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灵性在这里闪光
——翠屏山小学“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17 04:40栏目主持人张继安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验式校本生命

栏目主持人 张继安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江苏南京,211106)

翠屏山小学是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建设学校,脱胎于几所村办小学。虽然学校地处新兴城区,且教育设施一流,然而如何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真正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华丽转身是学校面临的问题所在。我们选择了教育科研,坚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改革,以教育科研来锻造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近几年来,在全校上下广泛酝酿基础上,学校邀请专家亲情指导,深入开展了“生态体验教育”的实践研究。

“生态体验教育”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前瞻性课题。人们一般把自然的、和谐的、美好的状态称之为生态。学校提出生态体验教育,就是想用生态和生命发展的理念,来构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让孩子们主动、和谐、快乐成长的学校教育。体验是人们学习活动中极为重要的心智活动,由于受到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认识论的偏见,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一般是指个体的一种经历,人们可以在这种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认识、情感和一些直接经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对理性、科学及技术过于崇拜,我们对学习过程本身的理解首先被理性主义,后来又被行为主义扭曲了”。大卫·库伯教授认为:“学习不能没有体验,无体验之学习如同无水源之池塘,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没有感悟,也就没有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学习其实是一种社会过程精心设计的体验。”关注体验,就是抓住了学习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注重引导孩子们深度体验,必然会使孩子们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充满生命的灵动。

我们提出了“生态体验教育”应具有“生态、生动、生长”的文化要素,并在实施过程中着力追求“在体验中传承中华文化,在体验中走进多元文化,在体验中分享幸福童年,在体验中彰显生命精彩”的文化价值。我们提出了“生态体验教育”实施的五条路径,即体验式课堂、体验式校本课程、体验式德育、体验式学校管理、体验式班级文化。我们展望的“生态体验教育”文化愿景是“体验每一刻,幸福每一个”。

学校提出“生态体验教育”分三步走战略。首先,从2011年下半年起,我们在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等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开始了“体验式课堂”即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学校领导、教学骨干积极响应,大家通过查阅资料、专题学习、课堂研讨、主体沙龙等多种形式,学习詹老师倡导的“生态课堂”理念,掌握“体验”的真正内涵和价值,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美国库伯教授所著,王灿明等翻译的《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老师们积极尝试构建“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在数学课堂,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源泉;通过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思想方法;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氛围,让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创设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成功。我们还创造性地在数学课堂应用“体验卡”,“体验卡”为学生的体验活动搭建了外显的平台,也提供了学生自主体验的线索。“体验卡”既是教师钻研教材、预设教学过程的物化外显,更是学生学习体验、交流互动、完善升华的有效载体。语文学科的生态体验课堂力求“源于自然、顺乎天性、合乎规律、给予快乐”,并积极探索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体验学习,基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体验学习,基于“学习过程评价”的自我成长体验学习。英语体验式课堂力求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语言、运用语言的体验过程。老师们设法在课堂有限的时空内,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运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模拟的、有控制的、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语言知识,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两年来,我们先后召开了数学、语文、英语市区级教学展示现场会5场,通过开设“体验式”研究课、沙龙活动展示我们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3年10月30日,南京市教科所全体教科研专家,走进翠屏山小学,开展教科研走基层活动,对我们“生态体验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教师个人课题、教师论文写作进行了全面论证、指导。

第二步,我们正在将“体验式”课堂教学实践推广至全校、全学科教学,将“体验式”教学引向深入,成为我们翠屏山小学“校本化”的国家课程实施特色。

第三步,从2014年起,我们将积极开展“体验式”校本课程建设,除了继续完善“体验式”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我们将整合“体验式”校本课程,开设校内必修、校内选修、校内外活动三个板块,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等六大板块,书法、武术、国际象棋、小足球、定向越野、合唱、礼仪、民族团结等40多个门类的校本课程。此外还将建设好“体验式”阵地课程,在校园内开辟种植农场、节水循环系统、红领巾超市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中分享幸福童年,张扬生命精彩,实现全面发展。2013年,我们申报的《学习科学视野下的“体验式”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已被评审立项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个性化体验—小班化教学改革的深度研究》被南京市教科所评审立项为南京市“十二五”立项课题。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对“生态体验教育”的理解和实践,必将越发深入、丰满。

教育的原点在于人生命的本身,教育源于人生命发展的需要。生态体验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生命发展的过程。意识和自我意识,是生命的灵魂,是人自主发展的力量。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原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生态体验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生命发展奠基,生态体验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不断积淀与否定,不断发展的过程。两年多的“生态体验式”实践活动,使得我们尝到丰收的果实,在我们的“体验式”课堂内,孩子们的身心得以放松,心智发展建立在内心体悟基础之上,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充满灵动。老师们开展“生态体验式”教学研究热情高涨,学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质量在各项调研检测中不断攀升,并连续被表彰为区教育质量“领先奖”“进步奖”。学生们在武术、书法、国际象棋、鼓乐、定向越野、舞龙舞狮等多项活动中取得佳绩,学校连续在全区年度办学效能评估中成绩显著,被表彰为办学效能“一等学校”“先进学校”。

2013年4月28日,我们再次举办了“生态体验式”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全市各区县小学数学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200多人。应邀参加我们活动的专家有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全国思维科学专家张光鉴先生、南京师范大学刘云章教师等。活动首先由学校谢露、王宁静老师执教“体验式”观摩课,学校领导、学科骨干开展了第三次“生态体验式”主体沙龙活动。大家重点围绕“体验卡”的设计和使用,以及“体验卡”与“导学案”、“体验式”教学中的“小专题”研究、“生态体验式”教学研究的困惑等开张了沙龙研讨。叶水涛先生、刘云章教授、张光鉴先生分别对“生态体验式”教学研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詹明道、候正海、朱宇辉老师分别对“体验式”课堂教学给予了点评。专家们的指导和鼓励,给了我们无比的信心和动力。我们将继续把“生态体验式”研究引向深入。

[1] 〔美〕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 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体验式校本生命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