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景下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4-04-29 13:14唐喜亮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实践体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摘要]当前,信息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影视多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问题。文章在创新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手段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打造实践体系和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影视多媒体  应用型人才  实践体系  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唐喜亮(1978- ),女,江西丰城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传播与设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传播、影视传播。(广西  桂林  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的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A275)和桂林航天工业区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下影视多媒体专业‘梯进式实践体系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013JB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35-01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同时,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而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普遍紧缺,尤其是缺乏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产生这一矛盾的根源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问题。

一、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

1.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协调。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课程设置与理工课程相提并论,没有考虑其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不协调。如,摄影摄像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安排中,理論课时占了总课时的1/2,剩下的1/2课时虽然是安排实践时间,但由于其他的客观原因(如学生多、机器少),学生在教学时间内只能掌握如何操作机器,对于创作创意性的艺术作品就谈不上了,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投入小,设备少,实践受到限制。影视多媒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很多课程的学习依赖于机器设备,而数码单反、专业摄像机等设备价格不菲,建设摄影摄像实验室、音视频编辑等都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虽然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逐年增加,但器材设备数量仍然有限。另外,由于设备种类有限,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数较少,实践项目受到限制,难以按时按质完成,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课程和各类影视竞赛的需要。

3.教学手段单一,实践环节不足。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灌输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或教师在机房制作案例,学生依样画瓢,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将知识与实际的问题相结合,缺乏实践环节的互动,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造性思维能力严重缺乏,更谈不上创造性创作了。

4.双师型教师缺乏。目前高校影视多媒体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较少,任课老师的专业有很多,如传播学、文艺学等专业。多数任课老师没有影视从业经历,教学常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缺乏实战的教师很难根据实践的需要来组织教学活动, 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或无法有效运用理论。

5.专业教育与业界实践缺乏交流平台。影视多媒体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特征,专业教学需要紧随业界的步伐。同时,学生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目前的影视多媒体专业学生实训实践的条件相对有限,主要为理论课程结束后的2周实习实训,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内完成,假期的实践多数以短期的观摩和打工为主,没有规律和固定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

二、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从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可以实施建设“一个目标,两相结合,三大途径,四级实践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来培养应用型影视人才。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制作等岗位职业技术能力、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影视多媒体制作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两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即“请进来,走出去”,开办校内工作室,并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

1.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理清影视多媒体专业理论与实践关系,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案,形成运行良好的、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检测体系。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角度来建设“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既展现了本专业的理论性,更突出专业的应用性特点。引入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大传播的理念,既突出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技术属性,也兼顾影视多媒体专业的时代性,从而把领悟文化、把握市场、熟练技术三者有机地协调统一起来。

2.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实施“项目驱动、赛事推进”的实践教学模式,打造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参加竞赛—与公司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基地的“四级实践体系”。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并重、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并重、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重。克服传统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低水平的重复实验的弊端,使影视多媒体实践教学真正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符合数字时代要求的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持续发展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三、影视多媒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1.优化课程,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修订课程体系,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从而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形成既有稳定性又具动态性的课程体系,使教学活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到如下几个统一: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突出应用性;操作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注重操作性。扎实的基础之上与特色的专业方向相统一,注重个性创造发展;专业普适性原则与市场取向原则相统一,适时灵活调整。

2.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依托本专业已有的实验设备,整合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建设。在本系建立一个校内实践基地,下设摄影摄像实验室、影视制作中心。购买实验设备,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拥有充足的锻炼平台和实训机会。

3.拓展师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同时,积极开拓校外资源,邀请专家及业界权威人士来校讲学指导。引进实验室专业人员,组织现有专业教师暑期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

4.打造实践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根据影视多媒体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构建“梯进式”四级实践体系。将课内实践课程与课外竞赛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课内实践培养基本技能、课外比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项目(或专题)实践培养项目开发与设计能力、企业实战全面提高职业能力。通过“梯进式”实践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呈阶梯式上升。

[参考文献]

[1]邬书林.数字出版将会成“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重点[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17122924.html,2012-02-1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17126448.html,2012-02-16.

[3]孙春燕.高职院校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

[4]王丽萍,杨葆华.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电影文学,2010(8).

[5]王志敏,姚争.改革实践性教学培养创新传媒人才[J].现代传播,2006(3).

猜你喜欢
实践体系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的计算机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课后延续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