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果互动反馈机制的构建

2014-04-29 13:14李四清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探索将就业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互动反馈,围绕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设置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互动反馈,以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实力;就业导向与工作实绩互动反馈,以科学量化指标评价校内就业工作;就业结果与教学效果互动反馈,以就业结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形成社会需求、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果的良性互动反馈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就业导向  人才培养  就业结果  互动反馈

[作者简介]李四清(1965- ),男,河南漯河人,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15-01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

1.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一是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国家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经济形势整体下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2014年全国高校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约达900万人,后几年的毕业生就业总量还会增加,就业竞争愈加激烈。二是供需结构矛盾凸显。企业所需与高校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匹配、不能有效对接,短时间内企业和高校的供需结构性矛盾还将持续。三是高职层次优势不再。十几年来,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历就是高职。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高职院校专科毕业生的优势将逐步丧失。

2.面临机遇十分难得。一是职业教育发展机遇难得。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印发《决定》,教育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阶段特征和现实需求的科学判断,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二是河南省实施国家战略机遇难得。河南省是我国东部产业结构向西部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正在推进落实三大国家战略,必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大拓展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三是各种就业优惠政策机遇难得。国务院和各省市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创业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为毕业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氛围。

二、正确处理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关系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前提。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人才培养质量要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质量加以反馈,只有使学生练就一身硬功夫,才具备解决就业问题的前提。

2.将就业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就业工作不是毕业生离校前的阶段性工作,而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将就业贯穿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备配置、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中,这是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良性互动的必然要求。

三、构建人才培养与就业结果的良性开放互动反馈机制

1.企业需求与专业设置互动反馈,围绕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设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专业预警、退出、动态调整机制。定期专题分析近几年专业招生情况,对专业进行详细梳理,认真研究和分析专业设置能否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尤其是能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承接产业需求,大力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对现有社会需要且定位准确的专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对定位不准但社会仍有需求的专业,及时调整定位;对社会需求较少或不需要的专业,及时下决心淘汰或取消,实现专业实时跟随市场设置、市场推动专业调整的良性互动联动。

2.人才培养与就业导向互动反馈,以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就业竞争实力。一是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将就业为导向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教学设备与生产设备对接、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对接、课堂管理与企业管理相对接的“八对接”,对照最新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的生产过程,查找教学内容是否陈旧落后,教学方法是否机械守旧,要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订,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打通青年教师的成长通道,进一步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提升职教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尤其加强对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的学习。对一些被淘汰专业的教师,要引导其主动转变思想,学习新知识,做好新定位,实现知识和技能实时更新,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提供师资保障。三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行具有订单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大唐班”“富士康班”等以企业命名的“订单班”;与企业共建院内“校中厂”,如大唐移动、日本的法兰克数控维修、河南信誉汽修等项目;与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学院学习的技术、操作的设备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为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实力搭建硬件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影响就业导向、就业导向反馈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联动。

3.就业导向与工作实绩互动反馈,以科学量化指标评价校内就业工作。每年对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各系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就业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就业岗位情况、思想教育情况、跟踪调查情况、创业教育情况、理论研究情况等)、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绩效情况和创新工作及获奖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考评结果与系以及系领导的评先评优相结合,与招生计划和新专业开设相结合,与就业工作经费相结合(院系就业工作经费=毕业生人数×某元×年度就业工作评估成绩),与就业奖励经费相结合(名次:毕业生人数×某元×年度就业工作评估成绩),通过科学评价和绩效考核激励推动就业工作开展,实现就业导向影响工作实绩、工作实绩反馈就业导向的良性互动联动。

4.就业结果与教学效果互动反馈,以就业结果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教育部已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自2014年起编制和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规范制定就业结果量化指标的基础上,突出第三方对人才培养效果的评价,对第三方量化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以分项和分专业报告的形式,及时将结果反馈系、专业和任课教师,切实发挥就业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促进作用,实现教学效果影响就业效果、就业效果反馈教学效果的良性互动联动的循环反馈,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

我院坚持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优质培养促就业、以就业结果促教学,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始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连续多年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成为教育部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获了各级各类表彰。2014年虽然面对史上就业最难季,但截至2014年7月15日,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83%,就业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

05-02.

[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Z].2014-06-16.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4]22号)[Z].2014-06-16.

[5]罗明誉.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促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4).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人才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