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在大班额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2014-04-17 04:40鲍爱菊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班规柔性班级

鲍爱菊

(临安市板桥镇板桥小学,浙江临安,311301)

大班额条件下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它的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以及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某些管理制度往往只体现了学校教育者的意志,是对学生行为的一种过分约束,成为学生必须服从的“法则”,导致管理制度会受到学生不同程度的抵触,班级管理便成了硬性管理。

综观现代教育,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文精神的关注,许多学校也有了新的举措,人性化的管理正在校园中悄然兴起。笔者认为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针对小学大班额条件下的班级管理,应当大力提倡“柔性管理”。“柔性管理”即人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在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它的核心思想是人,即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给人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关爱。“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教师的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使“我要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要求。

一、交流——心理重于物理

柔性管理实质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文关怀渗透到管理中,融情感于理性,重视学生的情感情绪,尊重学生个体价值,做到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精神上进行积极地引导、熏陶。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大多依赖性较强,自我意识突出,心灵很脆弱。因此我们更应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避免过于急躁和严厉。尤其对那些心理、情绪比较复杂,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更应以不同的口吻疏导、勉励,“去其心病,扶其正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善于捕捉教育时机,随时让自己的心对准孩子的心弦,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良好效果。在大多情况下,私下交谈远比公开批评有效得多,与学生聊天,能获得更细微、更隐蔽的感觉和想法,通过个人接触更能赢得学生的依赖,因为学生从中感到的是平等及自我价值的被认可。

二、欣赏——肯定重于否定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活两个月。”每位学生都喜欢被人赞扬,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最需要被表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多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都能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老师的注意和关心,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当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除了恰当地运用赞扬外也要恰当地进行批评。批评前要认真调查研究,搞清基本事实。批评时可以巧妙地运用富有感染性和迁移性的语言,反其道而行之,变指令为参谋,变对立为友善,变贬抑为褒扬,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能从老师的表情、姿态中,准确地领悟到其语言的内在含意,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沟通的目的。太极拳理论讲究的是“欲进先退,欲前先后”;古话则有“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学生听到教师风趣的语言,消除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会把“好朋友的提醒”当做生命的珍贵礼物加以接受。同时教师中肯而又切合实际的批评也会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三、自主——内在重于外在

无形的柔性规范管理好似如来佛的手掌,看似漫无边际,无规无矩,实际上是有边有界,且力量强大。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性管理虽然不是以管理制度为中心,但也不等于一味宽容,相反,它需要约束人性的弱点,用高尚的价值观去改造学生的思想,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我们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推崇的是“自主管理”,这是“人本”思想的发展。自主管理就是通过非常规的管理方式将责权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明确柔性管理的必要——形成共同价值观

柔性管理的关键是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班级精神。用班级精神来沟通学生的思想,融合学生的理想、信念、作风、情操,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使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行为与整个班级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创造健康向上的班风而努力奋斗。因此,柔性管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让他们懂得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由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明白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这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无疑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二)制订柔性管理的制度——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规往往由班主任制定,学生只能“听命”和“顺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无法充分表现。柔性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就是给学生心理暗示:这是我自己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教育者把这种制度应用在班级管理中,给予了学生追求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动力。班规制订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过程。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这种由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班规,可行性较强。学生通过参与班规的制订与实践,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与责任感,使班级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班级管理奠定了基础。班级公约涉及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学习检查、纪律监督;内容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的管理目标可以防止管理脱离全面育人的轨道,促进学生各方面得到健康协调地发展。

四、竞争——激励重于控制

少年儿童不甘落后,好胜心强。竞争可使班集体形成一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班级开展评比活动要体现个体重于群体的原则,达到全员激励的目的。根据班级公约开展各项评比活动,由班级管理组织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议。并特别用20%的名额来评选进步显著的学生,这考虑不同层次孩子的表现水平,让所有学生都觉得有奔头,评比的规范和激励作用才显现出来。小小的评比使孩子认识到每个人有责任建设好自己的家,还应该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这样悄悄地潜入孩子的心灵。

[1] 魏书生.魏书生文选(第一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5.

[2] 黄志成,程晋宽.现代教育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班规柔性班级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My New Year Wishes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班级“四小怪”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如何进行班规的制订和实施
班规要科学合理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