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

2014-04-29 13:14吴华彪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摘要]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构具有现实必然性,其对于贯彻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精神、高职院校办学理念,顺应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发展趋势,解决教学实践突出问题等方面意义重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建构主义理论、以人为本思想、教学过程论等为理论基础,以职业化、必需够用以及全过程管理为原则,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考核、实践教学方面架构基本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吴华彪(1972- ),男,湖北应城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湖北 襄阳 44105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55-02

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现实必然性

1.贯彻落实国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簡称《纲要》)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①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加强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② 顺应改革要求,应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的需要,重构教学体系。

2.贯彻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必然结果。自高职院校成立以来,其办学理念日趋强调职业性与岗位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统编教材,多从学生共性出发,进行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与高职院校鲜明的教学职业性以及高职生思想理论素质的实际状况不相符合。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为各专业办学服务,是当前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构建职业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环节。

3.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教学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一门新的教育科学,是思想政治学科为适应“四有人才”培育需要而进行的新探索。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版国家统编教材投入使用,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也应进行相应的发展。另外学生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和实际教学中日益暴露出的一些学科教学问题,也迫切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进一步深化发展。

4.解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直固守统编教材体系,长期忽视学生的实际状况,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日益下滑,学科教学也日益呈现边缘化发展趋势。如何做到坚持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的统一,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接受能力、思维特点以及职业发展要求等,以统编教材内容体系为依托,构建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的教学体系,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有作用。

二、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则

1.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③强调教育改革发展(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在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作为教育主阵地的课程教学,也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支架”搭建和意义建构方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应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提供一定的辅导,让学生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坚持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体系与方法体系。

教学过程论。教学过程论认为,杜威强调学生的发现固然可取,但发现法“消耗时间可能太多”,因而强调教师的讲授对学生来说仍然很需要,主张在发现与讲授“两者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④“教授基本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儿童不断地由具体思维向在概念上最恰当的思维方式的利用前进。”⑤根据布鲁纳的相关观点,在重构教学体系时,既要涉及教师的教学,也要涉及学生的发现学习。同时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都涉及获得、转换、评价三个过程。”⑥因此,各教学内容也应根据教与学两方面的平衡设计至少包括这三个过程的若干个阶段。

2.基本原则。职业化原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同于一般的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仅从课程本身的内容体系和逻辑体系出发构建教学体系,难以发挥课程的公共性、基础性与必修性。因此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时,应根据课程特点,从各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教学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突出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未来就职所必需的能力素质。

必需、够用原则。建构主义与过程论均倡导学生主体论。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职院校不顾办学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一味坚持统编教材的内容体系,不仅不能很好发挥其实际效能,而且使课程面临不断被边缘化的威胁。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能很好履行国家的思想政治职能,又能更好地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服务,在重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贯彻“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即务实求用,量少质精。有针对性地以职业岗位人才规格和社会人之“需”,教授学生相应的内容。打破传统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优化教学计划,围绕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全过程管理原则。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在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同时,同样强调教师的“支架作用”,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过程论也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发现学习两者之间的恰当平衡。因此在重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构建教师的教授体系,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也要合理构建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还要考虑教学的其他环节,如教学大纲与计划的制定、教学目标的订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课后和校外实践项目设计与考核、教学评价,以及课程的考评考核体系构建等,并注重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由此全面构建教学体系。

三、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1.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以统编教材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是充分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课程,属于典型的“红头文件课”。其统编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的政治意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因此,在教学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必须以统编教材为依托,遵循统编教材的思想体系和内容体系,不能随便删减,而只能在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实效性等方面做文章。

2.教学目标体系构建方面以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为中心。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必须牢牢把握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设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教学情境为学习背景,以学科理论知识的精讲为基础,以学生职业生涯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以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与运用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政治立场与信仰、认识方法与思维方法、行为态度与精神状态等的培养为目的,以学生自我评价或测试考核为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自覺主动训练其职业素养的目的。

3.教学设计体系方面以教学情境创设为重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⑦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学习者难以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很难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的失败。

4.教学方法体系方面坚持“5S”教学方法模式。所谓“5S”教学方法模式,是指在设计教学体系时,从看得见摸得到的真实事件出发,引发学生对“为什么”的思考,然后探究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理论本质,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高职生专业特点,科学设计思维拓展项目,并在课内和课外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感知“事”(事实)、深化“思”(思考)、提炼“识”(知识)、锤炼“思”(思维)、拓展“实”(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其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教学体系方面坚持“1+7”实践教学模式。“1+7”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课程通过7种实践形式(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名人进校园、知行讲坛、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来印证理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社会,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培养,集中凸显此课程融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亮点。

6.教学考核体系方面坚持“1234”形成性过程考核模式。“1234”考核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的成绩、自学成绩和实践教学的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在考评内容上,在坚持“1234”(即平时、自学、社会实践和期末考试考查,四个部分占课程学习总评成绩的比重依次为10%、20%、30%、40%)的过程考核内容体系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在考评的主体方面,除教师外,还应考虑增加企业工作人员和班级学生。在考评方式上,宜采取灵活机制,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运用行为表现测评、企业评价、能力等级评定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考评。

[注释]

①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Z].2005-

03-02.

④⑤(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9,53.

⑥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91.

⑦张蕾.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思考[J].金色年华:下,2011(10):3.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