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

2014-05-30 10:48杜文娟刘露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儿科

杜文娟 刘露

【摘 要】目的:探讨降低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合理应用,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以控制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结果:针对结合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结论:建立建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对控制儿科院内感染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儿科;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对策

院内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儿科的诊治对象主要是儿童,这就决定了儿科病区和其它科室相比有其特殊性。儿童因为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儿科病房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集聚较多。院内的患儿感染会额外地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并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弱,容易发生院内感染。因此儿科是医院监测院内感染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医院儿科发生院内感染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儿科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并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率,提高儿科治疗和护理质量。

1 原因分析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儿科院内感染的发生与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并与儿科医务人员缺乏相关预防感染的知识有关。因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表面上看不见经济效益,部分医院可能会认为没有必要成立感染科。此外,部分医院因未重视儿科院内感染,虽然其已经成立感染科或相关部门,但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制度,未严格履行医院感染委员应有的工作职责,且未严格按照委员会的相关要求落实工作,造成人员分配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督导检查力度不够[2]。

1.2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

部分医院因为未能严格对医疗器械、物品敷料集中清洗和消毒,使得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亦是造成院内感染高发的原因。因医院未建立或成立专门进行清洗的消毒供应室,儿科科室内所用医疗器械自行清洗并打包后,再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容易造成清洗步骤和流程不符合消毒灭菌要求。

1.3 院内感染监测工作落实不好

部分医院对院内感染监测工作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具体,责权不明确,兼职管理院内感染的护士长或其他人员管理及业务知识欠缺,未有效监测消毒、灭菌效果,未监测消毒剂浓度及紫外线灯管强度[3]。

2 对策

2.1建立建全管理制度

医院应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院感委员会会议,全面领导院内感控工作,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相关操作规范,建立建全儿科门诊医疗器械消毒制度、患者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处理规章制度、问题上报及反馈制度等,从而及时控制感染的传播,使医院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逐步下降。

2.2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

严格按规范对病房内设备设施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通风2~3次/d,并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3次/d,紫外线杀毒灭菌,1次/d,严格执行患者隔离制度,将不同病种患儿安置在不同病房,将免疫功能低下和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安置在保护性隔离病区;加强宣教工作,避免新入院患儿与恢复期患儿接触,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对1岁以下患儿所用奶嘴、衣物等用品的消毒管理,对已污染的物品用消毒剂擦拭或焚烧;制定家属探病时间表,做好患儿陪护、探病人员管理及预防交叉感染知识的宣教工作,尽量减少探病次数和时间,减少病房内人员流动[4]。

2.3 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和合理应用

滥用抗生素可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因此,要根据药敏试验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避免使用光谱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保护宿主体内微生态平衡,并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剂量,以减少抗生素的过量使用引起的脏器功能损伤。

2.4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的废物[5]。医院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医用废物处理流程,并严格执行。此外,需根据医疗废物种类不同分别存放,容器必须标识明确、保持完整,必须有盖。对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立即消毒、毁形[6]。

2.5 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加强儿科医务人员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科知识的培训,尤其是有关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强化院内感染教育,强化消毒、隔离等各方面知识,要定期进行考核。此外,尚需加强对卫生员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规范上岗。

3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病房管理,合理安排病房,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并通过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等措施,可实现综合性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率的逐渐下降,在实现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患儿的病痛和患儿家庭负担,实现医患双赢。

参考文献

[1]吴彤.浅谈儿科患者院内感染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1:130-131.

[2]文舜康,陈怀生,温隽珉,等.降钙素原预测创伤及外科术后院内感染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63-964.

[3]潘蓉.控制院內感染的对策及效果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4):109-110.

[4]傅静芬,顾军养.综合护理干预降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694-696.

[5]赵由才,张全,蒲敏.医疗废物管理与污染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36.

[6]孙秀春,尹建春,乔霜.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预防医院感染的环节管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503.

猜你喜欢
院内感染因素分析儿科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2013~2015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现状分析
无形资产减值因素分析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风险因子及其护理对策分析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圆梦儿科大联合
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