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还是失误?

2014-04-29 21:45李小丢
八小时以外 2014年2期
关键词:两件事松浦恐惧症

李小丢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作者: [日]松浦弥太郎

译者: 张富玲

出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

时间: 2013年11月

定价: 32.00元

松浦弥太郎在致中国读者的序言中说:“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作为人类,我们既会失败又容易犯错。看透这一点,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考虑什么、改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他甚至开玩笑说,觉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松浦失败”也不错。

松浦弥太郎大概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如此坦然接受甚至是欣赏失败的人,香港三大词人之一的周耀辉在新书《假如我们什么都不怕》中谈到一种恐惧症‘Kakorrhaphiophobia,翻译成中文就是“失败恐惧症”,他说今时今日的香港很多老板都患了这个病,所以把员工劳役地厉害,以为人人加班就是成功的保证。而周耀辉更一阵见血的指出:“他们口中的所谓讨厌失败,是他不承认自己害怕失败。”

有太多的人把失败当做是蟑螂一样的存在,天性中带有一种近乎癫狂的厌恶与恐惧,所以在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卯足了劲儿向前冲,以为可以将臆想中紧追其后的失败蟑螂甩在身后。而松浦弥太郎看来,这样的做法实在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很傻很天真。人并不是一部精妙的仪器,他会出错,会停摆,失败就像吃饭喝水这般稀松平常,而很多人惧怕失败,是因为将失败和失误混为一谈的结果。

失败,是无意识的产物,没有恶意也无法避免;失误是有意识的产物,即便没有恶意,也是可以预防的,这就是松浦的失败哲学。“从失败中,可以看到希望和未来;从失误中,则能够感受到一种迫切需要去建立自我反省的意识。”很多人遭遇到挫折之后,不去认识和判断这是失败还是失误,是可以改变还是无法改变的,就已经自暴自弃或者停滞不前了。他们都失去了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的机会,反而变本加厉地恐惧和厌恶失败,殊不知,失败往往才是万事的开始。

松浦弥太郎从25岁开始一直坚持写失败笔记,至今已经积累了十三册。“捡拾每日的失败,灵活利用它们,才会令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生得到成长。”在书中,他列举了很多我们共同的恐惧源,例如没有自信、不愿失去、害怕孤独、对未来不安等等,而他会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心得帮我们看清这些问题的虚妄,并且尝试带我们走出恐惧失败的泥沼。他并没有摆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导师姿态,更多的时候,他像是一个同路人,因为很多的问题,他也不能说自己完全克服了。但是他坚定的是,绝不要输给“对失败的不安和寂寞”,因而不去行动。

我們因为恐惧失败而时常处在不安和寂寞的状态,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认为这样的状态是消极和危险的,而松浦弥太郎却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人生中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只有认清自己内心深处的怕与爱,才会懂得什么东西对我们来说是最宝贵的,也才能真正地理解自己和读懂他人。被称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的松浦弥太郎,向我们指出了学会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了解自己,只有正视自己的孤独与脆弱,才是获得强大内心的真正途径。他有一个著名的言论:“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希望这种看待失败的角度,能尽快帮你找到自己的第二个生日。

猜你喜欢
两件事松浦恐惧症
助人为乐的刘涛
孤独是基本条件
错失恐惧症
李克强特别关心这两件事
密集恐惧症
84岁女高中生毕业,子女到场祝贺
感受人大两件事
高速公路通行便捷安全 离不开这两件事的功劳
我有开学恐惧症
这个怪大叔竟然是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