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管理与实践研究

2014-04-29 02:32王志鹏张青松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6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工科质量

王志鹏?张青松

摘要:工科类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体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由于大学生找工作、毕业实习及考研复试等与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的毕业设计相冲突,导致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使得毕业设计质量大大下降。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基本原则“以学生为关注焦点”理念,从毕业设计时间前提及毕业设计形式多样两方面结合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将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工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63-03

工科类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有金工实习、各类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其中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占时最长、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工科类毕業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资料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能力,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使用与专业相关软硬件设备的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形式总结设计成果的能力。该环节在培养本科生上述能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优劣。针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研究,姚晖等[1]针对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质量问题,根据教学工作系统化的要求,指出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并提出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控制。王修彦[2]指出工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选题时要综合考虑,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应用文献资料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及技术经济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有所侧重,使选题涵盖内容能充分锻炼上述六种能力。鲁汉玲[3]指出本科毕业论文形式主义风气愈演愈烈,鼓励本科生积极创新、勇于实践是论文改革的方向之一,提出用多元化的学习作品替代单一的毕业论文模式是现阶段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手段之一。顾东东[4]在分析了本科毕业论文存废之争的基础上,提出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不应取消,但是需要在论文的内容及形式上进行改革。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着手,借鉴质量管理体系八项原则,提出本科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和形式选择两种管理方式将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

一、工科类毕业设计特征及问题分析

1.工科类毕业设计的特征

一般来说,工科学生的毕业作业偏重于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而被称作毕业设计,其实质是一个模拟现实工程的过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工科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项:第一,培养大学生严谨地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态度;第二,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实践研究,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的进行实践设计与研究,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第三,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做到学有所用,在毕业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所学之知识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获得从事本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专业能力。

毕业设计不同于毕业论文,一般包括毕业论文,还包括一些与课题相关的设计图纸,实验设计、实物制作、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等内容。以“机械类相关专业毕业设计”举例,2004年以前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为:设计图纸+说明书(即毕业论文);2005年以后国家相关部门提出新的要求,结合生产实践需要加入了三维设计、模拟仿真及程序分析研究。其中包括:毕业设计图纸+开题报告+任务书+实习报告+说明书正文(即毕业论文)。

从上述的培养目的和国家相关要求中不难看出工科类毕业设计必须具有实际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实验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就需要消耗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要在整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工科类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把毕业设计放在第八学期进行,而此时正是大四学生找工作、参加企业面试,复习考研的阶段,在现今的就业压力下,学生一定不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毕业设计的完成上,用人单位为了考察所招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一般都会要求签约学生提前到单位实习,实习时间一般都会与毕业设计时间相冲突。但是要正常毕业拿到文凭又必须拿到该项学分,这就使得学生大部分只进行简单的实验甚至根本不进行实验直接采取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的方式仅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另外,随着高等院校的大幅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剧增,造成了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出现了一个指导教师指导数名毕业生的情况,这就使得指导教师选题时需要提出多个毕业设计题目,导致题目与实际脱离,超出专业要求范围等问题。表1,表2分别是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五年内的毕业设计题目性质和题目来源统计表。

从表中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虽然每年都会有一部分与科研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工程设计类、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类、软件开发类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但是理论研究类题目的数量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在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着与生产实践脱节,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二、工科类毕业设计质量关口前移管理方式

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对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探讨[5],提出了以学生为关注焦点,关口前移,提出提高题目质量和指导水平的新方式;基于事实决策,持续改进,完善现有质量监控体系;全过程质量管理,预防为主,构建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三种管理方式,本研究即是对第一种管理方式的进一步拓展和实践应用,包括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及毕业设计形式多样两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1.毕业设计时间前移

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前移是指在完成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及学院的实验和科研条件, 让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由学生本人主导并依据自己兴趣在相关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及各种科研活动,并提出毕业设计的整体思路和题目。这种方式不仅体现了“以学生的关注为焦点”的基本原则,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在第七学期末由指导教师集中出题所出现的题目质量不高,题目与科研脱离的问题。

毕业设计提前的时间不宜过早,过早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储备,难以完成相对复杂的实验和实践过程。经过对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及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本科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宜从大三结束的暑假开始。在大三年级结束时,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完成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物理实验、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英语的等级考试,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知识、计算机能力和英文水平;完成了组织行为学、系统分析与安全系统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职业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原理等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具备了安全工程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完成了安全心理学及测试实验、安全管理学及实验、认知实习和金工实习等实践实习科目的学习,具备了安全工程专业所要求的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具备这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后,本科生已经拥有初步的论文写作的能力。在此时尽早的进行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可以使传统上一个学期就要完成的工作扩展到包含有寒暑假的一年之内,时间上有了充分的保证。另外,在第七学期的专业课选课及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带着相关课题进行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另外由于提前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增多,指导教师可以更系统全面的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总体情况,更有效的对症下药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

这样,通过半年的工作和学习,在最后一个学期前,包括文献查阅、实验、调研等毕业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在第八学期,毕业生只需要对前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就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参加毕业答辩,有效地缓解找工作与论文撰写的时间冲突的问题,顺利毕业进入工作岗位。

2.毕业设计形式的多样化

(1)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毕业设计步骤一般分为指导教师提出题目,毕业生选择指导教师和论文题目,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三步。基本上只是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独立于学校、院系、企业等各方,致使一部分毕业设计的题目仅仅具有理论依据,脱离实际需要。在毕业设计的时间关口提前后,毕业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可以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及实践活动,完成在企业中的实习。在这些活动和研究中学生可以发挥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在指导教师的指引下确定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目前,选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与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目前,高等院校的许多指导教师会与校外企業合作,有自己的科研项目。这些研究大都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学生以此类科研项目为依托,在研究中发现研究方向提出毕业论文题目,不仅可以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还能更早的了解企业要求,为以后的尽快融入工作打下基础。

以各类专业技术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为基础进行选题。大学院校应该尽可能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比赛中去,并使毕业设计与竞赛接轨。在大赛中学生发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完成作品,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实际效果。

与学生择业就业相结合。一部分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就业目标,院校应该鼓励这些学生了解目标单位的实际生产和科研情况,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该企业的科研项目中去,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该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学生在上述三种模式下分别接受学校、企业和导师的共同指导和管理。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的“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上述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步提升,就业能力和意识得到加强,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就业时的激烈竞争。

(2)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多样化

根据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6]条的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由此可见,毕业设计答辩通过已经不再是代表毕业生专业水平达到毕业标准的唯一方式,通过其他的方式同样可以证明毕业生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从而获得学士学位。

在毕业设计时间关口提前和选题形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学生更可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取得专业相关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专业学习水平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如学生在校期间,在公开出版的报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由本人单独署名(或本人是第一作者)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以科研作品形式(论文或设计)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级或省级学生竞赛并获三等奖以上;学生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通过结题验收的科研作品;获得国家专利部门授权批准的与专业相关的专利等。获得以上成绩的学生可以向学院申请用其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相关成果替代毕业设计,一旦申请获得通过毕业生获得学位就可以免去毕业论文书写及答辩的步骤。

多样化毕业设计答辩形式的实施,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更明确,及早的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准备,为高校毕业生适应激烈的就业市场的竞争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三、小结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学生生涯的最后一关,其标准和模式应该与时俱进。将工科类毕业设计的时间关口提前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毕业设计和就业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动性,使工科类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科研和实践,从而获得专业相关的成果以证明该生达到毕业标准;工科类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和答辩形式的多样化更可能让毕业生用最适合自己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晖,程建军,赵海燕.建立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10):157-160.

[2]王修彦.谈工科类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J].中国电力教育,2004,(4):82-83.

[3]鲁汉玲.多元化学习成果替代单一本科论文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4):1-4.

[4]顾冬冬.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废争议及应对机制 [J].科教文汇,2008,(8):37-42.

[5]张青松,丁彩云.基于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探讨[C].中国民航大学2013年教学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244-247.

[6]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S].

[7]王章豹,郑治祥.基于TQM和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新理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1-7.

[8]柳巧玲.基于PDCA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高教研究,2007,(1):134-136.

[9]崔永红,李学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调查分析[J].甘肃科技,2011,27(5):140-141.

(责任编辑:刘翠枝)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工科质量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质量”知识巩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