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14-04-29 00:44鲁雁飞张文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湖南

鲁雁飞 张文

[摘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湖南高职教育集团近来年整体发展迅速,但面向农村发展比较缓慢,存在办学水平不高、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文章结合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加大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参与力度、改善教育模式等措施,力求为湖南高职教育面向农村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南  职业教育集团  农村现状

[作者简介]鲁雁飞(1965- ),男,山西榆社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与管理;张文(1973- ),男,湖南溆浦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湖南  长沙  410012)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重点课题“产学研协同视野下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编号:DJA120298)和2012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编号:XJK012BZJ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18-02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办学实力较为雄厚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核心,以契约或资产为连接纽带,由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2008年4月29日,湖南成立了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此后,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发展迅速,截止到2013年12月,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已经迅速发展到30家。这些集团基本对接了湖南主要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其中对接省内规模企业达1357家。湖南高职教育集团整体发展迅速,但面向农村发展的情况不容乐观,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一、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状况

1.高职教育集团拥有农村职业学校成员的状况。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大部分是由一家高职院校牵头、其他职业院校和企业加入的教育集团,其中就包含许多农村职业技术学校。而农村职业院校地处农村,其校园分布在村、镇、县城。早在2000年前,湖南在全省范围内贯彻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在辖区内的县城先后成立了职业教育中心,逐步使得每个县城至少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部分地方还有一些其他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县一级职业教育中心已经基本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的全面管控,对县域内的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设备、经费、生源等方面进行指导。湖南的高职院校一般都纳入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成为集团成员。例如,衡阳农林职教集团不仅拥有其他高等职业院校成员,而且把衡阳地区乡镇农校、常宁市烟洲农校、衡阳县职业中专、衡南县茶市镇农校、衡南县第五技工学校、隆回职业中专、武冈职业中专、湖南汨罗职业中专等纳入集团;湖南现代畜牧养殖职业教育集团加盟单位56家,其中高职院校7所,企业43家,还有4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这种纳入农村职业学校为成员的办学模式,使得农村职业学校拥有更好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得以提升,教育质量也随之提高,为提升劳动者专业技能和促进劳动力良性流动提供了基础。

2.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民服务的状况。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为农民服务。对农民培训是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民服务的一个重要措施,旨在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锻炼他们的劳动技能,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发展。据相关统计,湖南很多高职教育集团开设了养殖技术、种植技术、农业科技等涉农专业,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每年招收上万名学生。例如,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实施中非论坛农业援助项目,对有志为农村服务的青年搭建了成长平台;湖南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从成立以来,已培训了2300余名农村专业合作社协会负责人、農村连锁管理人员,为湖南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湖南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建筑行业培训了4000余名农民工;常德职业教育集团已培训农民技术员1600人,困难企业工人100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培训农业实用技术人员已超过120万人,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300万人。此外,湖南高职教育集团还多次举行“送教下乡”活动。为了鼓励高职教育集团下乡送教,《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提出:“包括湖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在内的所有拥有涉农专业的部分省级重点以上骨干学校牵头,以县级职教中心、电大分校、乡镇成人学校和农广校为阵地,通过与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一起做好送教下乡工作。”高职教育集团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满足了农民致富的需要。

3.高职教育集团服务农业产业化的状况。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集团为农业产业化不仅提供了科技支撑,而且拓展了服务农业产业平台,深化了校企合作。目前,湖南省级农林畜牧企业有上百家,初步形成了粮食加工、畜禽饲养加工、食用油加工、饲料加工、竹木加工、粮食深加工6大产业化体系,大部分农林畜牧企业在农村都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基地。但是,目前阻碍这些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科技人员的缺乏。因此,高职教育集团不仅要直接培训农民,而且要根据专业设置,培养一些农村科技人员。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院校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历史,大多数已形成了以农林畜牧学类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学科相互交叉,文理渗透的学科综合体系。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利用农林畜牧行业优势和专业特色,培养了一批农林畜牧专业的综合科技人员,为湖南农业产业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很多高职院校都设有面向农村、促进农业发展的研究所,如湖南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的湖南农产品流通研究、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动物疫病实验室等,为农林畜牧企业提供了科技支持。并且,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一方面通过自身的优势和社会资源,扶持一些农林畜牧企业调整结构,树立品牌;另一方面深入农林畜牧企业,对农村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解决对策,拓展服务平台。在对接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集团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农村产业化领域,加强与企业合作。如衡阳市畜牧兽医学会签订了为畜牧企业服务的种猪技术服务合同书;2008年4月29日,衡阳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就与衡阳巨东勤业农牧有限公司、耒阳温氏集团、新五丰养殖公司和金拓天集团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约,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二、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办学水平不高。湖南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面向农村发展仍然是湖南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缺乏大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这已成为严重制约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对国家的农村政策把握不深,对广大农村调研太少,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等方面,考虑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太少,不能适应新农村发展的新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农林畜牧专业,理论课多,实践课少,培训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差;在对农民与农村科研人员培训方面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师资力量不够,培训组织程序与服务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高职院校争取到相关农村发展科研项目少,科研能力差。因此,目前湖南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还没有跟上广大农村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政策不足。湖南政府对高职教育集团支持主要表现在:2011年省教育厅颁发了《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基本要求》(湘教通[2011]230号),从高职教育集团形成机制、校企共生共建共享资源建设,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对各类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同时,省教育厅开始了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遴选,每年给予40万元的资金支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并连续三年给予点重点政策支持。2012年5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湘政办发[2012]45号),首次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明确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合作和区域合作的要求,落实校企合作的责任。但是,各级政府对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在高职教育集团为农村服务方面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政府支持高等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都比较笼统。

3.企业参与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和企业相互合作是教育集团化模式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是教育事业获得发展的重要方式。湖南几个农林畜牧类高职教育集团服务农村发展的根本方式就是与农林畜牧企业合作,加快农村发展。农林畜牧类高职院校为涉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培养优秀的科技队伍,而涉农企业利用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资金支持为农林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追求的目的不同(高职教育集团追求的是长期人才培养,着力于社会价值效益,而企业所追求的则是短期的经济利益),在高职教育集团内部成员中,对于各自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处于什么地位,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如何界定及划分等没有明确说明,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组织的凝聚力不够,企业和学校的员工也陷入被动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三、提升湖南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对策

1.提升高职教育集团办学水平,推动农村发展。改善民生,服务国家,实施创新,必然要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已成为湖南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南高职教育集团由于起步晚,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2000年之后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的,面对广大农村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难以跟上。因此,首先,高职教育集团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内部培养、外面引进的方式,积极聘请行业的领军人物、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實践指导教师,打造一批适应农村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其次,加大对农村发展调研的力度,有针对性地设置涉农相关专业与课程,加强对农村和农民的研究,并结合集团自身情况,积极探索一套农民工与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体系;最后,调整自身教学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争取社会、民间各行业的支持,加快面向农村发展速度,提高服务农村的功能。

2.听从市场召唤,加大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和企业参与力度。培训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集团与企业合作的重要内容,但高职教育集团培养的往往是通用型技能人才,而农村企业需的则是专用型技能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集团的人才培养全面且有针对性。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就是要把握人才培养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多元化的农村经济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农林畜牧企业参与进来,使企业由原来的被参与变积极参与,获得丰厚人才效益,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同时,由于国家在政策、财政上对高职教育集团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方面没有出台优惠政策,缺少体制机制创新,制约了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国家对高职教育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政策支持,改善教学条件,改善软件与硬件设施,加快高职教育集团向农村发展的步伐。

3.改善高职教育集团教育模式,塑造优质品牌。湖南高职教育集团发展模式单一,结构不尽合理。湖南现有30个高职教育集团,基本上属于高职院校主导型,区域型、复合型高职教育集团模式少见,政府主导、企业或行业主导、中介主导等模式缺乏。从区域布局来看,湖南高职教育集团主要集中于长沙、株洲、湘潭等地(以集团龙头学校和多数成员单位所在地为标准),覆盖面窄,与广大农村衔接不够。此外,高职教育集团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开展农村与农民调查研究、布局农村产业规划、实施农村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等方面经验不足,模式单一。因此,应在行业(或专业)为基础的高职教育集团中有选择性地重点研究区域型发展,探索高职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同时,应重视职业教育品牌建设,把利益共同点作为一个基点,从大到小,滚动开发,在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吸引实体,包括国内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知名企业和农村的职业教育集团,创造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吴跃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发展研究[DB/O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2004034025.nh

&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TYxMDV4WVM3

RGgxVDNxVHJXTTFGckNVUkw2ZVorZG1GeW5oVjczTlYxMjdHck83R3RIT3Fw

RWJQSVI4ZVgxTHU= ,2003-10-01.

[2]徐学.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以平江县为个案[DB/OL].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7&CurRec=1&

recid=&filename=1011069906.nh&dbname=CMFDLAST2012&dbcode=CMFD&pr

=&urlid=&yx=&v=MzI2NzhNMUZyQ1VSTDZlWitkbUZ5bmhWTHpMVkYyNkg3

TytGOWpNcV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c= ,2010-10-01.

[3]尚慧文.高职教育集团化运作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8).

[4]沙其富,叶彤.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新农村发展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3).

猜你喜欢
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高桥大市场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湖南花鼓戏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手绘湖南行
湖南2015年水利投入将达2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