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真实记录孩子求学与生存的专辑
——评《中国三峡》杂志8·9月合刊“金沙江上学记”

2014-03-11 01:49
中国三峡 2014年12期
关键词:金沙江库区三峡

一本真实记录孩子求学与生存的专辑
——评《中国三峡》杂志8·9月合刊“金沙江上学记”

文/吕道宁

这是一组经过精心策划与全力合作的特别报道;

这是一本客观记录采编人员情感与思考的特刊;

这是一份金沙江库区孩子求学与生存的真实记录;

这是一段编辑记者采访一个个陌生孩子的难忘故事。

当我翻阅了《中国三峡》杂志9月出版的合刊“金沙江上学记”后,不由产生了上述感想。如何评价一本杂志,我认为一本好杂志首先定位精准,其次是制作精美,第三是内容精彩,第四是人文精神。应该说,在当下数据化时代媒体竞争的的背景下,要想办好一本杂志,要想让杂志深深地打动读者,让受众对你这本杂志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确不易。然而,《中国三峡》这期杂志不仅具备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让受众看了这本杂志后带来一些深刻的思考。

贴近读者,服务受众,在深度上做文章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杂志已经没了传统消息类新闻的时效性,了解新闻消息也无需看杂志,上网即可。因此,我认为在杂志上应当看到报道的纵深面——为什么会发生?它所处全维度环境是什么?事情与环境中各因素的互动关系是什么?如果是个案,它的特殊性是什么?如果是典型事件,它的普遍性又是什么?……杂志不但不能因为没了时效优势就放弃走入现场去拿一手信息,还要走得更深更广。

“金沙江上学记”深度报道缘起是这样的:今年4月13日,在2014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现场,一群身穿盛装的少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是来自三峡集团对口支援的三峡和金沙江库区学校的100余名学生代表,他们当中最小的年龄只有7岁。

在放流现场,三峡集团团委书记徐光表示:“一直以来,三峡集团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和企业发展的和谐共建,主动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使命。这次邀请库区学校的师生代表来参加中华鲟放流活动,除了感谢库区人民对三峡的支持外,更要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从小认识到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正是有了这一重大主题的出现,才有了后来这本厚重杂志的问世。

我不觉得目前很多杂志将事情前后左右做个罗列,进行编辑就是深度,这种利用出版时差对二手信息的累加,不是深度,而是对读者的糊弄,多了就会令读者反感。这期合刊,不仅将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记者深入金沙江库区采访,面对面接触了五位校长,走访了六所学校,交谈了数十位老师,接触了数百个孩子,行走了五千公里车程,拍摄了上万幅照片,采写出的一篇篇有深度的报道让读者过目不忘。比如,在“深度·人物”专栏里,记者采写的《杨兵:我要回家当老师》、《蒋胜青:多才多艺的小移民》、《李志飞:家住高高山顶的男孩》、《马黑牛席:上学需要安全感》、《倪开唯:留守小小家园》、《艾碧梅:来自农桑之家》、《翁一心:偶然降临的天使》等深度人物报道,图文并茂,一个个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确引导,发人深思,在力度上做文章

我认为,杂志除了是所谓事实的载体,还一定是观点的载体。因此,评价一本杂志办得好与不好,有没有自己的观点和声音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些观点除了是理性和建设性的,最重要的是要能代表这本杂志团队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新闻事实要尽量做到客观、公正,绝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甚至是非不分,一定要让读者认为你的观点有些道理,给人深思的空间。

在这期合刊中,刊首语的两篇文章《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美誉》、《教育要实现价值,追求公平》和“触动·手记”专栏里的三篇文章《记者手记:在这里遇到未知的你》、《编辑手记:求学记》、《摄影师手记:他们在那里存在》,都是有血有肉、有观点、有声音的文章。尤其是代表本刊编辑部的文章《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美誉》,不仅耐读,更令人深思。文章说“鸟有羽毛,可以飞翔;鸟珍惜羽毛,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万物既如此,企业应亦然!一个有远见的企业,要像鸟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美誉。企业的美誉是经过时间和实践洗礼的精神果实,是来自人们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同。责任造就企业魅力,责任赢得社会美誉。责任是企业的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力。同样,责任也催促我们前行。今年四五月间,我们奔赴金沙江库区,回访和看望参加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的孩子们,走进他们的学校,深入他们的家庭,体验他们的生活。现在,我们捧出这期200多页的‘金沙江上学记’专辑,作为送给他们的一份礼物,也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关心他们,对他们施以援手。我们对孩子的关爱,没有界限。我们爱惜自己的美誉,像鸟爱惜羽毛一样。”

再如,刊首语的另一篇文章《教育要实现价值,追求公平》也是一篇点石成金、耐人寻味的有力度的好文章。文章说:“教育说到底是一项公共事业,努力实现教育公平需要构建现代教育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关注教育弱势群体,把制约公平的因素剖析清楚。对物质贫困的学生要资助,是教育公平的起码要求。像‘金沙江上学记’里的大部分孩子,他们的物质贫困是摆在首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持续资助来保障教育。其次,保持教育的价值尊严,不公平会导致教师的价值贫困,学生的价值贫困,乃至民族的价值贫困。再者,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对象的生命感知、生存能力和实践水平,所谓‘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像这些有力度且发人深思的上等文章,都给这本杂志增色许多。

精心策划,打造精品,在突出主题上做文章

一本好的杂志,还要有一个全方位的大智慧策划。当你拿到这本杂志能静心阅读它的内容,而不是只翻一翻就放一边。

在这期200余页厚的合刊中,紧紧围绕“金沙江上学记”这样一个贴近民生的大主题,做足做深做透文章。无论从封面设计,还是专栏策划,无论是内容布局,还是版式的编排,无不突出主题进行大智慧的策划。首先,封面上数十个孩子的笑脸照片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产生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其次,全本杂志共策划了“刊首语”、“深度·人物”、“深度·学校”、“深度·访谈”、“延伸·行动者”、“延伸·助学印迹”、“触动·手记”和“记录·档案”等8个专栏,每个专栏的内容都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再次,杂志中的数百张照片的编排,有孩子的特写,也有孩子的档案,就版式而言,不会是夺走内容和阅读感的版式,而是会给内容和阅读以很大的空间,编辑巧妙的编排手法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最后,希望《中国三峡》杂志越办越好,有更多贴近基层、贴近民众的报道呈现给读者。

猜你喜欢
金沙江库区三峡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管理工作实践与探索——以皂市水库为例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浅析库区移民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金沙江大酒店装修项目机电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讨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丹江口库区旧石器考古调查记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