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014-05-26 14:28唐鲁江
中国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价值论资本论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有关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第一部分有关劳动价值论相关方面问题得探讨,涉及到有关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价值量,价值规律,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等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劳动价值论现实意义的内容,基于对资本论的深入了解,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就收入分配制度,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等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希望运用劳动价值论这一科学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给出一些个个人见解,让这套理论更好的传承和运用下去。

【关键词】《资本论》;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经济体制改革;经济运行效率

一、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扬弃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威廉配第等人研究的有用结果,并结合自己时代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一套理论,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更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观。从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住劳动价值论的精髓。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以及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对我们的实践都起到了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它的基本内容:

1.劳动二重性理论

劳动可分为具体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能创造使用价值,“这种生产劳动,其效用由其生产物的使用价值来表示劳动,换言之,使生产物成为一种使用价值的劳动,我们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每一件商品都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些劳动造就了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揭开了物所掩盖的社会生产关系,透彻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2.商品二重性原理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准确的阐述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且在研究价值的过程中抽离出价值的概念,他指出,商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两者对立统一。“那不外是同一的非物质的对象,不外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此等物,它们生产的过程中,曾耗费人类劳动力,有人类劳动储存在其中。此等物,当作它们凝结为共同的实体时,它们便是价值。”而“物的效用,使物成为一个使用价值。”可见马克思已经清楚定义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

3.价值规律理论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经济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私有制社会中,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加快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因此价值规律必然引起市场上的商家优胜劣汰,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4.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理论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产完全由他个人决定,私人占有所有劳动产品。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即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为他人、为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所生产的商品通过交换用于满足社会的需要。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个别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马克思说:“投在商品中的劳动是否被计入,就要看他是不是投在对于他们有用的形态上。惟劳动是否对于他人有用,其生产物是否可以满足他人的欲望,又只有通过交换的手段来证实。每个商品所有者都只有为那些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本人欲望的他种商品,换去自己的商品。”这段话确立了商品经济的最重要的等价交换原则,并且定义了等价交换的条件,为我们商品经济的交易做出了重要战略性指导。

二、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1.对收入分配改革方面的指导意义

首先,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改革紧密相关。马克思通过三条论证导出劳动价值论:第一,两个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交换,说明两者之中必然存在某种共同的物质;第二,“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第三,劳动之间的差别被消除,所有劳动都抽象为相同的人类劳动。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普遍使用的结论:抽象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重视生产性劳动,特别是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物化劳动是创造价值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但是它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价值,并不能直接形成新的价值。这就为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简单重复劳动的劳动者增加薪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证,在一定的收入分配制度下,要充分尊重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但随着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加深,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劳动价值论,才能让这套理论长久的充满活力。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必须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个基本不能变,另外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程度大小来参与分配,调解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例,大幅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这样做还是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协调社会各阶层间的关系,缓解人民的仇富心理,让各收入阶层和谐相处,对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2.对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的指导意义

在商品生产中,劳动生产率实际上与使用价值量呈正比,因此劳动生产率越高,相同时间内能够积累的财富就越多;而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这样的个别劳动者就能比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有较多的受益,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这种矛盾,就是促进生产力提高的动力。

知道了这个理论基础之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在劳动价值论生产率提高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个思想。企业内部可以鼓励劳动者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寻找到多条让劳动者减少劳动时间并且能够做出最大成效的路径,在科学路径上大力提高劳动力产出效率。对于生产线和一般工作岗位都可以采取计时和计件工资相结合的手段,在既定时间和既定质量标准下超额产出水平的劳动者,给他们给予额外的奖励;鼓励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中大力推陈出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并且促进技术科技专利入股,让技术创新者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发明的好处,大大的促进技术更新;最后,管理劳动在当今市场经济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生产率的提高可以起到多倍的效应,管理者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员工工作,对工作也起到了战略性指导作用。

在现阶段弘扬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原理,在从进一步提高基本劳动的生产率,鼓励技术创新,增强对管理工作者培养方面的投入,都能够着实的对经济发展起到贡献作用,马克思的“总体工人”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复杂劳动的工作者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提高生产力的大军中来,马克思本人也是肯定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大胆放心的实践,理论和初步实践的经验都会给予我们以肯定的答案。

3.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

现阶段,我们已经进入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并且在改革的攻坚阶段,李总理说:“改革要触动很多当政者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强力阻挠改革的深化,抓住自己权利不放,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必须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变成‘闲不住的手,一件事情几十个公章,大大削减了青年奋斗创业的热情。但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还是要继续,再深的水也要趟。”这段振奋人心的话是我在总理各场合说过的几句话的一个小的汇总,在这里也看到我们政府的决心。但真正的战术上的支持还需要强大的理论做铺垫,我针对当下经济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做理论基础,来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具体方向性的指导建议。

首先,劳动价值论中提到商品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市场,价值转换为价格必须依赖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市场的作用就尤为关键,努力建设有序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乃至整个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让人们劳动的动机从工具理性上升到价值理性。也就是说,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时并不是自由的发挥,而是为了追求一定的财富而疲于奔命,沦为一种经济动物这样很容易导致当今社会的权力寻租,自私贩私,坑蒙拐骗,恶性竞争。

最后,劳动价值论促进公平正义的弘扬,政府可以着重在公平、公正的改革上下功夫,做大文章。唯物史观中,把劳动定义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社会形态的价值取向的根基应当都是劳动,让劳动者劳有所得才是打牢社会根基的根本所在。因此在资本化的浪潮中,政府应该要把握这个度,防范过度资本化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充分肯定劳动者的贡献,对劳动人民有了满意的答复才能让经济发展下去,让劳动价值论这块理论基石发挥真正的指导我们实践的作用。

三、结语

劳动价值论给我们当代的生产生活实践以及整个商品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做出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后,针对具体经济社会情况对症下药,总能找到一条相对正确的道路,至少方向性不会出现偏差。这些理论不是单纯的教条,而是在实践中已经检验过的不断发展壮大的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任何方向上的背离都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因此,我们看出,它并不过时,它的光辉仍将照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让广大劳动者共享改革的红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马克思.资本论[M].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3]王岩,张艳.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发展探索[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3, 35(3): 3-7

[4]孙腊梅,叶中胜.劳动价值论与收入分配改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1(4): 44-46

[5]邱金锋.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22(6): 14-18

[6]舒宏伟.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重要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 2008, (9): 360

[7]蒋红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及其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0, (2): 5-9

[8]蔡巧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新审视[J].经营管理者, 2010,(5): 238-239

作者简介:

唐鲁江,男,汉族,山东淄博人,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产业经济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公司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改革劳动价值论资本论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相互关系的价值基础
劳动公有制是经济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
论政府权力在经济领域的界限
王莽币制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及当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