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改进

2014-05-26 23:47尹恒立
中国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集团改进财务管理

尹恒立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集团数量的不断增加,单一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发展的需求,为了保证企业集团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挖掘现有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提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集团;财务管理;问题;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涌现出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多个独立法人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企业集团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形成了具有联动特征的利益共同体,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的最佳方式之一。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且其成长迅速,短时间内由单一企业转化而来的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为了保证企业集团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企业集团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研究,挖掘现有形势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提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表现为资金筹措、资金使用、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具有计划、控制、监督、资本运营等作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与确定势必将影响企业集团未来的发展。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集团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通过统一筹划、监控,对集团内部企业实施全面、统一的管理,以保证企业集团整体步调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规模优势。企业集团由于规模相对较大,产业链往往也相对较长,通过集权式财务管理,上下实行统一的财务政策,可以有效控制所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效率。同时,集团公司也可通过整合全部财务资源,更大范围内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调配,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

2.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将经营管理权限和财务决策权完全下放所属企业,集团公司更多地考虑总体利益及战略目标。该管理模式下的所属公司管理层积极性较高,且由于财务决策层级较少,对于市场反应更加准确迅速,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强化企业的应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企业集团不需要完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也更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对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

3.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介于集权式和分权式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手段,该模式以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为核心,将财务决策权归属于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则拥有日常财务管理的自主权。由于所属企业实施受限条件下的分权管理,在战略目标、财务管理方法方面与集团公司仍保持着一致性,同时又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快速反应,故此规避了集权式和分权式的缺点,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集团都会结合企业背景、业务构成、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环境等因素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乃至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

1.财务管理模式不清晰

我国的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取方面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要么过度的集权,要么过度的分权,集权企业为了保持管理的高度一致性,将财务决策权牢牢控制于集团公司手中,导致所属企业管理层经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从而降低了所属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信息的横向流通。而分权企业将财务决策权完全下放到所属企业,导致所属企业缺乏整体观念,更多从自身企业利益出发安排财务工作,而集团由于缺乏有效控制,不能从集团整体战略角度安排投融资活动,从而增大了集团的资金管理成本,经营费用超预算、利润分配无序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集团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丧失殆尽。

2.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基础薄弱

为了保证管理体系的科学高效,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集团都已建立了涵盖生产运营的财务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由于长期将会计与财务混淆,很多企业的财务从定位到功能均相对弱化,其财务管理水平仍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财务组织的缺位、决策体系的缺乏以及财务控制手段不健全等方面。

3.各级财务目标不一致

高效合理的资金筹划手段,是保证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在集权式还是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集团与所属企业由于有着同等的法人地位,作为彼此独立的利益主体,集团与所属企业都会难以避免地为了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而谋求自身局部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极易导致所属企业与集团整体财务目标的偏离。

4.财务管理缺乏整体性

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通过控制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的财务活动及财务关系,推动企业运营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进行,是贯穿于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全过程的重要措施。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仍以事后控制为主,缺乏事前预算及事中控制程序,即使有的企业拥有预算程序,但在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预算、考核等程序的流于形式,财务管理未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1.选择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基础是选择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选取何种财务管理模式,都需要保证有利于企业建立稳健高效的财务运营体系,同时也需要保证企业管理层的积极主动性,并有利于企业集团及所属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所属企业的不断增加,企业应调整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混合式财务管理模式吸纳了集权式、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同时也规避了两者的缺点,更加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

2.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

企业集团在选取适当的财务管理模式后,将依据该模式建立标准的财务管理及控制体系,通过细化岗位设置、人员职能、流程标准等,完成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同时,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财务决策体系,保证公司决策按照事前调研、专家评估,事中时时监督控制,事后反馈报告的流程进行。另外,企业集团也必须增强自身的信息系统管理能力,借助财务管理软件等工具完善控制体系。

3.合理确定集团各级财务目标

企业集团所确定的财务管理目标,需要从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出发。无论采取何种财务管理模式,都要以集团战略目标为基础,协调集团及所属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所属企业的财务目标,不仅要遵从集团的财务总体目标,同时也要为集团财务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保障的机制。

4.完善企业内控及预算管理

企业内控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企业集团的内控及预算管理要将基础坐实,使其成为具有全面控制约束力的一种机制。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可以通过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来避免内部管理出现的经济风险。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的速度逐步加快,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各类企业需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符合自身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财务管理体系,方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云.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1(11):65

[2]孙国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概述[J].投资与合作,2011(8):72-73

[3]汪晓杰.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的对策分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3):86-87

[4]魏云春.创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8):27-28

[5]詹明霞.浅谈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广场,2011(11):173-175

[6]张玉林.关于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4):74-75

猜你喜欢
集团改进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究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