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需要思考三对关系

2014-04-17 04:40张晓东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观察点研究性力学

张晓东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3)

课堂观察是为了改善课堂教学,对课堂观察进行研讨离不开“课”,没有“课”我们就没有观察的对象了。但是,课堂观察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评课,我认为通过这堂公开课应该更多地着眼于“评观察”,如果还像过去评课一样讨论,课堂观察就会偏离主题。南京市力学小学吉冬清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美术课,美术组的三个观察员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她们的观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评析案例,受她们的启发,我觉得课堂观察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课堂观察是工具和手段,它绝对不是目的。所以,几位老师在介绍时都强调,力学小学从过去的研究性学习变成后来的研究性课堂,再走向具有学科特质的研究性课堂,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什么说这些?实际上是想告诉大家,课堂观察只是研究课堂的一个工具而已。现在人们喜欢讲一句话——“不管走多远,都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走着走着就忘掉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换言之,我们为什么需要课堂观察?课堂观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不是什么流行就做什么,否则我们就把观察看得比观察的目的还重要,当我们陷在观察里的时候,我们就会忘记了观察能够给课堂带来什么。力学小学的美术团队始终没有忘记课堂观察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具有研究性特质的研究性课堂,他们只是借助观察这个载体,服务于校本化的课堂教学。

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观察,一定是具有选择性的观察,研究往往不是选择的过程,恰恰是不断学会放弃的过程,会放弃的人才会思考和研究。当你看到某些东西的时候,一定忽略了别的东西,你永远不可能做到一个完完整整的观察。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课堂教学观察面对的是人,而人是完整的。因此,课堂观察绝不是盲人摸象式的,你摸到的是尾巴,我摸到的是腿,把它们简单嫁接即可,这实际上已经离人越来越远了。所以,我们需要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这就会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观察背景。当然,这种整体性绝不排斥局部观察点的支撑。力学小学的美术组选择了三个观察点,一个是性别差异,一个是水平高低,还有一个是媒材的选择,鲜明地表达出本次观察的重点。但是,如果再有些整体性的描摹就更好了,会让别人获得更加丰富立体的理解和认识,也更有助于真正地分析课堂。

三、简单与复杂的关系

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面前是苍白的,这不是说教育理论是没有用的,而是反衬出教育实践的复杂性。课堂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涉及的维度和要素太多了,远非一次观察就能够解决的。而且,教师要承担比较繁琐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课堂观察一定要简单操作,在尽量不增加过多工作量的条件下,在遵守基本研究规范的前提下,简化我们的操作过程。本次课堂观察选择了三个观察点比较合适,再多就忙不过来了。另外,日常的课堂观察最好和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千万不能让研究成为教师想摆脱的负担,最佳的状态是有效结合、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在课堂观察中还要做到复杂思考,不断地追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断地从表象深入到本质,不断地从经验走向理性,为观察建构背后的理论思维,这样才能避免让“课堂观察”陷入“课堂看看”的泛化尴尬境地。

猜你喜欢
观察点研究性力学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力学 等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法治思维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机制*——以河南省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为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