果分为4级。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30 dBHL;有效:15 dBLH≤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30 dBHL;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15 dBHL。

2 结果

2.1 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地塞米松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纯音听阈分型、耳鸣发生率、眩晕发生率、发病到就诊时间<1周、基础疾病发生率与甲泼尼龙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A组34例(94.4%)伴耳鸣,4例(11.1)伴眩晕;B组分别有41例(95.3%)和6例(13.9%)伴耳鸣和眩晕。A、B两组耳鸣、眩晕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48和0.143,P值分别为0.503和0.705)。

2.2 疗效比较 经过1周以上的住院治疗,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70,P<0.01,见表2);而A组、B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25,P>0.05,见表3)。

2.3 不良反应比较 地塞米松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甲泼尼龙组比较〔31.2%(20/64)与31.6%(2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P=1.000);A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30.6%(11/36)与32.6%(14/4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306,P=0.840,见表4)。随访1个月,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溃疡、股骨头坏死等严重不良反应。

表2 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患者疗效比较〔n(%)〕

Table2 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dexamethas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地塞米松组64 4(63) 7(109) 22(344)31(484)甲泼尼龙组7911(139)15(190)30(380)23(291)

表3 A组、B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1 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注:*为t值

表4 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Table4 Comparison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dexamethasone and methylprednisolone group

组别例数消化道不良反应水肿、满月脸血糖升高欣快感、失眠地塞米松组648(125)2(31)10(156)5(78)甲泼尼龙组799(114)2(25)12(152)6(76) A组364(111)05(139)2(56) B组435(116)2(47)7(163)4(93)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原因不明的突发听力下降,伴或不伴眩晕[4]和耳鸣。目前其病因并不明确,最主要的机制是内耳循环障碍,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治疗药物及方案的选择至今仍缺乏有说服力的循证医学证据。美国2012年制定的突发性耳聋指南以及德国2004年突发性耳聋指南[1]均将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德国2011年突发性耳聋指南中,激素为第二选择。中国突发性耳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糖皮质激素对所有类型的突发性耳聋均有效。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抗炎,消除耳蜗水肿及免疫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上用于突发性耳聋治疗的激素主要是甲泼尼龙[5]、强的松和地塞米松。不同的药物其抗炎活性、起效时间、血浆t1/2及对肾上腺皮质轴的影响不同。

本研究结果显示,地塞米松组、甲泼尼龙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性别构成、年龄、病变部位、纯音听阈分型及耳鸣、眩晕发生率间有均衡性,治疗后甲泼尼龙组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此外,甲泼尼龙500 mg治疗者的疗效与甲泼尼龙80 mg治疗者的疗效间无差异,提示甲泼尼龙大剂量冲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并不优于常规剂量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不良反应,水肿、满月脸,血糖升高,欣快感、失眠[6],本研究中上述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在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组间无差异,提示这两种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虽然甲泼尼龙500 mg治疗者与甲泼尼龙80 mg治疗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亦无差异,但单纯从数据看,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者稍高,提示甲泼尼龙大剂量冲击治疗突发性耳聋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常规剂量。

总之,静脉使用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静脉使用地塞米松,大剂量使用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并不优于常规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短期应用甲泼尼龙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不高于地塞米松,常规剂量甲泼尼龙的应用所引起的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因此,在突发性耳聋的糖皮质激素治疗选择上,推荐静脉使用常规剂量甲泼尼龙。

1 Schreiber BE,Agrup C,Haskard DO,et al.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J].Lancet,2010,375(9721):1203-1211.

2 中国突发性聋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中国突发性聋分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5):355-361.

3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8):569.

4 魏淑会.以眩晕为首要表现的突发性耳聋[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1445-1446.

5 魏欣,张黎媛,张秀英,等.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3923.

6 宁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2):136-140.

猜你喜欢
尼龙突发性耳聋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尼龙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有限元的尼龙板热膨胀性能分析
安有尼龙扣的清理鞋
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的胺化处理及其在尼龙6中的阻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