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茶产业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

2014-04-03 14:58谭新民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9期
关键词:宜章县茶园茶叶

谭新民,张 静

(宜章县农业局,湖南 宜章424200)

莽山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南部,接近北回归线,是中国最南端有冬季的地区之一。受南方热带暖气和北方冷空气影响,年平均气温为17.2 ℃,年有效积温5728.8 ℃,年降雨量1 710.4~2 555 mm[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莽山地区平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大,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适宜种植茶叶,同时当地原有种茶习惯,茶叶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效益良好。因此发展宜章莽山茶产业,是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 莽山茶叶发展现状

1.1 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良种面积比重增加

截至2014年春,宜章县茶叶种植面积为1066.7hm2,较2008年新增600 hm2,其中莽山乡种植茶叶面积666.7 hm2,较2008年新增266.7 hm2,引进种植了“福鼎大白茶”、“福云六号”、“白毫早”、“槠叶齐”、“萍云11号”、“碧香早”、“湘波绿2 号”、“黄观音”、“铁观音”、“迎霜”等优良品种,良种面积达466.7 hm2,良种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70%。

1.2 茶叶加工技术得以改进,机械化程度提高

20 世纪90年代初期,宜章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在莽山茶区推广微型茶叶加工机械,大大降低了茶农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茶叶加工量,改善了茶叶品质。目前钟家村及西岭村有微型茶叶加工机械80 余套。莽山标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湘源茶叶公司新建了茶叶加工厂,并购置了全套的茶叶加工机械,莽山天一波茶叶公司、钟家木森森茶场对茶叶加工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由传统的手工加工向机械化加工的转变,确保茶叶品质的一致性。

2008~2013年,由宜章县农业局、郴州市农业局以及莽山木森森茶场共同完成的科技项目《莽山有机茶技术开发与推广示范》,经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其成果为该领域国内先进水平。项目期间主要改进了莽山红、绿茶加工工艺,莽山钟家村近10 hm2有机茶园和8个茶叶产品获得了中绿华厦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认证颁证。

1.3 茶叶品牌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品牌意识增强

2011年,莽山瑶族乡标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瑶益春”牌雪峰茶、莽山瑶族乡钟家木森森茶场的“过山瑶”牌瑶山红茶分获第九届“中茶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2012年,“过山瑶”牌绿茶和“瑶益春”牌品香红茶分获第二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一等奖。2014年在首届郴州茶王赛上,“过山瑶”红茶和“瑶益春”绿茶分别获金奖。这些奖项对莽山茶叶品牌的宣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1.4 龙头企业、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兴起

目前,全县上规模的茶叶生产企业有4 家,其中,莽山瑶族乡就有3 家。木森森茶场2013年被评为湖南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郴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5 家,在合作社中,经营管理较好的是莽山瑶族乡标明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该社2010~2012年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012年3月被评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荣誉称号、2011~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2 莽山茶叶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茶园规模小,品种混乱,建园标准低

莽山茶园面积目前仅666.7 hm2,品种混乱,栽植的品种达10 余个,有些品种不适宜加工绿茶或红茶。且茶园多为山地种植,水土流失严重,未按照生态茶园高标准建园,有机肥施入不足,缺乏灌溉设施。

2.2 技术、资金缺乏,社会化服务环节薄弱

目前,全县仅有2 名茶叶专业技术干部,同时茶园改造和品种更新换代都因资金问题而无法实现。茶叶产业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中介组织,销售信息闭塞。

2.3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虽有钟家木森森茶场、天一波茶叶公司、湘源茶叶公司、标明茶叶种植合作社及瑶山红茶叶专业合作社,但大多数茶农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产品分散销售,存在恶性竞争。

2.4 茶叶加工设施滞后,特别是红茶加工机械缺乏

茶叶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无统一品牌,市场竞争力弱。茶区的劳动力工价高,导致生产成本高,茶农经济效益相对不高。

2.5 缺乏名牌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宜章茶叶生产整体属于传统生产形式,与现代茶业生产要求差距甚远,缺乏品牌和名牌产品,市场开拓不够。茶叶有“过山瑶”、“瑶益春”、“天一波”、“莽红”等品牌,分属几大茶叶公司,但没有特别知名的品牌。而茶农散户茶园品牌意识更为薄弱,只是在包装印一个品名。

3 莽山发展茶叶的优势条件

3.1 地理环境优势

莽山山地气候明显,海拔500~800 m 的宜茶山地面积大,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水量充沛,终年云雾缭绕,且无工业污染,非常有利于提升茶叶中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是生产优质茶叶的理想环境。莽山最主要的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密度为195.35t/hm2,高于全国及世界的有机碳加权平均密度水平[2],而适度的退耕植茶有利于土壤的碳汇效应,可保证土壤质量良性发展[3]。

3.2 交通和区位优势

县内107 国道、S324 省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线、宜凤高速、衡武高速、厦蓉高速等交通要道纵横交织,为茶叶运输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3.3 较好的产业基础

莽山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叶种植户占当地农户的70%~80%。茶叶生产、经营者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

3.4 良好的政策机遇

国家逐年重视、鼓励发展绿色生态环保产业。茶产业一方面可保持水土、绿化荒山,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另一方面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湘政发〔2014〕6 号文件《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将宜章县列入湘南优质红茶带的主产县;郴州市人民政府〔2014〕3 号文件《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也将宜章列为红茶生产重点县,而莽山是宜章产茶的重点区域。

4 莽山茶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及建议

4.1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莽山瑶族乡的宜茶区域主要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辐射周边的自然村包括钟家、西岭、塘坊、道洞等,这些村落海拔600~1 000 m,森林面积大,气候土壤条件均有利于茶叶发展,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大都在30°以上,原有的茶园建设基本上以散户居多,品种混乱、种植分散、不连片、不成规模。因此,应组织专家实地调查,结合当地的人口、生态环境等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根据当地地形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区重点建设,统一推广良种,组织进行高标准茶园集中连片开发,地势较陡的区域保持原有生态林建设,对茶园气候进行调节;对于稍陡的坡地采取合适的种植方式。

4.2 建设有莽山特色的茶园

目前,莽山已有大批茶园建设在坡度较大的山地上,并形成了自有的一套茶园管理技术,且当地生态条件优,森林覆盖率大,小气候条件明显,因此茶园病虫害发生少,多年无自然灾害。莽山的茶产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建设具有莽山特色的茶园。一是考虑到莽山地区的山地环境,借鉴国内各大山区茶园建设经验,在原有的茶园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山地茶园。二是结合莽山大森林的特色,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发挥森林小气候的作用,建设原生态森林茶园。三是充分利用莽山独特的自然条件,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走有机茶园开发之路。

4.3 精准定位产品,提升加工技艺

莽山茶区年产茶量不高,茶叶生产成本大,但茶叶品质优良,深受广大茶叶爱好者欢迎。因此为达到增加茶叶产值、充分利用茶叶资源的目的,莽山茶叶产品应定位中高端市场,产品结构上红、绿茶共同发展。高品质茶产品不仅需要优质原料,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应不断提升加工工艺水平,加强提高先进茶叶机械设施配备,为打造高端产品提供基础。

4.4 整合资源打造知名品牌

莽山茶叶虽然注册了很多商标品牌,但没有一个大的品牌来引导茶叶生产发展。莽山境内企业数量还不多,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开展合作,进行资源整合,统一打造品牌,对外开拓市场。同时茶区紧挨国家AAAA 级国家景区,在发展中可以有计划地实施“一村一品”工程,结合莽山生态旅游业,将茶叶产业发展成为集游园、采茶、制茶、品茶于一体的观光休闲旅游产业。

[1]李艳红,曾玲.浅议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地质学报,2011,12(31):496-498.

[2]何介南,谢寄托,肖毅峰,等.莽山土壤有机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4(34):72-76.

[3]李 玮,郑 成,李廷轩.退耕植茶对川西低山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8):1642-1657.

猜你喜欢
宜章县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郴州宜章县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工作
浅谈村庄连片编制规划的判断标准——以《郴州市宜章县杨梅山镇平和洞片区乡村振兴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2020 -2035年)》为例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南省 宜章县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