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科医生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014-02-08 17:37董康然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28期
关键词:全科子系统医生

董康然

国家经过多次医疗改革,公民就医环境有所改善,就医成本有所下降,但从根本上还没有完全解决百姓看病难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前几年已经开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由于其他社会环境的原因,目前很少有社区配备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卫生部近几年开始大力培训面向社区的全科医生,2013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进一步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技能。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基层卫生机构的重视程度和国外的经验来看,未来几年到几十年,中国百姓基础就医模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对基础疾病的诊断和社区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1],将由社区全科医生来完成。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是上门服务,全科医生常以家访的形式上门处理家庭的患者,根据患者各自不同的情况建立各自的家庭病床和各自的医疗档案。社区全科医生携带集心电、无创血压、体温、呼吸、脉率、脉搏氧饱和度、尿常规、血糖等检测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2],走家访舍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诊疗和健康检查服务。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患者在治疗上的准确度,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但目前适合全科医生职能所需的走家访舍的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在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所以开发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社区全科医生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1 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的使用场景

便携式社区智能诊疗系统是集信息化和全科检查于一体的应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便携式医疗终端产品,产品轻巧便携,方便医务人员出诊和入户随访,包含心电图、尿常规、血压、血氧、体温、脉搏、血糖、检眼、检耳等检查功能,可开展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妇女儿童管理、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国家要求的11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设备通过和当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等对接,可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的使用场景见图1。

在以上使用场景中,社区全科医生携带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走家访舍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诊疗和健康检查服务。诊疗设备除了具有比较完整的检测仪器外,还具有专业定制软件、3G移动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和GPS定位模块等。通过软件系统、3G通信模块、音视频模块和检测仪器,全科医生能完成对常规疾病的现场诊疗、疑难疾病的区域中心医院专家远程视频会诊和远程挂号、居民健康档案的现场制作和上报区域卫生医疗信息中心、出诊全科医生的定位管理等基本功能。

图2 智能诊疗设备硬件系统框架

Figure2 The hardware framework of intelligent diagnostic equipment

注:HIS=医院信息系统,BSP=板级支持包

图3 智能诊疗设备软件系统框架

Figure3 Intelligent diagnostic equipment software system framework

注:HIS=医院信息系统;BSP=板级支持包

图1 社区全科医生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使用场景

Figure1 Using scene of portable intelligent diagnosis system for community general practitioners

2 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的组成

智能诊疗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是软硬件高度定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框架见图2。硬件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RISC架构的CPU、总线、内存模块和各类外部设备接口组成。外部设备接口包括心电、无创血压、体温、呼吸、脉率、脉搏氧饱和度、尿常规、血糖等检测设备的接口,医保卡读取接口,3G移动通信接口,音视频通信接口,GPS全球定位系统接口,高清液晶屏接口以及电子笔接口等。硬件系统是软件系统功能实现的基础,本项目采用成熟的芯片组、外部设备和存储器,采用先进可靠的硬件设计方案;同时在体积、功耗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设计,满足全科医生巡诊随访的便携式要求。

软件系统框架见图3。软件系统最底层的是用于驱动和封装硬件资源的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子系统,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中驱动层程序之间的一层,一般认为它属于操作系统一部分,主要是实现对操作系统的支持,为上层的驱动程序提供访问硬件设备寄存器的函数包,使之能够更好的运行于硬件主板。板级支持包子系统主要功能是:(1)单板硬件初始化,主要是CPU的初始化,为整个软件系统提供底层硬件支持;(2)为操作系统提供设备驱动程序和系统中断服务程序;(3)定制操作系统的功能,为软件系统提供一个实时多任务的运行环境;(4)初始化操作系统,为操作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好准备。位于板极支持包子系统之上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用于抽象和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如CPU、内存、外部设备等;同时,嵌入式操作系统还需实现网络通信协议栈的功能。数据库子系统负责数据的结构化管理。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通过平台封装层的抽象,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标准的编程接口。软件系统最上层的是支撑社区全科医生实现巡诊功能的应用软件,其中包括社区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子系统、智能诊断与辅助分析子系统、电子健康档案生成与上报子系统、妇幼保健子系统、老年人健康管理子系统、远程音视频专家会诊子系统以及社区医生巡诊管理子系统。

综合以上软硬件平台的框架可知,全科医生便携式智能诊疗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可移动的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服务终端将可及的医疗服务送到居民身边。便携式全科医生智能诊疗系统是基层医疗信息化和全科检查功能的统一体,是基层全科医生在医疗机构之外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信息通道延伸”[3],也是将医疗机构的服务前移到居民家中的创新手段,使县、乡镇、村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形成真正的闭环。(2)适宜技术结合全科功能在基层普及。软硬件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解决方案,使设备在基层的临床实用价值高,满足80%以上的急慢性病的筛查和初诊需求。系统兼容性高,便于信息采集、存储、传输的标准化,解决农村医疗服务难以开展的问题。(3)信息平台和设备一体化,并可兼容已有信息化成果。项目内设备既是医疗器械同时也是医疗信息平台,通过业务的结合与兼容,可与当地当前开展的医疗信息化项目对接,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检验检查数据在基层的自动采集。同时可对接新农合及社保系统,方便实时查询及报销。(4)优化资源,实现医疗卫生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下沉。降低公卫服务管理的工作量,确保健康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灵活性,完成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跨越,协助卫生部门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5)设备扩展应用。结合地方政策开展重点疾病监测,加强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和管理,完善疾病监测系统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控体系、家庭病床、全科医生制度、社区医疗服务、入户医保结算、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等医疗服务。

3 小结

系统轻巧便携,方便医务人员出诊和入户随访,包含心电图、尿常规、血压、血氧、体温、脉搏、血糖、检眼、检耳等检查功能,可开展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4]、妇女儿童管理、老年人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国家要求的11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设备通过和当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等对接,可实现医疗数据的共享。并为全科医生全面了解社区居民病情提供了方便,同时解决了居民看病难问题。

1 杨金侠,王章祥.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7):67-69.

2 刘秋华,刘绵林.智能全科医生辅助诊疗系统原理[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3):376-379.

3 沈崇德.无线移动技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工程,2009,17(3):194-196.

4 沈伟珍,龚幼龙,王光荣,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作用[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6,22(8):519-521.

猜你喜欢
全科子系统医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最美医生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动车段(所)控制集中仿真测试平台中TDCS/CTC仿真子系统的研究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