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

2014-04-29 01:16丛建伟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人的主体性、价值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受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面对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完善、个性价值尚未得到重视、职业规划空间狭窄的问题。对此,提出人的社会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作用;基于人的本质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现实性;尊重个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有效性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管理

[作者简介]丛建伟(1975- ),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学风建设委托课题“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09-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人学理论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所谓人学理论,就是一门以人为研究核心的学说体系,重点研究人的发展中的各类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从现实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受到诸多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管理难度较大,问题层出不穷,如对队伍的社会性、主体性、个性等问题的忽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执行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离职倾向严重等,这在一定程度深刻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必要引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涵与本质

从内容的角度讲,人类的起源、本质以及发展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向人类诠释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原则。首先,马克思认为,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是抽象的人。可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基础的。其次,关于人的价值,马克思强调:人类是通过各类实践活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而人类的价值就体现在这些实践活动当中。最后,马克思主义尊重人的价值,倡导人的个性解放,推崇人的全面发展,为相关理论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良好基础。

由此看出,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人的各类属性的统一,如精神属性、社会属性以及自然属性等。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在寻求突破和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全力提升队伍整体的精神性与社会性。很显然,两者间有着完美的契合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很好地适用和服务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理论武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现状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新生力量进行入职培训,选择一批有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专门性指导和帮助,以帮助新入职人员尽快熟悉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二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骨干力量的选拔和发展进行培训。一支队伍的形成和发展中,骨干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引领着整支队伍的发展。一方面对于队伍骨干的价值给予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来强化和保障队伍骨干。此外,还通过采取培养倾斜政策,向队伍骨干力量倾斜,为其提供良好的晋升与发展机会,激励其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

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岗位交流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完善领导干部的岗位交流机制。队伍中各层次干部加强岗位交流,在交流中既熟悉了整支队伍的现实状况,也加强了自身的能力、阅历,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个体的发展。二是实现了校外与校内的岗位交流,通过校内、校外交流方式的有机融合,提升整体队伍成员的阅历、水平和素养。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外部环境得到良好塑造。一是强化队伍外部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够使成员的身心得到放松、愉悦,工作压力陡然减轻,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经济条件有所改善,政治的前途受到切实保障。二是加强队伍相关机制的建设,着力建立一套科学、实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机制与管理机制,为队伍的整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鼓励队伍全体成员开拓思维,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思路扎实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主体性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资源共享机制亟待完善。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主要存在四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第一类是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受教育者“灌输”各类思想;第二类是各学院、各专业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主要通过课下交流、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受教育者接受来自课堂外的教育;第三类是各学院、各专业的专业教师;第四类则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作队伍的心理健康教师。这四支隊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队伍,但四支队伍之间在交流上缺乏平台,在工作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在资源上尚未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队伍间获取的信息未能充分交换和最大化适用。

2.从人的价值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个性价值尚未得到重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民主、独立、自由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主体性进一步增强,个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从社会中的索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方法,扎实推进各项管理举措,切实保证管理实效。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错误倾向,如单纯强调个人要服从社会和集体、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个体发展差异得不到应有尊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从发展性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职业规划空间狭窄。认真做好各项规划工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与建设同样需要做好具体规划工作。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应保持整个规划工作的长期性与系统性,更有利于规划指导作用的发挥。然而,就目前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还存在职业规划空间狭窄的问题,导致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职业化建设亟待加强。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问题的成因包括很多方面。一是社会因素。表现在社会意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价值认知观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状况的影响以及相对封闭的学校内部环境。二是职业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具有工作难度大、实际要求高等特征,与此同时,其在学历水平、科研论文、教学评估方面的工作压力,使得实际教育效果严重弱化。三是个人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念时,容易产生心理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之工作热情严重受挫。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应用

1.人的社会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应用。人的社会性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理论基调。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社会关系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校要从实际社会环境出发,分析政治教育队伍思想发展的成因,从社会大环境出发,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为进一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服务。第一,高校构建一个和谐的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极其重要,其中包括良好的政治环境、欣欣向荣的精神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第二,家庭、学校等小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小环境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促使教育对象积极向上发展。

2.人的主观能动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根据主体特征,逐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个性、主体精神,倡导其实行自我塑造,充分发挥队伍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主动参与高校各项管理的工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性特征还要求高校在组织的结构方面允许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之间工作、沟通更加紧密,把高校组织结构改变和高校政策与队伍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跨入更深层次。

3.基于人的本质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现实性。马克思认为,社会实践是人和动物区分开来的根本原因,社会实践使人获得了区分于他物的根本属性。人们只有通过有目的的计划,制定必要的目标、方案,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需求。因此,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塑造自身的最重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培养队伍的知行观念、良好作风和生活习惯。同时,高校也能通过社会实践更好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通过实践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认识水平,通過尽可能多的渠道进行教育活动、寓理于事。

4.尊重个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有效性。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各项工作扎实有力的基本前提;而尊重个性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全面发展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又受到其个性的限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队伍中每一位成员的个体差异,尊重其个性的发展、因人而异,管理内容才能恰当、管理方法才能切实、管理进程才能合理,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曾真.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B/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2&recid=&filename=101110

6388.nh&dbname=CMFD0911&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

wSlJHSldTTGJhYlNxYkpQWHhkOTdxNk9zVUFKTUFFYjBIQlQxbzlrRjZMMm9

wQllSSlVNYSsvSVdueGZxbz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

ovwHtwkF4VYPoHbKxJw!!&v=MjU1NDdlWitkc0Z5am5VN3pLVkYyNkg3SzRHT

kxFcDV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DY=,2011-

04-01.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秦晓怀,李吉明,李雁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

[4]杨红云,申来津.人本管理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04(4).

[5]刘志峰.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提升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0(2).

[6]郑晓明,郭世强.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的有机结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8(4).

[7]冯国芳.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J].学术论坛,2011(3).

[8]王伟.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工作[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9]王永浩.以人为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新理念[J].长沙大学学报,2006(6).

猜你喜欢
高校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校管理中学生权利救济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