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2014-05-26 14:28陈奕如
中国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措施

陈奕如

【摘要】近几年,在市场经济的带领下,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计算机在会计中的运用,是企业进入信息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以及针对这些不足对企业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意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控制;影响;措施

企业的正常合法经营、资金的合理利用等都与企业内部控制密不可分,企业内部控制有防范风险、有效监管的作用。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行业中利用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传递输送信息技术的过程。原始的会计行业靠手工记录企业资本的使用,由于这种工作方式工作量大对人员的需求大、费时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所以计算机在会计行业的运用受到重视,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上也存在问题。以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处理好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不足

1.会计电算化与手工会计的比较

会计电算化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传统的手工会计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的持续性。而计算机由于自身硬件的损耗、网络中断或者对计算机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会计业务无法继续。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载体-计算机在成本上增加了,此外,在以往传统的手工核算中,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技能水平等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会计手工核算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为企业内部控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这些经验被计算机所取代。对计算机的准确操作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

2.会计电算化中审计方面面临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到会计行业中,因为其对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使得审计的难度增加。传统的审计主要依靠凭证、日记账、分类账、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这些会计资料都是以书面纸张的形式存在,而在会计电算化中,这些会计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内的代码,计算机内的会计信息是为会计工作人员服务的,对于审计没有什么帮助,使得审计痕迹消失。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3.会计电算化中会计业务往来存在风险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商务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共的交流平台,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不法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会计金融往来时,一笔巨资可以轻而易举的被转移。而一旦操作人员一个失误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其次,由于通信网络的故障等问题造成计算机传输中断,或者“黑客”“病毒”,的入侵,扰乱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最后网络的保密性比较差,会计资料容易被传播、泄露。网络的虚拟性,对交易往来人员的身份、信息易被仿冒,导致会计交易中资金的流失等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三个有效途径

1.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会计从业人员对计算机的熟练、会计业务的掌握、职业道德及对会计有关法律的理解与执行力。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包含手工内部控制和计算机内部控制,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其关键在于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会计人员的选用方面要严格控制,上岗前要组织培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加大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投资力度,培育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企业也应该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的考核,并对考核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促进会计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树立企业文化精神,提高业务水平,更好的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

2.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资料的保存,要由指定专人负责,关于借还会计资料应有领导签字同意并做好明细登记。会计电算化的资料要随时保存、定期复制检查。会计档案的备份要严格按照会计管理规定执行,准备双份放在不同的地方,以避免突发性意外的发生造成会计档案的缺失等现象。对于存有会计电算化资料的磁盘应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并进行登记标明资料的形成时间与从业人员的姓名。不同的财务软件产生不同的会计资料,在存储中注意保持一致。会计档案是会计电算化审核的重要凭证,所以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和存储很重要。

3.制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制,岗位分工明确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方面,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目标是一样的。只是与手工会计比较,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比较严格、内容较全面、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在控制内容上包括网络系统安全控制、修改程序控制。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的保证,以确保可靠的情报,以防止罪案发生。会计电算化实践表明,计算机自身准确度很高,几乎不会出现错误,人的错误操作或者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犯罪的现象逐年递增,为减少犯罪,保证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很有必要。另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合理的岗位分工。为防止与系统无关的人员进入系统操作,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进行明确分工。通过设定操作员的名字、操作密码、操作权限等,只有正确输入才能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企业根据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的划分,各个员工分工明确,尽职尽责把分内的业务处理好,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同时又起到了互相监督检查的作用。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企业规模的大小配备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也可根据能力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重点岗位,实施重点监控。此外,电算化的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应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每一个操作人员得到全面的学习,是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曾人魁.谈如何完善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2011(5)

[2]范凌峰.浅析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J].财政监督,2012(22)

猜你喜欢
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账务处理的几个关系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企业存货的管理与控制分析
加强高校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