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2014-03-15 10:08张天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4年8期
关键词:脉压病患者心脑血管

张天慧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会泽654200)

论著/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张天慧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民医院,云南会泽654200)

目的长期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舒张压、收缩压、脉压以及心脑血管等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以已经确诊的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随访,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观察。在每次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坐位血压、同步胰岛素C肽、血脂、血糖、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测量,并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的检查,当发现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时作为观察终点。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对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心脑血管事件;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动脉血压中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是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1]。近几年来,许多的研究中将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正常血压者对比发现,脉压是诱发患者心脑血管病和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作用要高于舒张压和收缩压[2]。本次研究对确诊的2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对舒张压、收缩压、脉压以及心脑血管等事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脉压是否是诱发患者心脑血管病和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们以本院门诊确诊和住院的2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2~90岁,其中包括了新发现的高血压病患者、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和收缩压≥140mmHg以及一些正在接受我院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此外,还有心力衰竭、严重肝功能损害、严重肾功能损害、严重缺血性脑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异常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2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每一个季度随访一次,进行为期2年的持续观察(2010年1月~2012年12月)。每次对患者进行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两次坐位压的测量,去平均值,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高血压知识的宣传教育和相应的医疗指导,在符合基本治疗原则的基础上不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第一次随访的时候重点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三围。年终的时候对患者检测血和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并在患者空腹和餐后两小时测量血糖和胰岛素C肽,在研究结束之后取数据平均值分析。其中测定血糖的时候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C肽的时候使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脂的各项指标的时候采用Backman CX9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工作,并采用德国西门子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来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使用的时候将探头的频率控制在2.5MHz,探查深度控制在12cm~20cm范围内,黑白两维图像时帧的速度控制在25Hz。

1.3 终点事件

主要的终点事件是患者因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肾功能恶化、心力衰竭以及心脑血管病致死。次要的终点事件是患者出现心绞痛、一次性脑供血不足以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临床症状。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AS9.13统计学软件,假设检验采用双侧检验,取显著性水平a=0.05.计量指标用(曾±s)表示,

采用t检验做组间比较;计数指标使用构成比表示,

采用检验做组间比较。在随访2年之后,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是否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的因素。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0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都是老年病科定点医疗保健对象,在进行随访的期间没有脱失。其中有4例患者由于探亲或工作的原因去了外省或国外,时间为1~3个月,保持了和患者之间的电话联系,患者回来后立即到门诊部进行随访;3例患者由于车祸、呼吸衰歇以及各种肿瘤疾病的原因先后去世,不作为剔除的对象。至2012年12月31日一共有8例患者出现了心脑血管事件,其中心力衰竭1例、心绞痛1例、心源性猝死1例、脑出血1例以及脑梗死5例,这些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中的主要终点事件7例,次要终点事件1例。

2.2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线比较

与没有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 单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可得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有关的四个相关性因素:年龄、SBP、DBP、PP(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2。

在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取显著性水平a=0.05,结果只有PP进入了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为0.928,P<0.05),由此可以看出PP是独立危险因子。

表1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线比较

表2 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人的血管壁会逐渐变硬,弹性逐渐降低,脉压也会逐渐增宽[3]。宽的脉压会使人体动脉血管的弹力纤维退行性变以及断裂的速度加快,使患者内膜损伤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导致患者出现内皮功能障碍,同时还使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逐渐加重。脉压过高的时候切应力的变化可以促进斑块纤维帽的张力逐渐增大,使斑块变的很容易破裂,诱导斑块的不稳定化[4]。同时,由于患者血管硬化会产生比较高的收缩压,这样就会加大患者心脏收缩期对心室的符合,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的现象,同时还使患者心肌氧耗量迅速长大;而舒张压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患者的罐装动脉供血会逐渐降低,尤其是患者出现了心肌肥厚情况时[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更大、SBP更高、DBP更低、PP更宽。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SBP、DBP和PP均进入了回归方程;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取显著性水平a=0.05,只有PP进入了回归方程,由此可以看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事件与患者的年龄、DBP、SBP和PP有关,患者的年龄越大、DBP越低、SBP越高、PP越宽,患者发生终点事件致死的情况越多,其中尤以PP的危险度更大。由此可以看出PP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但是关于PP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发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刘秀荣,吴寿岭,王丽晔等.脉压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6):514-518.

[2] 张芸,曹中朝,鸿嘎鲁等.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6):635-639.

[3] 彭晓兰.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探析[J].健康之路,2013,12(8):218-219.

[4] 陈惠军,苏立杰,李俊利等.高血压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J].临床荟萃,2012,27(12):1058-1059.

[5] 秦爱梅,叶平,刘胜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24小时动态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4):254-256.

张天慧,1967年生,男,汉族,云南会泽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大内科临床方面。

猜你喜欢
脉压病患者心脑血管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