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生命的风景

2014-03-11 01:49柳向阳
中国三峡 2014年12期
关键词:柳江梅县壶口

个体生命的风景

至今记得十多年前在壶口看黄河时的感动。

正是六月底,乘车从太原去壶口。昏昏沉沉的旅程,目光漫无边际地掠过窗外绵绵的群山。群山之上,半黄半绿的,是稀稀疏疏、衣不蔽体的植被。公路沿着山脚环绕,偶然看见一些往日的标语和口号;公路下边,是一道道沟壑——以前应该是一条条溪流吧,如今只有一些水的痕迹了……到了壶口,黄河还是有些让我惊讶。壶口之下,宽阔的河谷,不见水。听见水声。走到河谷中间,一条深沟下凹,河水在沟内奔流。此即所谓“龙槽”。壶口之上,流水亦少,不见人迹,群山莽莽,万籁俱寂,更兼一轮红日摇摇欲坠,正是所谓“长河落日圆”。一时间让人想到天荒地老——你莫名地感动,突然渴望一次沿着大河逆流而上的独行,让个体生命与一条河融为一体……

最近读《杜甫的五城》,经历了类似的感动。作者赖瑞和是一位唐史学者,一位火车迷。书讲的是他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多次乘火车漫游中国大地的经历,谓之“壮游”。五城者,源自杜甫的诗句“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读完全书能注意是哪五城的人应该不多,但阅读中让人感动、心动之处着实不少。更多的是作者个体的感觉、爱恨和喜怒哀乐感染了我们,而非自然的风景。像我,读到第三篇《仙人的糕点》,写作者回到老家梅县,街头的仙人粄多么好吃,真是让人动心,连我都在想什么时候去一趟梅县、潮州了——去潮州,则是因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的韩愈和他的韩江,正如“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的柳宗元和他的柳州、柳江。

这些河流、城市,以至一草一木,一楼一阁,一砖一瓦,早已为古往今来多少人的生活、生命所浸染,烙上了这些个体生命的印迹,从而成为了风景。正如古人写岳阳楼:“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此中有真意,谁领会得来?甚至,许多时候,古迹已经不在,我们也会不远千里前往凭吊。由此而言,风景何处不在?天地万物,世间百态,皆风景也,一本书,一杯茶,一个孩子,一位老人,皆大有可观、可会心之处。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凝视河水浩荡、奔涌不息,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位智者浸透生命体验的感叹。之后四百年,太史公读孔子书时所说,亦可作为我们阅读风景的借鉴: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猜你喜欢
柳江梅县壶口
在壶口
壶口放歌
梅县区客家门神画展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忆秦娥·临壶口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梅花知音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